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几部历史正剧:前言 -- GPRS

共:💬149 🌺1170 🌵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几部历史正剧:《大明王朝1566》

看了河友的回复,我确实同意我心目中的精品别人未必承认,各人都有各人的标准。

但是我有几点各人意见供大家探讨。一个是关于文艺作品和史实的契合度。一切以历史为背景的文艺作品,都是演义。演义同历史书的标准完全不一样。最成功的文艺作品是《三国演义》了。章学诚说《三国演义》七实三虚,恐怕还是抬举了三国演义,三国的细节部分,可以说几乎全是虚构的。《大明王朝1566》里面把徐高张三人挤进一个内阁,《雍正王朝》里面把张廷玉的入阁年份提前了十几年,《汉武大帝》结尾的汉军射杀单于,都是为了讲故事有意为之。这同作者历史常识疏忽造成的错误本质是不一样的。

还有就是虚实的分配。韦爵爷说谎有秘诀,就是大节可出入,细节一定要栩栩如生。大节出入,是因为说书人(说谎人)有他的大目的,细节则是引人入胜的关键,是表现说书人态度、常识和技巧的关键。一些制作粗糙的历史剧,在细节上很不讲究,先失败了一半。细节有魔鬼,态度是关键,而影响态度的则是动机。侦探小说说,什么都可以隐瞒,就是动机没法隐藏。想把半成品就拿到市场上卖快钱,自然不会是精品。

回头说说《大明王朝1566》。我个人觉得,这是个瑕瑜互见的片子。这片子的整个结构,以海瑞入京,截然分成前后两段。片子里面两大矛盾,海瑞代表的贫民和嘉靖代表的统治者的利益冲突;以及裕王党和严嵩集团的政治斗争。片子里面斗争很紧张很激烈,很过瘾,但是弦绷得太紧,从头到尾几乎没有喘气的功夫,观众绷久了有疲劳感。整个故事处处都在营造高潮,但是

整个故事的大高潮(如严嵩倒台和三代帝王会审海瑞),反而不突出了。

《大明王朝》是个很重视形式和符号的片子,有时候为了摆出个架势,甚至不惜扭曲剧情,比如嘉靖、隆庆、万历同堂同海瑞对话,显得有点过了。导演很重视细节。举个例子,比如里面的摆设,椅、凳、桌、案、床、榻,无不显示出明式家具之美。灯光、摄影都很讲究。这对比那些快餐武侠片就看出来了。快餐武侠片的灯光、摄影都很死板,少变化,多程式。而《大明王朝》变化多,色彩和明暗都有了电影的味道了。

在我要讨论的三部戏里面,《大明王朝》是对史实加工最多的,导演为了说他的故事,基本是在随意调配历史人物和素材。《大明王朝》为了营造冲突,把几个人高度美化了,如裕王、张居正,特别是胡宗宪。长着标准清官脸的王庆祥,把胡宗宪简直塑造成了德才兼美的完人。还有人的性格也简单化了。如轻狂无忌的严世蕃、如鲁莽的高拱。其实坐到他们那么高位,完全不应该这样意气外露。这方面,严嵩和徐阶就塑造得很好。

大结构上有瑕疵,但是《大明王朝》在小情节方面处理非常棒。很多对手戏的对白都经过锤炼,回味悠长,比如严嵩和徐阶讨论“贞”字的那场戏,真是值得一看再看。但是为了让细节精彩,《大明王朝》有个致命缺点,里面所有的人都太聪明了。几乎除了粗人齐大柱和书呆子高翰文,所有的角色都对局势洞若观火。金庸小说是靠蠢人的误会推动的,而误会造成很多戏剧。而《大明王朝》恰恰相反,所有人都太聪明了,没有误会产生的空间。

从演员方面来说,陈宝国的阴阳不定的嘉靖、倪大红的老而不昏的严嵩(倪大红演得真是棒,我一直以为是老演员演的),以及几个太监吕芳、杨金水,都非常传神。倒是正面人物,如胡宗宪、海瑞,有点脸谱化了。说到挑角色,还是反面和中性人物容易出彩啊。

《大明王朝》演员也有值得商榷的。比如王雅捷的芸娘。王雅捷虽然是南方人,但是骨架、气质比较粗犷,而芸娘按照设定肯定是柔美如水的江南女子。作为男人戏里面的少有女性,选角应该特别小心啊。还有高翰文的演员,有点太楞了。那位演齐大柱的,演技明显还需要锤炼,他的齐大柱和鲁智深一个味道,而且都欠火候。

最后说点擦边的话。《大明王朝》基调非常黑暗,结尾的光明过于生硬和虚假。海瑞几乎是一个人同全部的官僚集团和贵族阶级斗争。海瑞只有两件利器,一个是圣贤之道,一个是《大明律》。斗争的时候,海瑞往往只有用《大明律》做最后的护身符。在人性扭曲的情况下,死的条文,在极端情况下,往往比活的人可靠。还有就是沈一石这个人物的遭遇,这么一个富有、机智、低调的人,最后被拿掉只是上面一句话的事情,商在官面之前几乎等于零,恐怕导演是有所指的。

通宝推:小李药师,李根,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