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茗谈》四十八:三条A的故事 -- 本嘉明

共:💬55 🌺536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茗谈(四十八)>三条A的故事-3

(一)

美国要推出QE3,是没有大的疑问了。

假设美国再无成本地印发5000亿美元,那么其中一小部分用于轻松地归还到期联邦债务的本息,剩下大多数经过简单的技术处理,就近乎无利息(甚至可以说是“倒贴”)放贷给美国的各大金融机构,利用它们通往世界各地的毛细血管,把“水”放出去,收购别人的优质资产。而中国会承受其中的相当大部分。

面对无成本的美元洪水,中国只有两条路:

一,推高人民币汇率(人民币升值)。这既迫使美元资本感觉中国的资产变贵了(原来100万美元的公司一夜间报价变130万了,不值得),又创造了随后人民币贬值的空间,逼使部分游资不敢进入中国境内。但这样的大起大落,对实业界损害很大。月色所说的浙江民间放贷,与其说是建立在借款人从事"实业"让人放心上,不如说是建立在人民币的经久稳定上,因为沿海实业基本是外向型的。

二,中国干预汇率,敞开收购美元从而维持人民币汇率停留在6.4上,但这样一来,就会突然收入大量美元,必须同步增发人民币兑换给游资所有人,这些人民币资金进入市场,会有什么好事?

而中国可应对的方法呢?

一种,据说是把人民币对外贬值。这是不现实的。你改开,一个宅了30年的MAN,参加街道的足球队,就必须按足球队早先定下的基本规则踢球,比如说不能用手。现在,人民币币值确实被低估了,大家又苦哈哈,你升值升得慢,人家已经一肚子大小便了,但被你腐败了不好撕下脸说你。如果你悍然贬值,那必定激起公粪,大家立刻立法贸易保护,中国将不得不立刻改为升值,前倨后恭,这才叫丧权辱国呢。如果民科这 么想想,还则罢了,要是庙堂之上,居然也动这个主意,那我们也了解了,原来是个神马本事。

二,宋鸿兵说,用积累的美元外汇,回购中国企业卖给外资的股份。这稍稍搞可以,大规模搞运动,全国灭四害,是不行的。改开三十年,中国如同打太极拳,先用了个“粘”字诀,把国际市场粘住,又用了个“拖”字诀,把美国资本拖进中国市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美国目前的困境,我在跟校友们汇报时说到,主要是三点。一,国际警察义务太多,两场战争拖累。本来这两仗,以美国国力,是可以应付的,但美国的兵役制度,是募兵制,不可以强制征兵,结果兵力不足,螺丝壳里做道场,搞砸了。二,美国国内有大量空转浪费的基础ZF部门,养懒人,事实上哪个社会都是建设与怠工并有的。三,美国是领头羊,要独立承担大量的试错成本。

所以,中国把美国资本拖进来,也就把美国的市场和管理体系,未来的技术努力,也一起拖了进来。把人家的股份赶走还比较容易,"二次公私合营"好啦,然后呢?

那么,明明那么多钱涌入中国市场经济,怎么办?什么都在炒,怎么平抑?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你不是要炒房子吗?我造更多的房子,任炒------你把那里的房子炒得再高,我也无所谓的。

(二)

上海今后发展的困境,在于几点:

1)行政区域太小,没有纵深可施展。(以邻为壑的恶果)

2)预计到2030年,老龄化率在上海户口的市民中,高达40%,550万人左右。

3)过度依赖金融业(生活成本和企业经营成本过高的结果)。

4)要求一贯有非常能干的领导人,中央既支持,眼光又敏锐,科技素质高。这中间松掉一个,就掉链子了。

改善这前三点的法子,我的建议是:

在江浙某地,建立上海的“飞地”,把老年人置换出去,在上海市区腾出空间和市政负荷能力,摊低房价和生活成本,欢迎多种经营实体和年轻的“新上海人”进来打拼。这个建设飞地工程,现在就能产生新的投资方向,吸引游资和炒房资本沉淀。

这个飞地的所在,向北,建议是启东/如东沿海。向南,是宁波以南,杭州湾沿海;向西,是太湖西岸,或者是大运河扬州-镇江段两岸。

如果是在海边,可以征地和填海并举,尽可能减少动迁成本。有了地后,只规划为一连串小城镇,大珠小珠,有分有连,然后每个镇由大城市(上海,苏杭,南京)的一个区或一个郊县来招标,联合开发。比如说徐汇区签了意向,建设一个“徐汇镇”,镇行政班子由当地地区一级,徐汇区,中央三方派人,三结合组成。上海市政府和江苏省政府从旁协助。在造商品房的同时,徐汇区的名牌医院,小学,商店餐饮也入驻筹建。造好后,2/3房源由徐汇区掌握,1/4归当地地区一级安排去向,余下的由中央当老娘舅,划分比例交江苏省和上海市。

徐汇区ZF拿了这些房源,就引导区内退休的双职工老人,置换出自己在徐汇的老房子,到“徐汇镇”养老。镇里的房价,由徐汇区政府限最高价,比如说你是徐汇区户口,双职工退休,把徐汇房子卖了,那么可以限价为2000元/平米。不够符合上述条件的,少了一条,限价就提高一点。老人如果卖房,户口可以迁到仍留在市区的小辈家里,甚至是区ZF替你保留“口袋户口”,保证户口仍留在上海,想搬回去随时可以。那么,这个“徐汇镇”,就像上海古北的“小台北”一样,上海老人聚居,满街阿拉阿拉;生活医疗等都接近上海水平,持上海医保卡在上海医院的分院看病,仍享受上海政策;老街坊老邻居也都一起搬来了,小辈在周末过来看看也很方便,生活开销低;马路上车少空气好,请保姆便宜,小镇封闭管理治安良好------这各方面是不是尽量满足了老年人的需求呢?

同时,如果有第三代了,留在上海的双职工儿女不方便带,交给爷爷奶奶,在镇里上的是上海小学的分校,户口仍留上海父母家里,随时可以回去上中学。

(三)

这个建议的要点,是:

一,选址要在上海附近,地租级差又要够大,那个地方人少地荒。从这个矛盾的要求看,向西是不大合适的,那里是鱼米之乡,人口稠密,动迁成本太大。所以我觉得向北较好,虽然要跨江,但可回旋余地大。

二,由区,县出面结对谈,省和直辖市不要多插手。上海去投资的“徐汇镇”“浦东镇”“静安镇”也不要窝在一起,中间穿插几个“姑苏镇”“杭州镇”什么的,鸡犬相闻,多元化嘛,不能客大欺店嘛。

三,这一片“养老镇”,带状分布,养老的各项资源,比如说医院,养老院,集中使用。镇上除了老人小孩,就是大量的文教机构,从学校,补习班到文化人的会所。因为居民大都有稳定的退休金和储蓄,所以不必开发轻重工业,纯消费不生产,没有工业污染问题。

四,从一张白纸开始规划,可以高起点,避免现有市镇的遗留问题,建设成绿色环保的欧洲小镇,也不是木可能。

五,徐汇区可以对“徐汇镇”实行“内部延伸政策”,就是凡是持徐汇户口(包括挂在徐汇区民政局的“口袋户口”)而生活在徐汇镇的居民,都可以享受徐汇区居民的待遇,包括选举权。而镇里非徐汇区户口的居民,也可以享受镇里统一的医疗文教服务,但要酌情收费。

六,大城市,外表光鲜,内里紧张,节奏快压力大,是青壮年的战场,那么,你让退伍的老兵,都挤在前线的战壕里干什么?添乱嘛,牢骚多嘛。

七,上海的老龄市民,按400万算,有1/4置换出来,也有100来万,考虑到有些是丧偶的,孩子再支援些资本的,那么大约可以消费50万个商品房单位。其中主流的单位,是三房二卫120平米的,老人住一间,带在身边的孙子住一间,一间客房小夫妻过来探亲住。那么按30万元一套(统一带装修),这就得1500亿了,不论大家是一次付还是按揭,社会资金就沉淀下来了。

那除了上海,苏杭呢?北京广州呢?

这个建议的本质,是把近都市一大块荒地增值,然后变成“社会资金蓄水池”,不管你是不是炒资,按住一拨是一拨,一手房限价限买家,然后就放开。即便我们看到今天全国的小学生入学数,说人口拐点来了,但大城市有大城市的魅力,年轻人会前赴后继地冲进去,永远不会拐的,除非城市自己没有活力了。而只要大城市还那么生机勃勃,新陈代谢,那么作为都市的延伸,这些“养老镇”,永远也不会空巢的,老兵凋零了,新的一轮又进来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