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中国文明只有63岁——《大目标》后记 修正技术错误 -- 马前卒

共:💬216 🌺1256 🌵2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觉得象形文字的固化远早于帝国

中国历史上,帝国历程的特点不仅仅是政治体系继承,同样重要的是民族起源迥异的政治集团的融合。不管把周朝还是秦朝做为帝国的开始,当时的社会已经拥有了丰富的象形符号体系和以之为基础的成熟文化。另一方面,虽然我们已经知道现代中国人在人类学上来自从南北分别进入东亚地区的两支智人的融合,但面临起源和记录方式迥异语言的竞争时,基于象形文字的汉语始终完全胜出,而不是融合,中华文化有很多支流汇入,但是只有一个决定性的起源。

我对汉字强势的进化论解释就是基于大家反复提到的明显文化现象:汉字这个象形符号体系虽然复杂、庞大,在前工业化时代,基于汉字的信息复制保真度却非常好,甚至可以说最好。或许,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往返迁移、分居各地,此过程中,语音和文化逐渐发生分化,但是他们之中没有哪一个群体迅速发展出压倒性的经济、文化优势,而且应该都继承或接触到同一种基于象形文字的记录方法,这个过程并不排斥拼音文字的出现。我认为象形文字胜出的决定机制可能是这样:语音和文化的高速高度分化决定了拼音记录法必然随之分化,这在现代语言是一样的,但象形文字由于表意本质不必同步分化,更由于其逐次累积的复杂性越来越难于分化,与此同时,生产和文化发展程度不同的各地居民却必须一直保持密切的物质和信息交流。口语不通可以笔谈,使用象形文字的优越性因此非常明显。

我认为,帝国雏形在中国出现的时候,象形字已经战胜了其他所有拼音文字,延续下来的拼音记录法实际上必须依存于象形符号,起到必要的支持作用。当代汉语仍然是这样。拼音符号的确大大简化和加速了汉语教育,抛弃汉字却必然损失大量的、宝贵的独特信息。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