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读《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笔记 -- 2313234454dfsd

共:💬369 🌺3794 🌵22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武帝朝汉匈战争统计分析

漠北决战将汉匈战争一分为二,自马邑设伏至漠北决战14年,自漠北决战至武帝崩32年。

汉攻匈奴17次。

漠北决战前有10次,后有7次。前10次,除马邑设伏无功外,其余都可算胜仗。后七次,或全军覆没,或损失惨重,无一胜绩;

汉兵力用兵万骑较少,以三万到五万为常态。

余下11次用兵,兵力在三万到五万居多。

总兵力10万以上次数为6次,漠北决战前有4次,之后有2次,后两次距离漠北决战23年,后两次间隔7年。前4次用兵,马邑之围无功而返,其余3次,均算胜仗,基本完成了预定战略目标。除元狩六年,前123年,没有完成决战单于主力的战略目标。后2次用兵中,全部败绩,均损失巨大,甚至全军覆没。

匈奴有14次较大规模的寇边,漠北决战后有五次。

兵力超过三万骑约有2次,余者均为万骑,所得战果均为略千余人,或杀太守。

漠北决战之前,主要入侵方向为雁门、渔阳、上谷、代郡。漠北决战之后,五原郡首当其冲,即河南地,酒泉郡也成为新的攻击点。

如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简单归纳一下:

漠北决战前后,武帝的水平反差之大,让人侧目。前期,武帝对匈奴作战,有收有放,有主有次,善于抢占大场和要点;后期,武帝的一系列扩张政策缺乏明显地战略规划和战略目标,败多于胜,且多为惨败。整体而言,武帝借伐匈奴,获得了扩张西域的机会,虽然国力消耗过大,但打开了局面,稳住了阵脚。

对于后期武帝政策,原因有二:

一是匈奴向西迁移,西域遥远,后勤补给困难,战线过长,比较容易被匈奴各个击破,最后屋国力消耗过大。事实上,后期的败仗,多是匈奴以机动骑兵各个击破几倍于己的汉军,并且汉军经常出现乏食的情况;

二是扩张西域时,武帝对西域和匈奴缺乏整体的战略思考,战略目标不清,失去了战略方向,最终导致了对力量的使用失去方向。

后期武帝用兵,除了好大喜功之外,更多地表现了了投机性和随意性,滥用力量,过度扩张。由于汉王朝国力强大,总算没有崩盘,但给后继者留下了一个烂摊子,种下了汉在西域势力渐消的因。

值得书一笔的,是武帝对西域的扩张,为我们开了一条门缝,得以窥知中国的版图是怎么来的,真的是铁与血。

于匈奴而言,最让人困惑地是,明明汉如此强大,还要去撩老虎的门牙。其实,匈奴寇边的斩获远不及与汉作战的损失,何不实行和平政策,休养生息呢?

从匈奴寇边的方向和用兵的规模看,匈奴没有一次真正称得上有战略目的地军事行动,比如,以攻占某一战略要地和大场为目标的军事行动,或者以消灭汉军机动兵团为目标的战役行动……总结起来,匈奴的寇边,完全称得上漫无目的:不图汉的土地,不图汉的财物,不图消灭汉的有生机动力量,仅仅为眼前的蝇头小利而惹怒老虎,一次又一次,仅仅仗着机动、游牧的特性,最后还是陷自己于败亡之地。

漠北决战前,汉最大的劣势在于骑兵数量有限。此时匈奴的主要作战目标应该消灭汉骑兵的有生力量,将战场放在阴山南的广阔草原,充分发挥骑兵优势,一步一步消耗汉的骑兵潜力,是可以实现的。漠北一战,汉军骑兵损失惨重,不复大出击匈奴,说明汉的骑兵潜力有限。

漠北决战后,匈奴的战略方向应该在河南地和酒泉。河南地可以获得丰美地草场,酒泉可以斩断汉与西域通道,重点在酒泉方向。充分利用汉与西域各国的复杂关系,以及汉军后勤补给困难,以机动骑兵,各个击破,一点一点地消耗汉军西进的潜力。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