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父亲的空军生涯――天下大乱――祸从天降 -- 一直在看

共:💬154 🌺906 🌵5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下岗后最困难的恰恰是所谓的“知识分子”

先大概明确一下“知识分子”这个概念,按照过去通常的理解应是指大中专毕业或者以脑力劳动为主的人群。

当年东北下岗大潮中,恰恰是这类人是最苦的。东北地区因为院校多,大中专录取比例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包分配制度下,各类企业中有大量的“知识分子”。而且,东北国企属于典型的政企不分,企业内设立大量的党群类机构,党务、共青团、妇联、工会等等,再加上财会、采购、销售、库管之类的机构,企业中脑力劳动人员很多。

下岗后,真正的一线工人再就业能力远远强于这些“知识分子”。懂技术的一线工人,诸如车钳铆电焊工,无论外出打工还是去本地转制后的私人企业,都比较容易找到工作。没什么技术的一线工人,也可以上街去蹬三轮、卖馒头,思想转变比那些“知识分子”容易得多。

“知识分子”下岗后,面临着经济上和精神上的双重痛苦。原来在企业都是“干部”,是有面子的人,现在到了社会上要去蹬三轮,这个思想转变太困难了。自己会的那些抄抄写写的本领,在私企基本上可有可无,再就业都不知道去干什么。

这些人一部分被生活逼着转变了思想,该干什干什么去了;另一部分后来重新被体制吸收了。从2003年或2004年起,政府开始大量招考公益性岗位人员,很多“知识分子”通过考试被安排到社区管理、交通协管、劳动保障、计划生育等基层岗位上。我觉得这是一个最好的办法了,虽然给的报酬不高,但因为大多从事的脑力劳动,并且属于半体制内,同时解除了这些人的经济痛苦和精神痛苦。

作为一个东北人,当然能知道和理解下岗给一代人带来的痛苦,但有果必有因,实际上很多东北人对这个“因”是有反省和认识的。反倒是一些根本不了解当年实际情况的人,总爱拿下岗这件事去做文章。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