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大家看没方舟子和韩寒的笔战?老方想倒神啊 -- 南云北望

共:💬762 🌺4328 🌵24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方舟子登高一呼,应者云集,现在已经成了“大家来找茬”游戏

看国内论坛上的热帖,找韩寒的破绽已经成为一个全民娱乐活动啦,不少人的逻辑推理能力比方舟子还强呢,比如这个《从医学角度对《求医》一文的质疑》外链出处

还有这个《“园”来如此 — 为方舟子的《求医》考添块砖》外链出处

方舟子已对《求医》一文作了深入的剖析,众多常识性证据显示该文只可能是老韩仁均的求医经历,而绝无可能是韩氏父子自诩的小寒的高一经历。另有网友也指出了文中的宿舍卫生条件描写,以及“大医院”外科与皮肤科的安排,不可能是发生在1999年的上海。这些都不必再说。

本人看到有趣的倒是《求医》中让很多人觉得莫名其妙的一段,现摘录如下:

这位女医生不甘示弱,凑几个字后实在写不出,又怕她的尴尬被我看穿,只好和我哪天。她看着卡,认识我的名字“韩寒”,却不知道普通话该怎么念,闭上眼睛读:“园寒!”西格蒙·弗洛伊德有一本《The PsyChopatologyof EVndny Life》上说,故意念错一个人的姓名就等于是一场侮辱。我尚不能确定她是否故意念错,所以不便发泄,忍痒承认我是“园寒”。

“园”寒?呵呵,老夫得承认,初看到此我也和诸位一样,那叫一头的雾水。

问题来了:在什么情况下,一个“大医院”的女医生会把“韩”念成YUAN?

这是个难题,不容易。没准老韩自己都没彻底想明白过。

这问题其实反过来想就够了:1999年,上海大医院的医生不会念一个“韩”字,这可能吗?好吧,就算她和小寒一样中学语文四十分不知道韩信韩非子,那她看不看报纸?看不看电视?韩国的汉城奥运是1988年,中韩建交是1992年从此南韩正式改称韩国。韩剧进入大陆市场是1997年前后。一个科班出身的医生在1999年会把“韩”念成“园”?不合常识,没有可能。

当然大家都清楚,光这么说韩家的人是绝不会认账的。他们一定会说:这是一个奇迹,它就是发生了。

问题虽难,终是有解。一件事它既然发生了,总是有原因的。

老夫今日闲来练字,凑了个歪对,真是巧了,这“园”寒的奥秘,竟在其中。

这字就不必现丑,歪对是这样的:

蕭何月下追韓信

我以我血荐軒轅

好了,直接给出答案:之所以“韩”变“园”让人一头雾水,就是因为老韩把时空再次错位了。这个“奇迹”,它是发生在老韩年轻的时候。

那位可怜的女医生,其实把老韩手写的韩字误认为“轅”了,以为是写的潦草或是简化版。而“韩仁均”被念成了“轅仁均”因为有“猿人”的谐音就让老韩颇为不忿,立刻联想到“故意”和“侮辱”。

简化字的推行,始于1956年,正式开展是1964年,那一年,老韩七岁。新学生们对简化字没有任何问题,但对只学过繁体字已经工作过的人而言,适应简化字只能是个长年的过程。而1977年推出的“第二次简化”更是让很多人晕头转向不知所以。

“轅”简写之后,变成了“辕”。韩和辕差得太远。如果不是对繁体的“轅”字记忆深刻的人,是没法从手写的韩联想到辕的。

所以,把韩念成轅的医生,六十年代会有,七十年代也会有,八十年代也有点可能。但1999年?大家自己去想吧。

老韩,你也原谅了那位女医生吧。不要那么刻薄,她不是故意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