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经学通论》摘录(4) -- 柞里子

共:💬79 🌺19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经学通论》摘录(49)

4 经学简史

4.1 西汉·新

4.1.1

西汉以前之经学,见 2.4,2.5,此不复赘。西汉既兴,汉高祖刘邦虽然任用秦朝博士叔孙通为奉常以制定并主持朝廷仪礼,毕竟不喜儒生与儒术,在位之时不仅无意于复兴经学,而且继续执行秦代禁止民间藏书之律。《汉书·惠帝纪》:“四年……三月甲子……除挟书律。”就是汉代迟至刘邦死后、汉惠帝即位四年之时方才撤销禁书令之证明。汉惠帝基本不理政务,不旋踵而亡。吕后执政之时,忙于权力斗争,不遑他顾。降至文景之时,始留意文化事业。文帝遣掌故朝错就伏生受《尚书》,申培、韩婴以《诗》于文帝时为博士,辕固以《诗》,胡毌子都、董仲舒以《春秋》于景帝时为博士,皆文景留意文化事业之证。

不过,留意文化事业,并不等于推崇儒家之经学。《史记·儒林传》称:“然孝文帝本好刑名之言。及至孝景,不任儒者,而窦太后又好黄老之术,故诸博士具官待问,未有进者。及今上即位,赵绾、王臧之属明儒学,而上亦乡之,於是招方正贤良文学之士。”由此可见,经学在文景两朝并不为朝廷所重,直至武帝之时方才时来运转。

不过,武帝初立之时,虽有向往儒术之意,无奈见阻于窦太后,亦未能得以申其志。御史大夫赵绾、郎中令王臧、丞相窦婴、太尉田蚡皆因鼓吹儒术得罪窦太后,赵绾、王臧自杀,窦婴、田蚡免官。建元六年,窦太后死,田蚡为丞相,越明年,始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独尊儒术,招贤良文学之士数百入朝。当此之时,上距刘邦之称帝,已经过去六十有七年。

汉时所谓“文学”,指“文献”,所谓“贤良文学之士”,大抵指通经之儒生而言。建元七年以贤良文学征为博士者,有公孙弘其人。公孙弘,菑川国薛人,少时曾为狱吏,因罪免;家贫寒,在海滨牧猪为生;年过四十始学《春秋》,应征时已逾六十。汉武帝令公孙弘使匈奴,还报不称旨。汉武帝不悦,以公孙弘为无能,公孙弘于是称病免归。

元光五年,汉武帝再征贤良文学。菑川国人再次推荐公孙弘。公孙弘因第一次失意,再三辞谢,无奈国人不肯,勉强应征至太常对策。同时对策太常者百有馀人,太常奏公孙弘为下等,岂料汉武帝览毕,竟戳为第一,又见公孙弘仪表堂皇,龙颜大悦,旋即拜公孙弘为博士,待诏金马门。

据《史记·儒林传》,公孙弘既为学官,于是上书,请“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复其身。太常择民年十八已上,仪状端正者,补博士弟子。郡国县道邑有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所闻者,令相长丞上属所二千石。二千石谨察可者,当与计偕,诣太常,得受业如弟子。一岁皆辄试,能通一艺以上,补文学掌故缺;其高弟可以为郎中者,太常籍奏。即有秀才异等,辄以名闻。其不事学若下材及不能通一艺,辄罢之,而请诸不称者罚。”汉武帝准其奏,从此“公卿大夫士吏斌斌多文学之士矣”。既有五经博士之设立,又有弟子入选、修业、考察、出身之途径,官方经学的制度从而完善可行。自汉以降,入选官方经学之内容虽然略有不同,学制则未尝有所变更。故经学虽然不始于汉,博士虽始于秦,汉武帝与公孙弘实为经学学制之祖。元朔五年,汉武帝任命公孙弘为丞相,封平津侯。《史记·儒林传》称:“而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由此可见,不仅官方经学学制出自公孙弘之手,公孙弘本人凭借经学发迹的事实,也是促进经学复兴的强大社会动力。

要言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令经学成为后世官方系统学术者,首先因汉武帝本有此意,其次出于赵绾、王臧、田蚡的鼓吹与怂恿,最终出于公孙弘的上书建策。但凡以董仲舒居其功或塞其责者,皆失之。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