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量子》----第九章·姗姗来迟的桃色事件(1) -- 奔波儿
在1900年的12月,马克斯·普朗克在试图揭示黑体的电磁辐射分布规律之时,这位保守的理论物理学家心不甘情不愿地吹响了量子革命的号角。
路德维希·玻尔兹曼,这位奥地利物理学家和原子理论最积极的倡导者,于1906年自杀身亡.
“奥林匹亚科学院”三剑客:康纳德·哈比西特(Conrad Habicht)、莫里斯·索罗温(Maurice Solovine)和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1912年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七年之前的“奇迹年(annus mirabilis)”中,他发表了五篇论文,其中包括他针对光电效应所提出的量子解释,以及狭义相对论。
1911年10月30日至11月3日,第一次索尔维会议在布鲁塞尔召开,这是一次关于量子理论的高峰会议。
在照片中,坐者(从左至右):沃尔特·能斯特(Walther Nernst:1864~1941)、马塞尔·布里渊(Marcel Brillouin:1854~1948)、欧内斯特·索尔维(Ernest Solvay:1838~1922,索尔维会议的发起人和赞助人)、亨德里克·洛伦兹(Hendrik Lorentz:1853~1928)、埃米尔·沃伯格(Emil Warburg:1846~1931)、让·佩兰(Jean Baptiste Perrin:1870~1942)、威廉·维恩(Wilhelm Wien:1864~1928)、玛丽·居里(Marie Curie:1867~1934)、亨利·庞加莱(Henri Poincaré:1854~1912);
站者(从左至右):罗伯特·古德施密特(Robert Goldschmidt:1877~1935)、马克斯·普朗克(Max Planck:1858~1947)、海因里希·鲁本斯(Heinrich Rubens:1865~1922)、阿诺·索末菲(Arnold Sommerfeld:1868~1951)、弗雷德里克·林德曼(Frederick Lindemann:1886~1957)、莫里斯·德布罗意(Maurice de Broglie:1875~1960)、马丁·努森(Martin Knudsen:1871~1949)、弗里德里希·哈泽内尔(Friedrich Hasenohrl:1874~1915)、乔治·豪斯特莱(Georges Hostelet:1875~1960)、爱德华·赫尔岑(Edouard Herzen:1877~1936)、詹姆斯·金斯(James Hopwood Jeans:1877~1946)、欧内斯特·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1871~1937)、海克·卡末林·昂内斯(Heike Kamerlingh Onnes:1853~1926)、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保罗·朗之万(Paul Langevin:1872~1946)。
尼尔斯·玻尔,这位“金色的丹麦人”将量子理论引入到原子领域。这张照片摄于1922年,那一年,他荣获了诺贝尔奖。
欧内斯特·卢瑟福,这位魅力四射的新西兰人循循善诱,鼓励玻尔在哥本哈根开创了自己的研究所。在卢瑟福的弟子中,一共有11人最终赢得了诺贝尔奖。
哥本哈根大学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Universitetets Institute for Teoretisk Fysik),即广为人知的“玻尔研究所(Bohr Institute)”,于1921年3月3日正式创立。
1930年索尔维会议期间,爱因斯坦和玻尔一起行走在布鲁塞尔的大街上。几乎可以肯定,他们讨论了爱因斯坦所提出的理想条件下的“光匣(Light Box)”试验,该理论曾暂时性击败了玻尔,并让他感到假如爱因斯坦是正确的,那么这就意味着“物理学的末日(End of Physics)”(拍摄者为保罗·埃伦费斯特)。
1930年的索尔维会议后,爱因斯坦和玻尔在保罗·埃伦费斯特位于莱顿的家中(拍摄者为保罗·埃伦费斯特)。
路易·维克多·皮埃尔·雷蒙德·德布罗意公爵,这位法国最著名的贵族家庭的成员,大胆地提出了一个简单的问题:如果光波能像粒子一样传播,那么像电子这样的粒子能否像波一样传播?
沃尔夫冈·泡利,这位不相容定律的发现者,以其尖酸刻薄的言论出名,但同时也被公认为是“唯一一位能与爱因斯坦比肩的天才”。
1922年6月,哥廷根大学的“玻尔节(Bohr Festspiele)”中的一次小憩。自左至右站立者依次为:卡尔·威廉·奥辛(Carl Wilhelm Oseen:1879~1944)、尼尔斯·玻尔,詹姆斯·弗兰克(James Franck:1882~1964)和奥斯卡·克莱恩(Oskar Klein:1894~1977),前方坐者为马克斯·玻恩。
1926年夏天,在莱顿大学,奥斯卡·克莱恩和两位“自旋博士”,即乔治·乌伦贝克(George Uhlenbeck:1900~1988)和缪尔·古德斯米特(Samuel Goudsmit:1902~1978)。
23岁的维尔纳·海森堡.两年之后,他取得了量子理论发展的历史上最伟大也是最著名的成就之一---不确定性原理。
1930年代中期,在玻尔学院的午餐上,玻尔、海森堡和泡利正沉浸在讨论中。
寡言少语的英国人---保罗·狄拉克,他将海森堡的矩阵力学与薛定谔的波函数运动方程融合在一起。
埃尔温·薛定谔,他所发现的波函数运动方程被称作是一次“姗姗来迟的桃色事件”的产物。
1933年,斯德哥尔摩火车站,海森堡的母亲,薛定谔的妻子,狄拉克的母亲、狄拉克、海森堡和薛定谔。正是在这一年,薛定谔和狄拉克共同荣获诺贝尔奖,而海森堡则领取了他在1932就获得但未取的诺贝尔奖金。
1954年,普林斯顿,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端坐在家中塞满书籍的书房。
(暂未找到图片)
1962年11月的夜晚,尼尔斯·玻尔在逝世前,在自己的书房的黑板上所留下的最后笔迹,内容与爱因斯坦在1930年所提出的“光匣”试验相关。直到生命中的最后一息,玻尔依旧沉浸在自己与爱因斯坦的关于量子力学以及自然奥秘的论战中。
戴维·玻姆(David Bohm:1917~1992),他提出了哥本哈根诠释(Copenhagen Interpretation)的替代理论。照片中的他当时拒绝在众议院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House Un-American Activities Committee)上作证自己是否为共产党党员。
约翰·斯图尔特·贝尔(John Stewart Bell:1928~1990),爱尔兰物理学家,他做出了爱因斯坦和玻尔二人力有未逮的成就:他所提出的一个数学定理能够将这二人彼此争锋相对的哲学世界观调和在一起。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原创】《量子》----第九章·珊珊来迟的桃色事件(7) 14 奔波儿 字3896 2013-03-09 17:18:48
🙂【原创】《量子》----第九章·珊珊来迟的桃色事件(6) 22 奔波儿 字4193 2013-01-06 16:30:13
🙂"乔丹"应为“约当”,"波函数运动理论"应为"波动力学" 奔波儿 字135 2013-03-09 17:33:40
🙂【原创】《量子》----第九章·姗姗来迟的桃色事件(5)
🙂花!这次也是从聊天大厅过来的 1 桥上 字32 2012-11-11 23:56:39
🙂这一刻,我虔诚的向天祈求 6 五藤高庆 字48 2012-11-11 21:24:56
🙂【原创】《量子》----第九章·姗姗来迟的桃色事件(4) 28 奔波儿 字3301 2012-11-11 14:12:27
🙂一点商榷 3 imaris 字181 2012-11-12 04: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