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苏联灭亡的历史告诉我们,某些统治者喜欢自掘坟墓 -- cmosplay

共:💬154 🌺912 🌵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4.集体农庄

计划经济一章里,给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和斯大林同志的正确领导,唱了一点赞歌,这一章就该对1926-1941年期间苏联经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和埋藏的隐患加以批判了。

这15年最辉煌的成就无疑是以国家计划的方式实现苏联的工业化和电气化,那么就先拿工业化建设开刀吧。要说快速实现工业化和电气化,这个目标倒没有错,斯大林认为苏联比西方落后50-100年,比如1920年苏俄工业产量只占世界工业产量的0.5%,被一个小小的波兰打得抬不起头来。因此斯大林提出苏联要生存,就必须在10年内基本赶上西方,当然,他必须采取的最快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要想发挥作用是需要很多前提条件的,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条:

1.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农业基础好,这就为工业化建设提供了足够的自然资源、劳动力和农产品,并为工业投资提供大量资金,没有这些硬件条件,光靠国家计委的官僚在那里拍脑袋,不可能实现工业化(也不一定,像日本德国那样投靠一个老大,资源和农产品的缺口也好商量)。好在苏联的硬件条件还不错,只要能有效地组织动员起来,就能发挥出强大的战斗力,当然也得看谁组织,怎么组织,同样一群人,被蒋介石组织起来,就只善于炸毁大堤,不战而逃,一溃千里,被主席组织起来,就能横扫千军如卷席。

2.工业落后,世界上有现成的设备、技术、工艺可以购买和借鉴,要实行赶超战略,有成熟的学习对象非常重要,没有现成的样板,计委的官僚那是经常抓瞎(听说日本通产省八十年代在技术路线的选择上就干过不少蠢事)。好在美国经济主动自爆了,也是巧了,苏联可以比较方便地从西方引进资金、技术、设备和人才,这样才好说赶超。要是工业落后的面貌已经改变,没有现成的路线可以借鉴,靠官僚们高瞻远瞩,开拓创新,实现产业升级,那就是非常不靠谱的一件事了。当然如果官僚们一开始就放弃赶超,祭起比较优势的大旗,那也就没那么多麻烦事了,反正落后国家的重化工业是永远不会有比较优势的,那就干脆不要发展了,给西方打工,人家吃肉我喝汤,随时准备在金融上挨一拳,吐点血滋补西方,这种日子普通老百姓怎么样说不好,官僚买办的日子肯定不会差。

3.高效率、低损耗的官僚系统,很显然,计划经济需要以大量的行政手段干涉经济运行,如果官僚系统运行不畅、内耗严重,那么再好的计划,也没法执行,最后肯定是一团糟。但是,官僚系统不好调理啊,首先,苏联内部并不是斯大林一家独大、一言九鼎,而是山头林立、派系众多,内部意见并不统一,比如犹太人就和苏联人意见不同,认为不应该全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其次,掌握部分行政司法资源,控制社会舆论的文人,有自己独特的利益要求,他们希望掌握较大权力,对国家做出较少贡献同时获取较多利益,工业化进程中普及全民教育的内在要求遭到他们本能地排斥,由于这一章是讨论经济,不是讨论肃反,这部分内容点到为止,在下一章再展开论述。

满足了这几条,也不是说计划经济就可以无往而不利了,这玩意儿在不同领域的效果还是不同的。就三大产业来分,用在第二产业效果最好,用在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效果就差。在第二产业里面,重工业和采矿业最为适合,轻工业和建筑业就差很多。在重工业里面,又以国防工业最适合采用计划指导。

换句话说,决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而是用在不同部门效果不同,那么在苏联国力孱弱,特别是重工业和国防工业极其落后的条件下,鉴于国际形势极端险恶,世界大战一触即发,适当牺牲其它部门的发展,为工业让路的思路就是现实需要。但如果内外条件改变之后仍然抱残守缺,那麻烦可就大了。

如果说工业化进程还算是有利有弊,利大于弊,成果显著的话,农业方面的情况就有真的点凄凄惨惨戚戚了。帝俄时期的农业,生产方式当然比较落后,但是各种农产品的产量还是不少的,因为工业非常不发达,所以大量工业品依赖进口,上等人要用啊,不进口怎么行呢?有进有出,大量粮食石油等农矿产品就要出口,所以农产品产量还是很可观的,再让占人口大多数的底层农民、农奴勒紧裤带,也就皆大欢喜了,反正只要摇动笔杆子的文人有吃有喝,这就是“太平盛世”,“黄金x年”了。底层饿死再多,生活再困苦,也没什么关系,只要文人自己没事,就决不会是“x年浩劫”。

说到农业,就绕不开苏联革命史,不过这个题目太长了,得在后面开专贴论述,这里简单说一点,苏联的革命历史比较离奇,是依靠列宁的高瞻远瞩,在圣彼得堡搞中心开花,从而在一夜之间革命成功,革命党在中心城市建立政权,反动派退到反动势力强大的边远农村,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发动反扑。

所以苏联的主要支持力量是大城市里先进的工人阶级,在农村的力量比较薄弱。所谓工农联盟曾经在一部分农民那里,在推翻沙皇问题上找到过共同点,但是这终究是一个非常不巩固的联盟,大家很快就各奔东西了。

那么政权建立之后,最紧迫的两个问题:1.打退反动派的进攻,维持生存;2.找到足够的农产品,维持生存。甚至工业化的问题都是看起来比较遥远的将来才需要考虑的问题。

其实说白了,在苏联,指望百万农民兄弟踊跃参军,踊跃支前都是白日做梦,必须派出武装工作队下乡,解决农产品供应问题,维持生存。这个法子看起来并不美妙,实际上也不美妙,但是为了在残酷的战争中活下去,也实在没有办法。那么战争结束之后呢?

战争结束了就不用吃饭了吗?当然还是要吃的,高价收购农产品?当然可以,只要财政允许,这当然是不可能的。而且战争结束还带来了一个问题,斯大林要推动工业化,虽然很多犹太人不同意,但还是做了,搞工业化要进口很多东西,卢布不好使,进口东西需要外汇,外汇需要出口东西去换。制造业出口和笑话没啥两样,除了出口原料和燃料,还是要出口农产品才行。既然没法高价收购农产品,那就只有低价收购。但是低价,农民自然是不愿意卖的,斯大林想了个主意,搞集体农庄,把农产品生产集中起来,方便控制,然后收购过来,吃掉或者卖掉,ok!问题解决了!

当然是无稽之谈,小农经济固然是落后的生产方式,地广人稀的苏联当然需要大规模,机械化,化学化的农业生产方式,但是你不能这样乱搞啊。有本事的话,先发动农民,再集体化行不行?可惜没那个本事,在农民中力量太小,还要办大事。就算没功夫干那种细活,工作体贴一点,注意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收购粮食的时候,别太攀比,给农民留下足够的口粮,也不至于让欧洲的粮仓因为非自然灾害的原因闹大饥荒嘛。

最后,饥荒这东西,历朝历代经常有,不稀罕,你只要把文人都安抚好,照样是太平盛世。文人嘛,一杆大笔翻云覆雨,最擅长颠倒黑白。比如波兰白军屠杀红军就可以不提,红军在卡廷森林杀一些白军战犯就是十恶不赦,就一定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偏偏还把文人给开罪了,连文人都没有特权了,这还了得?是可忍孰不可忍?文人们口诛笔伐,所以这千古骂名也就坐实了。

cmosplay:【原创】5.铁血肃反

通宝推:唵啊吽,evilpanda,詹姆斯,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