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一寸河山一寸血 -- 三妞

共:💬380 🌺2457 🌵2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张和蒋恐怕当时都不了解日本的真实意图

没有想到日本的胃口是占领东北。九一八事件前,日本在沈阳兵力并不多,攻打北大营居然是500日军对8000东北军精锐。1930年,张学良加入中原大战,东北军主力入关了,但是留守沈阳部队仍然足以自保。所以张恐怕没有想到日军胆敢如此冒险。张在九一八前在北京住进了协和医院,九一八那晚出院看戏,而这样的不在现场而且健康情况不佳的人,却掌握了当时东北和东北军的命运。留在沈阳的荣臻等人,没有独立指挥的精神,只能唯张命令行事。所以东北军在当天基本被斩首了。还以为日本是想济南惨案那样寻衅闹事。判断失误。第一时间掉了链子。

当然张和蒋都各自有责任。张学良从东北易帜和西安事变两件事情,并不是一个完全不通大义的人。

他是个军阀,这就是本质,也就是他不抵抗的关键点

打,不是不行,东北军肯定首当其冲,那算是东北军的单独抵抗呢,还是全国抵抗?如果是东北军的单独抵抗,那么好,打光了是你东北军自己的事情,这一点上,无论是蒋还是张,其实都是在斗小算盘,蒋到了也没给张个准话,张自然从一个军阀的角度得出保存军队的结论。

事实上,这些问题在第二年在上海的十九路军身上都存在。十九路军属于广东军阀部队,不是上海本土子弟兵,跟上海没有什么太多联系,武器装备兵力都不如东北军。后来确实也被老蒋卖。不过当时日本一动手,中方有了九一八教训,知道日本要来大的,抵抗坚决。应该十九路军对得起国人了。如果张学良当时判断正确,参照十九路军战况,东北军很可能不会让日本这么容易占领东北。

对于张来说,失掉军队固然可怕,但是如果失去东北根据地,保住再多军队也是空中楼阁,兵员粮饷武器都很难接济,从自给自足变成仰人鼻息。九一八后,东北军在关内还有大量部队,但是每况愈下。在西安事变前沦落到被蒋介石拖去和红军火拼。对比没有失去地盘的桂系,在红军长征中放了红军一马,白健生事后还能写信恶心蒋介石,蒋却奈何不了,因为桂系能够自己养活自己。

我认为:

1 东北对于张学良至关重要。如果张一上来了解日本的真实意图,张不会为了保存兵力,而如此轻易放弃东北根据地。

2 由于东北的特殊情况,张家的发家和日本有密切的关系。反过来张作霖又死在日本人手里。张学良易帜后,日本人还有军队在沈阳。一个敌对的方面的军队驻在家门口,随时可以有危险。

九一八时候张反而不在沈阳,而且身体不好。蒋介石在南方指挥剿共(况且丢失东北对于蒋介石的势力范围基本没有影响)。从反应时间和速度上,张和蒋反而滞后日方。留守沈阳的军政人员,没有自我决断能力(本来东北军的军政系统就是他们听张学良的,也没有要求他们有这个能力,所以危机之下崩盘)。

3 由于张学良西安事变对于TG有功,所以解放后一度把“九一八”不抵抗的责任扣在蒋介石下令张学良不抵抗的。而从民国历史上看,蒋介石要指挥地方实力派军阀不容易。如果张要抵抗,蒋不能阻止他。

4 确实蒋曾经在9/18前后要求张不抵抗。

9月12日,蒋介石与张学良在石家庄会晤时说,“最近我获得情报,日军在东北要马上动手,我们力量不足,不能打。我考虑只有提交国际联盟主持正义,和平解决。我这次和你会面,最主要的是严令东北全军,凡遇日军进攻,一律不准抵抗。”9月13日,蒋介石致电张学良,“内忧外患交迫,时局重大,中日诸问题,务须稳健处理。”

事变发生后,9月19日,蒋介石给张学良电报,称,“沈阳日军行动,可作地方事件处理,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

5 在九一八前,由于张学良易帜和中原大战帮助蒋,蒋张关系达到了蜜月期,张和蒋介石宋美龄交情极好。是不是这时候张没有认清蒋的本质了呢-认你做朋友是因为你有兵有地盘。所以张在这件事上对于蒋期望过高了。

6 蒋留学过日本。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和苏联也有密切关系。但是1927年蒋介石和宋美龄结婚,标志着蒋介石倒向美英帝国主义。所以老蒋把希望寄托在美英干涉上,特别是国联(美国没有加入国联,但是英国法国日本都是国联成员)干涉上。蒋的生意人逻辑就是,既然打不过日本,和日本问题交给国联干涉;我的兵要剿共,要监视其他各路军阀,不能赔到对日作战去。最后被连抽耳光,最后被踢到台湾去了。因为领导国家不是做生意。

在国联成立后,也确实解决一些领土争端问题,比如德国和波兰的上西里西亚争端,土耳其和伊拉克的摩苏尔争端,芬兰和瑞典的奥兰群岛争端,波兰和立陶宛的维尔纽斯争端。九一八后中国对于国联提出诉求,但是由于国联本身问题,解决一般领土争端(主要是小国间)还可以。但是要解决一个强国的侵略行径则是没有能力。九一八后,国联虽然谴责了日本,要求日本撤军,但是没有约束力。1933年日本干脆退出出国联。

外链出处

7 如果在技术细节上做得好一点,比如北大营的8000兵发给武器,做好准备,允许在受到攻击时自卫,或者允许军队单位“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或者定下策略,在日本挑衅时要至少保护好军营,武器库,兵工厂等要地。那么九一八就不会那么被动。至少可以坚持到张学良在北京判明形势。就不会损失那么大。这些东西,要求张和部下做得好点,是可以做到的。但是可惜没有作,张学良的责任主要在此。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