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柞里子:2011的美国:公平社会篇 -- 柞里子
不然就不会出现我前面说的两种体系对“贡献”度量的巨大差异了。
井底望天在他的系列大作里提到过一个观点,就是有些东西的“价值”完全是靠忽悠出来的(这里的“忽悠”不一定是贬义),他当时举的一个例子是姚明的签名的篮球,之所以能拍卖到一个高价,是因为能让买方心理上觉得“爽”——要么有对自己有收藏意义,要么能转手卖更高的价格。这也就是前面diamond河友说的“演艺令观众愉悦,可以以此换取‘价值’”。井大当时的观点是把“价值”这种难以准确定义的东西分成两类,一类是“实在”价值,我们日常的衣食住行等等这种,一类是“忽悠”价值,完全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爽”的心理,而后者无论怎么拼命忽悠,总有人当“冤大头”的,也就是你在正文中说的“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层意思。
上面这段话翻译成经济学语言就是,消费品包括生活必需品和奢侈品两类(也有说分成生活必需品、耐用消费品、奢侈品三类的)。生活必需品满足劳动力(人)简单再生产的需求——没饭吃迟早会饿死;奢侈品满足除这之外的需求。
按MRandson的“解释论”,金银这种奢侈品之所以价值高,马克思体系解释为,开采、提炼、加工金银需要付出很高的必要劳动;而边际效应解释为金银稀少,生活中希望得到金银的人很多,具有很大的“需求”,但这种“需求”并非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很高,比如在沙漠或原始森林里,金条远不如水和食物有“价值”。
至于你说的“所谓剩余价值,其实不存在”云云,只是你和马克思的哲学观点上的分歧,这方面的分歧是谁也说服不了谁的,而且我认为马克思的“解释”还更合理一点:如果没有“剩余价值”,那所有产品都会被立即消费掉,这样宏观上就不可能形成积累从而投入扩大再生产过程。马克思的体系能有效“解释”资本主义系统里的很多现象,但马克思体系也确有不足;西方经济学体系被实际应用于现实经济操作,但为了掩盖现实中的巨大不平等而进行各种“解释”。事实上,由于博弈的存在,为了防止系统崩溃,统治阶级往往会从不同的体系中吸取一些有助于改善自身统治的东西,这才是现实当中的世界。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4 层
🙂柞网友的看法是成立的。 元江 字74 2012-01-07 12:10:14
🙂剩余价值的问题关键就在“劳动”立不立得住 fride 字40 2012-01-07 03:16:16
🙂本质在于劳动价值论 2 diamond 字173 2012-01-07 04:10:00
🙂确实是取决于定义
🙂要区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3 diamond 字1306 2012-01-07 03:58:43
🙂井底望天的这些解释有一些问题 9 fride 字695 2012-01-06 13:11:08
🙂关于”剩余价值“,你提出的看法牵涉到如何定义 柞里子 字214 2012-01-06 12:56:36
🙂罗罗嗦嗦,你的表述其实可以精炼些的 2 fride 字398 2012-01-06 10:2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