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建党伟业-真的是向建党90周年致敬吗? -- hunter1
鲁迅先生是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其文学作品将文学性、思想性和革命性集于一身。不知是否绝后,至少是空前。
以《阿Q正传》为代表的作品对中国国民精神的揭露和批判是对中国社会的最大贡献。这一点,在其逝世70多年后至今无人超越。如果在今天读鲁迅先生的作品,读者会发现,他对过去中国人精神状态的描述就像是活在今天。可以这么,鲁迅先生的作品至少70多年不朽。不像今天的一些“大师”的作品,10年、20年后就已失去社会意义。
如果说后人中有接近鲁迅先生者,90年代的王小波先生可以算一个,但王先生的作品不多且过于借古,不易让人懂。
至于您说鲁迅先生在白话文运动中的作用,我觉得有夸大之嫌。
鲁迅先生的革命家称谓的确来自其在白话文运动中的革命性,因此被毛主席称谓“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不过,我认为鲁迅先生在白话文运动的作用并不是您说的那个。
白话文早就存在,只是不登大雅之堂。官方文章全是文言文,科举考试也用它。这里不得不说说文言文和白话文的历史。
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指出:“文言文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实际上是口语的摘要。以前文字是写在竹简、丝帛上,要么笨重,要么金贵。所以文字必须从简。这就像电报,在意思表达清楚的前提下,越简越好。过了汉代蔡伦造纸、宋代活字印刷,文言文产生的原因已经消失。只是文言文作为书面语言已经成了统治阶级的特权和其愚民的工具(特别是隋以后开了科举,经史子集又全是文言)。这也成了后来历代作家继续仿古、用文言文写作的原因。其实晚唐就有了白话写作,只是被视为下三流,没有文学地位。支持文言文的林纾先生就称其为“引车卖浆者言”。
在白话文运动中,胡适先生曾有担忧,认为白话文缺乏美学韵味、思想与文字脱离。如果光提倡白话文易懂、实用而失去文学性,是不足以服人的。后来出现了《狂人日记》(第一部白话小说)、《尝试集》(第一部白话诗集。胡适先生很有自知之明,取名尝试,现在看,这诗集的确很烂。)、《女神》、《繁星》以及周作人、冰心的优美的散文。为白话文在美学上击退复古者的反击提供了充足的弹药。
这些说法都值得商榷。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3 层
🙂怎么,这就是脑补鲁迅活不过反右的证据? 3 毛锥子 字56 2011-06-21 05:12:02
🙂你不了解白话文的形成历史,很难了解鲁迅的功绩 196 吴刚看你跳舞 字1172 2011-06-20 16:47:30
🙂清末以来白话文一直是个趋势,新文化运动彻底终结复古倾向 3 衣笠山麓 字474 2013-01-16 02:24:22
🙂您这个似有贬低鲁迅先生之嫌。
🙂这个我倒觉得是鲁迅先生的败笔 pattern 字98 2013-10-24 23:10:42
🙂鲁迅总结的国民精神不能全部认同 1 蓝蚊子 字84 2013-10-18 23:39:17
🙂犀利,有分量 建筑师 字0 2011-07-01 20:58:41
🙂这些虚的卢瑟或温拿是不认的。我点几条实实在在的 146 毛锥子 字991 2011-06-20 20:3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