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宗教的基督和历史上的耶稣 -- texasredneck

共:💬148 🌺699 🌵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孔子的君君臣臣

谁说中国文化中没有平等精神?

孔子讲君臣关系,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又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意思就是君不君则臣不臣,父不父则子不子。说白了,无论君臣还是父子,都是一对对偶关系,臣对君的忠不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君主并不能无所顾忌的凌驾于臣子之上。因为臣子事君是以道为前提的,一定要遵循一定的政治伦理。所以孟子才说“闻诛一夫纣,未闻诛君”。而父亲如果做的太不像话,不像个父亲的样子,那儿子也会不像话,不像个人子,乃至不像个人,不孝敬父母。这里强调的是在上位者和长辈在言行上的垂范作用。

后代实际政治中臣子对君主的绝对服从,是帝王运用法家统治术的结果。因为法家的理论和做法太赤裸裸了,所以秦灭之后,经过黄老之术的短暂兴盛,以儒家为主体的政治伦理观念便逐渐成为了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形态,不断驯化君主暴戾的权力,缓解统治和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

任何理念都是在实际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得到展开和运用的。平等、民主和自由都不是绝对的观念。你一定要把人跟人之间说成绝对平等的,那就背离实情了。说实话,这个社会,无论东西方,什么时候真正平等过?你如果要说耶稣带来了平等观念,那为何天主教会一直是一种等级分明的体制?而中世纪的封建君主制也是一种等级世袭制,当“朕即国家”的近代君主专制时代,更是西方专制制度的顶峰。为何西方社会在接受基督教洗礼一千多年后,反而发展到高度专制的体制?而近代民主和平等思潮的兴起则和资本主义及近现代工业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应该理解为社会经济自发发展的结果,其中基督教思想可能只是提供了一个催化剂的角色。在东西方各自的历史过程中,中国的儒家思想和西方的基督教起到的作用是类似的,即通过道德教化规范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润滑因为经济、政治矛盾时而激化的社会关系,不至于使得社会的各阶层之间的关系因为矛盾不断加剧而变得不可调和,使得社会系统最终总崩溃。而不管是儒家还是基督教,所提供的这种观念指导作用,都是与各个时代的实际社会经济关系相适应相匹配的,一定有实际的社会组织和人和社会活动作为载体,而不是做为一种空洞抽象的理论高悬于空中。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