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闲聊 根治沃土 -- 子玉

共:💬110 🌺498 🌵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什么是历史学

[原创 2012-6-5 6:27:11] 字号:大 中 小

什么是历史学?本来我没有向自己问过这个问题。但是写了几篇关于民国的分析文字,有人针对《袁世凯告密之构陷说》提出“没有证据只是推论”,所以我就反省一下。我发现这个是历史学究竟是什么的问题,是值得仔细谈谈的。

笔者对于所谓社会科学,是一概否认的。社会学没有科学,是亚科学。看看《闲聊 辟谣和预测 》和《社会科学理论谁更正确的判别法》。笔者认为一个社会科学的理论,必须要能够拿来预测,预测的结果是可以验证的。证实了,屡屡证实了,就是一个较为科学的社会科学理论。

也就是预测实证决定了某个社会科学这类亚科学理论究竟是不是正确。

但是历史学(不是历史本身),就不属于这个范畴。历史学都是研究过去,都是在解读过去,是无法预测的,没有可以预测的对象。比如研究袁世凯,无法在现在预测袁世凯会不会再称皇帝,他已经死了。

所以历史学这种社会科学的分支,搞了一个理论,比如戊戌政变之构陷说,到底是怎样才算好的解读?我个人觉得,这是历史学的本质问题。

我发现历史学是不可能取得社会共识的。这个不象数学,1+2=3,社会共识。也不像经济学,2008会不会金融危机,最后社会是有基本共识的。历史学的一个观点,基本上不可能有社会共识,有社会共识的观点是少之又少。为什么?因为对于历史的解读,取决于解读者的立场。

历史无法预测只能回顾,而历史的过程,在当事人和后人的描述中,已经掺杂了描述人的主管观点,很多历史过程的描述都不再客观,带有虚、甚至误的成分。对于史料的取舍,也就是怎么判断史料的真实性,成为历史学观点的要素。

比如笔者的戊戌政变构陷说,不是没有证据,是没有新证据,就是说我只是利用了别人已经发掘出来的史料,进行了自己的分析,推导出一个新的观点:戊戌政变中慈禧对于变法派所谓企图囚禁太后的指控是一种构陷。

也就是说,同样的史料,可以得出两种甚至三种结论,但是老实说,不要期望社会的共识,来认定其中一个是真实的,其他都是扯淡。

因此,笔者认为:历史学连亚公理体系都不存在,不属于科学,也不属于亚科学。历史学只是从某种立场对于历史的解读,完全是主观的。不存在科学与否的问题,不存在真与不真的问题,只是立场的表达。

那么我是什么立场?我认为:我是一种平民的立场,从平民的角度来解读历史,其目的是平民借助历史来增强自己解读现实中政治的进程,为平民自己避祸趋利的目的。

这就是平民的史学观。比如国民党研究辛亥革命,是为了该党的执政需要。这是一种立场。

tg研究辛亥革命,是为了说明自己是集成辛亥革命的,为了统一战线的需要。这也是一种立场。

平民研究辛亥革命,是为了看看一个革命会导致社会怎样的动荡,是怎样形成社会动荡的,所以为自己今后如果遇到革命怎样避祸,做一点准备。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