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整理】【讨论】回顾九兵团长津湖之役兼与诸友商榷(1) -- 虎王2006

共:💬16 🌺36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回顾九兵团长津湖之役兼商榷(2)--与父辈交流

原打算直接应光年兄的线索开始讨论战役前的战略态势,又见翰海兄的热情文字,惊喜之余,决定先把战役本身的讨论暂时推后一帖,先回顾一下与父辈有关此役的交流。

很小的时候,喜欢翻看老爸的勋章,旧军衔标识,朝鲜战场的老照片,1951年左右九兵团政治部所制作的战地图片集,对于冰天雪地里的志愿军及其当面敌军留下很深的印象。其中有杨根思连长带大盖帽的证件照,年轻而英气逼人--我小时所见的解放军还是五星领章的军服,军帽是软软的那种,没有杨连长看起来帅啊。还有一张照片印象比较深的,是被击毙的南朝鲜军“白骷髅团”士兵的大特写,那种战死者生命彻底丧失后的死亡气息,令小朋友看到了觉得慎得慌,翻过去不想看,又忍不住去偷偷再瞄一眼。以后年岁渐渐增长,跟老爸聊起来,就知道了水门桥。那个工程奇迹给他们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

。。。

最近回家看望父亲,常常劝他写点东西,特别是朝鲜战场的事儿。他总是不肯,因为一则写起来需要查对大量资料,地图,档案,实在没有这个力量,他离休已经很久,不指望得到单位在资源方面的协助。二则,他觉得个人写作,难免又以偏概全,盲人摸象,又稍不小心就会陷进个人自己的偏见定见里。他觉得自己的看法与公开出版的正史,颇有些有出入的看法。我说,那好啊,正应该说说呢!父亲不赞同,他认为正史所载所取的,有其原因,特别是对于战争整体的把握与评估,自有其道理,而自己个人的直接感知,未必就是正确的,即使是亲身参与战场的某一个具体的局部的人。其三,父亲觉得写东西难免就会自吹自擂,主观上就不肯客观的去看待当时的人与事,而尽吹自己怎么怎么牛的过关斩将,没甚么意思。所以怎么劝也不肯动笔。

我想还有个原因是他的组织观念保密意识已成习惯太久了,有关部队步署,运动,战斗战术动作的具体细节,在公开出版物以外的内容,他不愿述及。所以讲故事可以,摆战例他就不肯了。那一代人有个很强的“组织”的观念,个人随随便便的乱说他觉得无法忍受。

这次仔细拜读翰海兄帖子,有点体会到父亲的深意了:事情往往并不是非黑即白的,即使是史书上定性定论的事件实况,从各人不同的身份,立场,角度去看,往往有差异,甚至互相冲突。兄弟部队也会各持己见,互相难以认可彼此的看法。而谁对谁错,则又因为各自掌握资料情报的局限,看问题从战略全局到具体战役局部的角度不同而不同,不可一概而论哪个对哪个错。

对于这一点,我最近看有关粟司令的平反乌龙,看到居然谭老板跟粟司令也是有过不对付的地方:苏中七战七捷,军史所载,中央盛赞。但是,当时粟司令把淮南区的精兵抽走,参加苏中的会战。然后,两淮迅速在74师,五军,七军这些牛部队的猛攻下失陷。再然后,粟司令又问责两淮军政首长指挥不力,纯军事角度技术流的说。不用问,两淮的首长谭老板气得不行。

还有,华野精兵,是1,4,6三兄弟,3,8,10又一组牛纵队,九纵是后起之秀。那么2纵就总是比较弱。可是据说2纵的首长就一直憋气,觉得粟司令不肯栽培他们,总是不给优秀的任务,所以才捞不着好仗打。

粟司令在华野,一般说来得到广大指战员的热烈拥戴,而他本人也是纯军事技术流,无私无畏。即使如此,也难免有不同的看法。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