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春秋左传注读后14左传与礼 一、从豊到禮 -- 桥上

共:💬43 🌺17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春秋左传注读后14左传与礼 三、礼与冠礼 0.

先从三《礼》说起,三《礼》是指古人的《经》(教材)之中与“礼”有关的三种古书,即《仪礼》、《礼记》和《周礼》,这三种古书是汉朝人郑玄从古代关于“礼”的古书(大部分本来也都是教材)中挑选出来用为《经》的,应该说囊括了当时尚存的古代“礼”书之中对当时有用的主要内容。

《仪礼》共十七章,分别是《士冠礼第一》、《士昏礼第二》、《士相见礼第三》、《乡饮酒礼第四》、《乡射礼第五》、《燕礼第六》、《大射礼第七》、《聘礼第八》、《公食大夫礼第九》、《觐礼第十》、《丧服第十一》、《士丧礼第十二》、《既夕礼第十三》、《士虞礼第十四》、《特牲馈食礼第十五》、《少牢馈食礼第十六》、《有司第十七》,从这些章节的题目就可以看出来,《仪礼》涉及的是具体的“礼仪”。

而《礼记》据认为是后人将一些与“礼”有关的古代著作编集而成的,并非出于一人之手。由于在《仪礼》的各章之中往往有一些以“记”为名的解释文字,这些解释文字与《礼记》中这些编集起来的文章性质类似,所以这部编集起来的著作才被称为《礼记》。

至于《周礼》,原名《周官》,顾名思义,这是一部关于周代官制的著作。

虽然以上三种“礼”书今本的最终定本可能比《左传》晚出,但其中无疑包含了很多春秋时期及其以前关于“礼”的教材的内容。

既然谈到了具体的“礼”——“礼仪”,这里首先是“冠礼”,下面还有“昏礼”、“丧礼”和“朝聘之礼”,我会在一些地方引用一些三《礼》的相关内容与《左传》中的一些段落进行比较,看一看《左传》所论及的“礼”与三《礼》中的“礼”有何异同。

《仪礼》第一章就是《士冠礼》,叙述了“士”举行“冠礼”的程序:

首先是前期准备,要经过占筮定日子,再经过占筮确定“宾”,这个“宾”是要请来为“将冠者”加冠的,是冠礼上的主角之一。所以冠礼的程序就包括要去请这位“宾”,“宾”要在主人家住一晚上,头天晚上还要再举行仪式正式把日子定下来。《仪礼》中都给出了这些仪典的具体做法,包括什么人出席,各人穿什么衣服,在什么位置,做什么动作,说什么话。

然后是“冠礼”仪式本身,一早上就起来布置,先由主人与相关人士行礼如仪,接着,遵循复杂的仪式,“宾”为“将冠者”三次加不同的“冠”,“冠礼”的主要部分就算结束了。这里说得简单,但是“冠者”要换好几次衣服,几上几下,几出几入,过程是很复杂的,《仪礼》中都给出了具体的做法,包括在什么地方举行,什么时候开始,什么人出席,各人穿什么衣服,在什么位置,做什么动作,说什么话。

仪式完毕后,“冠者”还要去见家人,行礼如仪;再去见长老,行礼如仪;主人要酬谢“宾”,也要行礼如仪。《仪礼》中也都给出了这些仪典的具体做法,包括什么人出席,各人穿什么衣服,在什么位置,做什么动作,说什么话。

至于《礼记》,也有《冠义第四三》一章,专门阐述了“冠礼”的意义和“冠礼”程序中每一步仪典的意义。

而《周礼》中则没有专门关于“冠礼”的篇章,但是其中分别说明了在上面“冠礼”中出现的“筮人”和“宗人”的职掌,都在《春官宗伯第三》中:“筮人掌三易。以辨九筮之名,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九筮之名。一曰巫更,二曰巫咸,三曰巫式,四曰巫目,五曰巫易,六曰巫比,七曰巫祠,八曰巫参,九曰巫环,以辨吉凶。凡国之大事,先筮而后卜。上春。相筮。凡国事,共筮。”“家宗人掌家祭祀之礼。凡祭祀,致福。国有大故,则令祷祠,反命祭,亦如之。掌家礼,与其衣服、宫室、车旗之禁令。”

当然各种“仪式”本身是变动不居的,《仪礼》中的内容也有不断变化的痕迹,但是其复杂性大概是有增无已的,尤其是“士”以上的更高级的人,其“仪式”也会更加繁缛。但在《左传》中,很少涉及到这些具体的“仪式”,这不是这部教材的任务。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