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批驳《决定淮海战役的五个生死瞬间》 -- 李根
共:💬211 🌺2129
从根本上讲,即便是一向悲观,认为自己过不了这一关的老黄,在淮海发动前夕那一时间点,仍然对共军的力量估计不足,对自己的实力估计过高。明明知道大战一触即发,自己兵团将处于侧强敌而行的不利态势,但潜意识中始终有一点“共军还没强到那个地步吧?”的侥幸心理。所以就有了因贪图一个44军在新安镇多留两天,在此期间也想不到在运河上架桥,等等不合军事常理的行为。
国军方面其他将领就更加如此了,就拿黄七兵团诸将来讲,就有63军陈章作为全兵团后卫,满不在乎地拖拖拉拉,一直到共军冲进新安镇几个小时前才动身西行,接着又自大地认为可以自行走窑湾渡运河,直接导致速败;64军刘镇湘狂妄自大力主停在碾庄一带和共军打,而彻底葬送了七兵团和老黄。
国军方面真正对共军怕了,那是到三大战役结束,才从心理上完全投降,畏共如虎了。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3 层
🙂这是国军的光荣传统了 3 沧海晨星 字61 2011-09-13 09:41:33
😁是的,割肉喂狼、攻势撤退,是杜聿明集团撤逃淮南的唯一机会 17 李根 字1312 2009-04-01 07:02:25
🙂关于黄百韬等44军这个事,据李华德的《大搏斗》里说 9 俺老孫 字548 2014-07-06 04:17:12
🙂黄百韬作出“五不解”的思想根源
🙂近年来批露的一些个材料说 5 沧海晨星 字98 2011-09-13 09:44:13
🙂老蒋也就是仗着有钱能收拾收拾军阀 4 曾自洲 字233 2009-04-01 07:19:38
老兄真是军事地理方面的高人。 1 johny 字10 2005-08-01 00:47:09
😁说的好,送花 1 海天 字419 2005-07-29 19: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