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苏联灭亡的历史告诉我们,某些统治者喜欢自掘坟墓 -- cmosplay

共:💬154 🌺912 🌵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知道背景,就容易接受了

网上看来的,俄苏犹太人全史(节选)

  历史背景

  随着中世纪的最后一个世纪在西欧各国掀起的排犹浪潮和反犹大屠杀愈演愈烈,大批犹太人迁徙到了种族环境相对宽松的中欧、东欧和中东地区。许多人在波兰(后来是波兰—立陶宛联盟)和匈牙利(后来是奥匈帝国)定居下来。在乌克兰和立陶宛的无人居住区,从波兰来的犹太人参与了当地的殖民化进程。

   在全部人口几乎都是犹太人的小村庄,或部分人口是犹太人的中等城镇,犹太社团被允许按照犹太律法自治,并获得当地统治者授予的部分特权。

  沙皇时代

  15世纪80年代,莫斯科公国在宗教上的地位等同于开罗阿巴斯王朝和神圣罗马帝国。以“第三罗马”理论为基础,人们确信沙皇事实上统治着“唯一公正的、独立的、被穆斯林和罗马天主教徒等异教徒包围着的正教国家”。

   在西欧,教皇和君主的政教二元统治给了人民相对较大的自由空间,与此相异的是,在莫斯科,沙皇毫无疑问是政教合一的唯一领袖。即使沙皇得了精神病(比如“恐怖的伊万”),也没有人怀疑他的权威,更没有人会像在其它国家那样被推举为摄政王。

   以这样一种理论建立起来的宗教狂热导致了对不同信仰的人,包括对犹太人的完全敌视。犹太人在莫斯科大公国境内不再受欢迎,从1721年开始,帝俄官方公开实行反犹政策。当俄国军队夺取了一个波兰城镇,就像1563年在立陶宛商贸重镇波洛茨克发生的那样,他们就立刻把所有被俘的犹太人全部处死。即使在犹太人政策相对宽松的时期,他们也会被驱逐出境,到1727年,俄国乌克兰部分已没有犹太人了。

   然而,随着波兰被三次瓜分,对待犹太人的传统措施失效了。在第二次瓜分(1793)和第三次瓜分(1795)之间,俄国接受了大量犹太人,沙皇不得不建立一块包括波兰和克里米亚在内的犹太人“住区”。犹太人只能在“住区”里活动,要想去俄罗斯必须获得特别许可。

   1825年,起义的火种被“十二月党人”点燃了,紧随其后的是俄国知识分子的斗争,虚无主义运动、自由主义运动、社会主义运动、工团主义运动,以及最后共产主义运动的风起云涌严重地威胁着沙皇旧秩序。作为反应,沙皇政权不得不采用鼓吹民众的宗教狂热和民族狂热的手段。在亚历山大三世的统治下,俄国发生了第一起针对犹太人的大屠杀。他的前任,因在1861年废除了俄国农奴制度而得名“解放者沙皇”的亚历山大二世,也曾经疯狂地镇压过少数民族。不过,他批准了波兰政治家亚历山大·维耶罗波维奇在波兰王国实行的“犹太人与其它公民享有同等权利”的政策(当然,这一政策不可能完全得到实行)。亚历山大三世是一个顽固的反动派,他严格遵循沙皇制度的格言“专制、正教、民族主义”。他企图把犹太人描绘成“杀害基督的凶手”以及斯拉夫民族和基督徒的压迫者,并以此扩大官方反犹主义为“民间反犹主义”。屠杀犹太人事实上已成为他和他儿子,尼古拉二世在位时期的国策。

   在俄罗斯帝国后期,列宁对反犹主义的历史深恶痛绝,他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解释反犹主义的现象。按照列宁的说法,反犹主义“企图把工人和农民对剥削者的憎恨转嫁到犹太人身上”。他把反犹主义和阶级斗争联系起来,认为反犹主义不过是沙皇利用宗教狂热维护其专制统治的政治把戏,犹太人成了社会矛盾激化的替罪羊。苏联官方坚持并继承了这一马列主义对反犹主义现象的经典阐述,斯大林在解释列宁的这段话时,把反犹主义称为“一种极端种族沙文主义”和“最危险的弱肉强食现象残余”。然而,这并没有避免1948年到1953年期间苏联政府对犹太裔知识分子的迫害。

  布尔什维克革命和迫害犹太人的结束

  列宁在他最早的一次全国性演说中宣称,在沙皇制度下受尽压迫的“犹太人已经被解放了”。十月革命后,列宁把自己发表过的全国性演说《对犹太人卑鄙地诽谤》记录在了留声机唱片里。这篇演说没有被任何俄国报纸登载,甚至没有在民众中流传;当时,全俄只有几千人拥有留声机。列宁正式宣布俄国无产阶级获得了全面的自由,并以官方的名义废除了犹太人“住区”。

   这些措施,连同大量犹太人参加布尔什维克党这一事实,使共产党在对抗白匪军的俄国内战中被敌人攻击为“一群犹太强盗”;犹太人成了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人数最多的群体,俄罗斯人反而成了少数。

   苏联在“五年计划”期间实行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政策造成了社会思潮的自由化,反犹主义失去了市场。在斯大林重工业化政策实施前,占全国人口80%的农民本身并不了解犹太人。然而,由于斯大林的强制工业化和城市化政策,大量农村犹太人和非犹太人一起,离开小城镇和乡村,移居大城市。这使得苏联人有机会密切接触或深入了解犹太人,许多人彻底识破了沙皇制度下关于犹太人的谎言,例如称他们为“杀害基督的寄生虫”。

   1936年,苏联共产党的宣传喉舌《真理报》还刊登了一篇揭露反犹主义罪恶本质的文章。文章说:“民族沙文主义和种族沙文主义是人类蛮荒年代丛林法则的残余...它为剥削者服务...防止资本主义制度被工人阶级打碎;反犹主义,一种完全违背苏维埃制度的现象,在苏联已被消灭。”

  犹太人和布尔什维主义

  布尔什维克党的许多成员都是犹太人,尤其在党的领导层。由于俄罗斯帝国对非俄罗斯民族的压迫,因此推翻沙皇制度的口号吸引了许多犹太裔知识分子。基于同样的原因,其它许多非俄罗斯民族,特别是拉脱维亚人和波兰人,也在党的领导层中占据了似乎过多的席位。对此,沙皇秘密警察组织“安全局”便把反犹主义和排外主义当成破坏布尔什维克党高层组织的武器。

   一些犹太裔布尔什维克领导人以及他们推进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特别是托洛茨基和托洛茨基主义——使布尔什维主义的敌人误认为共产主义就是满足犹太人利益的政治观点。在德国,阿道夫·希特勒的纳粹政权利用这一荒谬的理论炮制了假象中的“犹太—布尔什维克阴谋”。甚至在今天,许多反犹主义者依然把犹太教和共产主义思想联系起来。然而,整个种族或宗教群体都必须为某些事件负责的观念已经没有多少人接受了。布尔什维克似乎更倾向于无神论和国际主义,更乐意把广大的工人阶级,无论他们属于什么种族、信仰什么宗教,团结在自己的身边。

   20世纪30年代,大部分犹太“老布尔什维克”和他们的非犹太人同志都被斯大林清洗了。然而,由于斯大林在1953年的突然去世,因此,在筹备对“医生案”的审判期间,他为什么会批判“无家可归的世界主义者”(对犹太人的委婉称呼)至今仍令人难以理解。

   尽管在布尔什维克党中有数量可观的犹太人,但它的政治对手孟什维克中的犹太人比重更高。不过,大部分俄国犹太人不属于任何政党。

  融入苏联社会

  经过长时间的争论,主题从《莫罗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到反犹太复国主义,苏联终于确认(至少名义上)“不论社会地位、性别、种族、宗教还是民族,每个公民一律平等”。纳粹大屠杀之前的几十年是俄国犹太人大变革的时期。“犹太人住区”到处是可怕的贫困。这些犹太人限制区是凯瑟琳大帝(叶卡婕琳娜女皇)征服波兰大片领土(以犹太居民为主)后指定的。按照1921年苏波《里加和平条约》,前“犹太人住区”居民有权选择自己更喜欢的国家。40%的人选择移居“大俄罗斯”境内各大城市。然而,还是有许多人选择了波兰。几十万犹太人不顾共产主义天堂的美好前景和苏俄被犹太人统治的现实,加入了波兰国籍。

   在两次世界大战间隙,向“大俄罗斯”的移民非但使苏联犹太人在斯大林主义下过上了相对舒适的城市生活,无意间还拯救了不计其数的苏联犹太人;纳粹德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控制了整个前“犹太人住区”——但距列宁格勒和莫斯科依然有千里之遥。按照《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联占领了前俄罗斯帝国的许多属地后,流放了大批当地人。这在许多非犹太人受害者看来是一种荒谬绝伦的背信弃义,但对几十万被流放的犹太人而言,他们得救了。不管这些人的生活条件有多么艰苦,纳粹德国统治下的犹太人命运要悲惨得多。

   对比死于纳粹占领(和乌克兰卖国贼的暴行)下的200万苏联犹太人的命运,从“犹太人住区”移民至“大俄罗斯”的行为至少拯救了40%的前“住区”居民。从犹太小村庄向新兴工业化城市的迁徙同样使犹太人享受到了斯大林执政下生活条件的全面进步。随着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苏联犹太人成为世界上受教育程度最高的群体之一。

我也觉得那个图表中的比例太高了一些,不过,共产党在对抗白匪军的俄国内战中被敌人攻击为“一群犹太强盗”,那么说明犹太人比例确实很高。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