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请中国政府对萨米人的悲惨遭遇表示关注 -- Emyn

共:💬9936 🌺84379 🌵123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面对面地接触过很多台湾人,大约从九十年代初就开始吧

我面对面地接触过很多台湾人,大约从九十年代初就开始吧。开始的时候以外省人居多,到了后来发现外省人没办法代表台湾,以后留意最多的还是台湾本省人的观点与看法。

台湾人口有两千三百万,外省人大概只有三四百万,这样的比例就是台湾的现实。2000年陈水扁当选的时候,我还是有些吃惊的,我可以预料到倾向台独的民进党迟早会上台,但我完全没有料到来的会这么快。显然蓝营继承了一贯“扶不起的阿斗”的传统。我当时询问一个蓝营的感受,他只是无奈地说了一句话:“他们人多啊!”。

台湾的主流是本省人,幻想依靠几百万外省人的力量就能统一当然是不现实的。最多也就是“牵制”而已。而近些年来,台湾大举投资大陆,看起来统一形势一片大好,然而现实就是在大陆的台湾人中虽然也有绿营,但其实还是蓝营居多,这个当然也是符合常理的。也就是说,更多的台湾人常驻大陆其实可以看作蓝营加速远离台湾,长此下去,本来就已经严重失衡的台湾本省外省比例会进一步失衡。在2008年的时候马英九的大姐马以南飞到深圳密会竹联帮护法“白狼”张安乐,为的就是动员海外的台商飞回台湾去投票,因为在海外的台商中蓝营比例占了多数。

我接触的形形色色的台湾本省人,其实总的来说他们的思想变化也是有个变迁过程的,只能感慨这么多年局势是变得一步步地不利的。其实我以前贴子里写的用词还是比较谨慎的:

除了立场坚定的台独分子,在早期的时候面对统一这个话题,最常见的态度是“客气地有所保留”;而后来就变成“不易觉察的不快”;到了九十年代中后期已经是“毫无顾忌地坚定反对”;到了现在,统一这个话题已经到了完全没有一丝一毫交流的可能了。

从我接触的台湾人来说,只有外省人才会有下面这样的看法:

总的来说,现在台湾人多数认为自己是ROC,和PRC是两个国家。

而我从来没有见到一个本省人对“中华民国”这个名字有哪怕一丝一毫的好感。甚至就算是投奔大陆的台湾本省人林毅夫,我也不相信他会对“中华民国”这个名字有多少好感。

不过,本省人倒也不是全部都赞成独立。按照我的观察,大体上分为三类。一类是坚定的甚至不太理性的强硬台独,恨不得与“中华”两个字切断任何血缘、精神、文化上的联系,就算是武力威胁我怀疑也不能改变他们的立场;另一类是理性台独,就是他们自认为台湾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但他们不介意与大陆有血缘、精神、文化上的联系,但仅仅是血缘、精神、文化上的联系而已,政治上决无拥护统一的可能;最后一类是非公开的台独,就是内心想要台独,但对武力有顾虑,因而不赞同公开台独,但不赞同公开台独可绝对不代表拥护统一。

统一总要涉及一个“民族认同”的问题,没有了“民族认同”,就算是武力占据,还是要面对各种问题。从“民族认同”的角度讲,现在的形势虽然很严峻,但是倒还未必到了完全不可逆转的地步。从我观察的本省人来说,像第一类要与“中华”两个字切断任何血缘精神文化联系的强硬台独毕竟还没有到主导地位,理性或者非公开的台独还是多数,而后者多少不会强硬到完完全全、毫无理性地不认同“中华”的地步,这也是我认为民族认同还没到完全不可逆转的地步的原因。

但在二战后民族国家一个又一个独立的大趋势面前,我怀疑时间越长,最后那么一星半点的“认同”感怕是也要消失的。到了那个时候,台湾只怕要永远地独立了,就算一时可能统一,一旦大陆少有风吹草动马上又会独立。这也是我并不认同“时间在大陆这边”的原因。

虽然是个人都知道蓝营扶不上台面,但蓝营在台上,多少还是可以减缓一下仅有的那么一星半点“认同感”的流失的速度,比如说马英九这几年台湾的局势好歹是“缓了一缓”,这绝对是不争的现实。不过,一来马英九迟早要下台的,明年就不一定;二来,国民党本身也在加速“本土化”,而本土化的国民党到了一定程度怕是一样要举起“台湾共和国”的旗帜的。而到那时候仅有的最后一小部分台湾蓝营外省人,估计要么投奔大陆,要么出走海外,要么就改换自己的认同,也把自己当“台湾人”来看待。实际上这些年有能力的外省人一直是在出走的。

武力的选择当然一直是存在的,只要有意志与勇气。不过,不管是从国内的官僚生态来讲,还是从国际的局势来讲,我实在看不出短期或者中期有动武的任何可能。至于长期。。。:

In the long run we are all dead.

----John Maynard Keynes

通宝推:阿忆,wolfgan,威尔谭,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