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人文主义谈话录 -- 万年看客

共:💬261 🌺79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21-David Foster Wallace:这就是水

欢迎各位家长,并且祝贺凯尼恩学院05届毕业生们。

有两条年轻的鱼迎面遇到一条老鱼。老鱼点头打招呼道 “早上好孩子们。水怎么样?”两条年轻的鱼继续游了一会儿,终于其中一条忍不住看看另一条说道 “‘水’是什么东西呀?”

美国大学毕业典礼演讲的标准开场通常是一个富于教育意义的小故事(笑声)。我讲得这个故事与毕业典礼上的常见说教相比还不算太扯淡。但是请不要以为我打算摆出智慧老鱼的派头,来向你们这些小鱼儿传授水的真谛。我并不是那条智慧的老鱼。这个故事的中心思想很简单:最明显、最重要的现实往往最不易得到察觉或讨论。当然,这种说法也只是老生常谈而已。但是事实上,在日复一日障碍重重的成年生活中,老生常谈确是关乎生死。这就是我想在这个清爽美好的早晨与你们分享的一点想法。

当然这类演讲的主要目的在于我应该给你们讲讲通识教育的意义,给你们解释,为何你们马上要拿到的学位有着实在的人本价值,而非仅仅物质上的回报。所以我们来聊聊毕业典礼模式中最常见的陈词滥调,即通识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填充知识,而是所谓的“教你如何思考”。

如果你像当年上学时候的我一样,那你一定不喜欢这个调调。你恐怕还会觉得让别人来教你如何思考实在有点丢人。你能够考进这么好的大学这件事本身似乎就证明了你早就懂得了如何思考。

但是我想告诉你们,通识教育的陈词滥调一点也不侮辱人。因为在事关思考的问题上,我们在大学这样一个地方理应获得的真正重要的教育并非思考能力的培养,而是思考内容的选择。如果你觉得你自己显而易见地完全有自由去选择思考内容,以致于讨论这一点纯粹是浪费时间,我希望你琢磨一下鱼和水的故事,并且在接下来几分钟时间里,暂且搁置你对于显而易见的事物价值的质疑。

再讲个小故事。有两个人在阿拉斯加的偏远荒野酒吧里面喝酒。一个是很虔诚的信徒,另一个是无神论者,俩人在讨论上帝的存在。酒过三巡,讨论气氛紧张起来。无神论者说:“听着,我不是无缘无故不信神。你也别以为我没从没经历过上帝与祈祷之类的事。上个月我被一场暴风雪困住,完全迷路了,看不见任何东西,温度降到了零下五十度还要低。所以我就试着祈祷了一下。我跪在雪地上哭喊道上帝啊,如果你真的存在就帮帮我吧,不然我就要死在暴风雪里了。”教徒迷惑地看着无神论者说,“那你现在应该已经确信无疑了啊。毕竟你现在好端端坐在这里呢。”无神论者一翻白眼说:“哪有的事!上帝根本没显灵,最后全靠一群路过的爱斯基摩人帮我指明了返回营地的路。”

用通识教育的传统来分析这个故事并不难:对不同的人来说,完全相同的经历会带来截然不同的体验,前提是这两人具有两种不同的信仰模式,并且会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构建经验。我们鼓励信仰之间的包容和信仰的多样性,所以在分析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们并不想论断这两个人的观点孰对孰错或者孰好孰坏。这当然很好,只不过我们同时也永远没机会探究这些个人思考模式和信仰的根本来源。换句话说,它们是如何从这两个人的心里生发出来的。我们似乎认为一个人面对世界时的最基本认知以及他的人生经验在某种程度上就像身高和脚码一样是与生俱来的,或者就像语言学习是自动从周围文化当中吸收而来的。就好像我们构建意义的方式与有意识的个人选择并无关系。此外傲慢的态度也是个问题。比方说那个非教徒就十分确信爱斯基摩人的出现和他的祈祷毫无关系。当然,很多教徒也很狂妄,对自己的认识坚信不疑。至少对于我们来说,他们可能比故事里的无神论者更让人讨厌。但是宗教卫道士们与这个无神论者有着相同的问题:盲目自信,思想封闭,相当于自囚于密不透风的监狱之中,而且囚犯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正身陷囹圄。

我想说的是,这就是所谓“教会我如何思考”的部分意义。少一点目中无人的狂妄。多一点有关自己和自己信念的批判性自我认识。因为很多我不假思索就确信的事情到头来只不过是谬误与虚妄而已。我吃尽了苦头才学会这一点,而且我敢说你们毕业以后也免不了类似经历。

有个例子可以证明我倾向于不假思索就全盘接受的观点其实大错特错:我的所有切身经验都在支持一项深切的信仰,即本人是宇宙的绝对中心(笑声),我是现实当中最真切、最鲜活、最重要的人。我们很少花时间去分析这种自然而基本的自我中心理念,因为这种想法在社会上极其令人反感。但另一方面我们所有人都是这样的,这是我们的默认设置,一出生就安装在了我们的头脑当中。想想吧:你所经历过的一切体验都以你自己作为绝对中心。你所接触的世界要么在“你”面前,要么在“你”身后,要么在“你”左右,在“你”的电视屏幕或显示器上显现。别人的思维和感受必须要通过沟通才能为你所感知,而你自己的思维与感受却如此直接、迫切与真实。

请不要担心,我不准备向你们宣讲同情、考虑他人或者形形色色的所谓美德。这不关美德什么事儿。这关系到我是否应当做出选择,付出确实的努力,从而改变自己的天性,或者将自己从天性当中解放出来。天性的默认设置使得我们在潜意识里以自我为中心,并以自己的视角去解读一切。那些能够调整这种天然默认思维方式的人经常被他人称作“调适良好”的人。在我看来这并不是一个随随便便的术语。

考虑到这座学府的学术底蕴,显而易见的问题在于调整默认设定的努力在多大程度上需要实际知识或者说智识。这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学术教育的最危险之处——至少对我来说——就是助长了我凡事都要掉书袋的倾向,总是会迷失在脑海内部的抽象辩论当中,只顾关注内心的纠结,却忘了关注眼前的外物。

我想你们现在应该已经意识到,人们很难保持警醒与关注。大脑中不断进行着的自我独白很容易就会催眠我们(也许这种事现在就正在发生)。在我大学毕业后二十年以来,我渐渐了解到尽管“教会你如何思考”这个概念已经被讨论通识教育的人们说滥了,但是当你意识到接下来更深一层的解读后,就会发现人们其实低估了这个概念的重要性:“学会如何思考”的真正意义是学会如何控制你每时每刻的思考内容与思考方式,这意味着你要能够保持清醒的意识,去选择注意力的投放对象,并且从自己经历的事中提炼意义。因为作为一个成年人,如果你不能像这样控制自己的思维,你就完了。还记得那句老话吗?心智是佳仆,但也是恶主。就像许多陈词滥调一般,这条乍一看平淡无奇的言论其实表明了一个伟大而骇人的事实。用枪支自杀的成人总会瞄准自己的头,这并不是一个巧合。他们射杀了自身的可怖主宰。事实上他们早在扣动扳机之前很久就已经死了。

我承认,你所接受的通识教育之所以具有真实而非扯淡的价值,原因就在于通识教育能够阻止你死气沉沉、无知无觉地度过舒适、顺遂、体面的成人生活,阻止你沦为头脑的奴隶,在默认设置的制约之下日复一日地孑然一身、格格不入而又妄自尊崇。 这或许听上去像是夸大其词或者抽象的废话。那我们就来说点实在的。简单说来,你们这些毕业生对“日复一日”这四个字究竟真正意味着什么还全无所知(笑声)。大学毕业演讲从来没有提到过美国成人生活当中的许多重大部分,其中有一个部分由无聊、乏味与鸡毛蒜皮的挫折组成。在场的家长们和年长者们应该都很清楚我是什么意思。

举个例子,姑且设想成年生活的平常一天。你早早起床,奔赴充满挑战、只有大学毕业生才能胜任的白领工作岗位,努力工作了八到十个小时。一天结束后你不仅疲惫不堪而且还压力山大。所以你只想回家吃碗热汤饭,有时间的话放松一小时,然后早早上床。因为你第二天还得早起,度过相同的一天。但是接着你又想起来家里没吃的了。因为你那份充满挑战的工作,你这周还没来得及买菜。于是下班后你还得开车去超市。

下班路上自然堵得是一塌糊涂。你花了比平常长得多的时间才好不容易来到超市,却发现超市里面同样拥挤不堪,因为别的上班族也只能在一天中的这个时候挤点时间买菜。超市里的日光灯射出刺眼的白光,充斥着了无生气的背景音乐或者铜臭熏天的流行歌曲。你恨不能立刻离开,但是无论进去还是出来都不容易。你不得不在光亮刺眼且庞大无比的超市里游荡,走过一条条错综复杂的过道,一件一件的挑选自己想买的东西。然后还得推着笨重的购物车从那些同样疲倦、同样焦躁、同样推着笨重购物车的人们中间穿过去——诸如此类等等,我就不再细说了,毕竟咱们时间有限(笑声)。

到最后你终于买全了所有食材,可是收银台的开放数量又太少。尽管当时是全天最繁忙的时刻,还是有好几个收银台无人值守。因此等待结账的队伍排出老长,看上去既愚蠢又丧气。但是你又不能向手忙脚乱的收银台大妈撒气,不仅因为她已经忙得不可开交了,还因为我们这些高等学府出身的人们根本无法想象她的日常生活究竟有多么乏味与无意义,你的那点问题与她相比不过是无病呻吟而已。

但是不管怎样,你最终还是来到了收银台的最前端,交完了钱,然后就听到收银大妈说道“祝您一天愉快”,这声音听上去就像丧钟一样骇人(笑声)。接下来你不得不把十几个塞满各色杂物、鼓鼓囊囊且一捅就破的塑料袋扔进超市推车——推车有一个轮子总是一个劲地向左拐(笑声)——穿越拥挤不堪、坑坑洼洼、遍地垃圾的停车场。回家路上永远堵得水泄不通,路面上永远塞满了一辆辆家用越野车,等等,等等。

在场的人肯定都有过类似的经历,但是这一切还没有成为你们这些毕业生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的日常生活,不过这一天早晚都会到来(笑声),而且实际情况还会更枯燥、更烦人、更不确定、更没有意义。但这都不是重点。重点在于,上述令人抓狂的烂摊子正是个人选择发挥作用的地方。拥堵的交通、拥挤的走道、收银口跟前的长队都给了我思考的时间。如果我不能利用这些时间去理智地做出决定,去思考与关心一些有意义的事情,那么每次购物我都会气个半死。因为我的天然默认设置想当然地认定这一切都是冲着我来的。我的饥肠辘辘,我的疲惫不堪,我急着回家的渴望,这些才是最重要的。本着这种想法,这个世界上的所有其他人都在与我作对。而且他们都是些什么玩意儿啊?看看这些堵在收银口的东西吧,他们当中绝大部分都让人作呕,身体好比蠢牛,眼中没有一丝生气。那个在队伍中间扯着嗓子打手机的家伙难道一点规矩都不懂吗?我究竟做了什么孽才会沦落到他们当中啊!

又或者,如果我的天然默认设置采取了更具社会意识的通识教育形态,我在下班路上还会因为那些巨大呆蠢堵塞道路的家庭越野车、悍马吉普车与皮卡车而忿恨不已。将这些装着四十加仑油箱的喝油怪物开到路上简直就是存心报复社会。更何况这些车辆的外形越是笨重恶心,司机的相貌越是丑恶粗俗,在道路上的表现越是横冲直撞不讲公德,车辆的保险杠上就越有可能贴着充满愤青气息或者宗教内容的贴纸(笑声)——你们这么笑就是不加思考的典型表现。我还可以想象,我们的后世子孙们将会因为我们如此浪费未来的能源——而且还很可能导致了全球变暖——而感到多么失望,今天的我们究竟多么自私、愚蠢、讨人嫌,现代消费文明究竟多么糟糕透顶,以及其他等等类似的事情。

如果我在超市里或者高速公路上自主选择了这种考虑问题的方式,那固然很好。我们中的很多人都会这么想。只不过这种想法如此简单且自然而然,以至于根本算不上选择。这是我的天然默认设置。正是因为我自发且无意识地相信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我在当下的需求与感受是全世界的最优先事项,我才会以这种不由自主的方式来体验成人生活当中无聊、沮丧且拥挤不堪的那一部分。

问题在于,在面对上述情景的时候还有另一种有完全不同的思路。在路上,我前面的确停着或者堵着许多家庭越野车。但是这些越野车司机当中未必就没有人曾经经历过严重车祸,如今一上路就害怕,以至于心理医生只得劝说他们弄一辆庞大且笨重的车子,从而增加驾驶时的安全感。又或者,刚才开着悍马越线超车的家伙其实是一位父亲,正急着将患病或受伤的孩子送去医院。他其实比我更有理由着急:其实是我挡了他的路。同样,在超市里也我可以强迫自己去考虑以下可能性:每个在收银台前排队的热都和我一样无聊沮丧,有些人过的日子与我相比甚至还要更艰难、更琐碎、更痛苦。

再说一遍,请不要觉得我是在给你们提供道德建议,或者觉得我认为你们就应该这么想,或者觉得有人期待你想当然地这么做。因为做到这一点极其困难,需要付出极大的意志与努力。如果你和我一样,那你就总会有那么几天做不到这一切,或者因为疲惫不堪而根本不想这么做。

但是大多数时候,假如你足够有意识地给自己一个机会,还可以选择试着用另外一种眼光重新审视一下收银队伍中那位身材肥胖、眼睛无神、浓妆艳抹、对着自己小孩大喊大叫的妇女。也许她平常不是这样。也许她已经连续三个晚上为罹患骨癌的丈夫陪床护理,紧紧握着他的手却又无能为力。也许她是车管所的基层职员,昨天你的妻子还靠着她的笔下留情而逃过了一大套繁缛的手续。当然,这些假设都不太可能成真,但是也绝非毫无可能。这仅仅取决于你怎么思考。假如你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知道现实是什么样子,并且按照默认设定行事,那么你大概就会像我一样不会考虑那些并不令人感到厌烦与可悲的可能性。但是如果你真的学会了怎样用心,那么你就会发现其实还有其他的选择。你完全有能力在拥挤闷热慢慢腾腾的消费者地狱当中不仅感受到意义,而且还能获得神圣的体验。点燃漫天星辰的力量——博爱、友谊、万物共有的神奇本源——完全可以在这种场合与你融为一体。

倒不是说这些神秘的事物就一定是真实的。唯一大写的真实就是你会决定你要自行决定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因此我主张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带给人们的自由,也就是学会如何调整自身。你必须有意识地自行决定哪些东西有意义而哪些没有。你必须决定自己崇拜什么。因为日复一日成年生活的战壕当中还有另一条古怪但真实的道理:根本没有什么所谓的无神论。没有信仰的人是不存在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崇拜对象。唯一留给我们的选择就是究竟崇拜什么。我们之所以要选择某位神灵或者属灵层面的事物当做崇拜对象——无论你选择了耶稣还是安拉,无论你选择了耶和华还是威卡教的圣母,无论你选择了四圣谛还是其他不可违背的道德准则——有一个很有说服力的原因:因为选择其他任何事物来崇拜都是自取其祸,你的崇拜对象早晚要把你生吞活剥。

如果你崇拜金钱或者身外之物,如果你将人生的意义维系在这上面,那么你永远都不会有满足的那一天,永远都得不到满足感。如果你崇拜自己的身体、美貌与性吸引力,那你永远都会觉得自己很丑。而且当时光与岁月开始留下痕迹时,你在阳寿耗尽以前就已经死了一百万次。在某个层面上,我们都知道这些道理。这些道理已经被编纂成了神话、谚语、警句、寓言以及其他各种老生常谈,已经成为了每个伟大故事的骨架。总之,秘诀就是日日警醒,将真理摆在自己面前。崇拜权力,最终你会感到无力与恐惧,为了麻醉自己的恐惧,你将需要更多凌驾于他人之上的权力。崇拜自己的智识,或者说自己在他人眼中的聪明人形象,你最终将感到愚不可及,时刻担心会被人拆穿。可是这些崇拜形式的险恶之处并非因为其本身有多么邪恶,而是因为它们是来自无意识层面的默认设定。这样的崇拜会使得你逐渐深陷其中,日复一日,你的视野与价值衡量标准将会越来越狭隘,而你甚至都意识不到这一切。

而且所谓的真实世界并不会阻碍你按照自己的默认设定去为人处世。因为在所谓的真实世界当中,人、金钱与权力全都其乐融融地泡在一个注满恐惧、愤怒、沮丧、物欲与自我崇拜的池塘里。我们当今的文化运用这些力量滋生了巨量财富、舒适与个人自由。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成为颅骨之内小小王国的至高元首,成为一切造物的唯一核心。当然这种自由确有许多值得称道之处,不过世上也还有其他几种类型的自由,而校园外面由汲汲营营的成功学所驱动的广大世界并不会高声谈论这其中最宝贵的一类。真正重要的自由包括了关注、认知与自律,真正关心他人的能力,以及以无数琐碎无趣的方式日复一日反复为他人作出牺牲的力量。

这才是真正的自由。自由就是受过教育并且懂得如何思考。这种自由的反面就是无意识与默认设定,狗撕猫咬的竞争,时刻感到自己曾经一度拥有却又失去了某种无限美好的事物,因此心中永远刺痛难耐。

我知道,我这番话可能这些听上去并不轻松有趣,也并不像毕业演讲理应摆出的架势那样启迪心灵。就我看来,我今天讲得全都是洗尽铅华之后的大写事实。当然,你怎样想是你的自由。但是请不要将这番话当成空洞的高台教化。这一切与美德、信仰、教条或者来生之类的任何重大问题都没有关系。大写的事实就是死亡之前的生活。真正教育当中的真正价值几乎跟知识毫无关系,但是却与简单的认知密切相关。我们需要认清时时刻刻围绕在我们周围,隐藏在光天化日之下的真实与本质。归根结底,我们需要一次又一次提醒自己,

“这就是水。”

“这就是水。”

在成人世界的日复一日当中,想要维持意识与活力的难度超乎想象。这意味着另外一句老生常谈也是对的:你的教育的确是一辈子的工作。而且这份工作始于当下。

我祝你们将来不仅仅拥有好运。

通宝推:为中华之崛起,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