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左传》人物事略04:韩厥——成霸安彊 -- 桥上
《昭十六年经》:
夏,公至自晋。((p 1375)(10160003))(118)
《昭十六年传》:
公至自晋,子服昭伯语季平子曰:“晋之公室其将遂卑矣。君幼弱,六卿彊而奢傲,将因是以习,习实为常,能无卑乎!”平子曰:“尔幼,恶识国?”((p 1382)(10160401))(118)
《昭十六年经》:
秋八月己亥,晋侯-夷卒。((p 1375)(10160004))(118)
《昭十六年传》:
秋八月,晋昭公卒。((p 1382)(10160501))(118)
《昭十六年经》:
季孙意如如晋。((p 1375)(10160006))(118)
冬十月,葬晋昭公。((p 1375)(10160007))(118)
《昭十六年传》:
冬十月,季平子如晋葬昭公。平子曰:“子服回之言犹信,子服氏有子哉!”((p 1382)(10160701))(118)
我的粗译:
也在这一年,夏天,我们的主上从晋国回来了。随从主上的子服昭伯(子服回)向季平子(季孙意如)报告说:“晋之公室其将遂卑矣。君幼弱,六卿彊而奢傲,将因是以习,习实为常,能无卑乎!(晋国的公室恐怕要衰败了,他们的主上太年轻,又没什么本事,六个卿的家族强大,他们傲慢不尊重主上又奢侈不注意自家的身份,要老这么干,习以为常,那公室能不衰败吗!)”可平子却说:“尔幼,恶识国?(你还年轻,怎会懂得“国”的事?)”
这年的秋八月,晋昭公去世了。
到这年的冬十月,季平子(季孙意如)晋国前往参加昭公的葬礼。亲眼看见晋国的情形以后,平子感叹说:“子服回之言犹信,子服氏有子哉!(子服回(子服昭伯)的话是真准确啊,子服家有了继承人了!)”
一些补充:
杨伯峻先生注“将因是以习,习实为常”曰:
梁履绳《补释》引《尚静斋经说》云:“《周书常训解》曰:‘好恶生变,变习生常。’又曰:‘民生而有习有常,以习为常。’《序》曰:‘积习生常。’《传》义本此。”《大戴礼保傅篇》引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贯之为常。”《汉书贾谊传》作:“少成若天性,习贯成自然。”贯,今作惯。
上面杨先生所引的孔子等人的说法应该都是从这段《左传》来的,也是同一个现象由于常见而有各种不同表述的例子,而这个“因是以习,习实为常”(yīn shì yǐ xí,xí shí wéi cháng)最终被后人精简为“习以为常”(xí yǐ wéi cháng),成了常用成语。
晋侯-夷即晋昭公。“秋八月己亥”杨先生注为“二十日”。
此时晋国公室已经衰败,晋昭公之死及国君变动的影响不像原来那么重要了。
————————————————————
《昭十七年经》:
八月,晋-荀吴帅师灭陸(陆)浑之戎。((p 1383)(10170004))(118)
《昭十七年传》:
晋侯使屠蒯如周,请有事于雒与三塗。苌弘谓刘子曰:“客容猛,非祭也,其伐戎乎!陆浑氏甚睦于楚,必是故也。君其备之!”乃警戎备。九月丁卯,晋-荀吴帅师涉自棘津,使祭史先用牲于雒。陆浑人弗知,师从之。庚午,遂灭陆浑,数之以其贰于楚也。陆浑子奔楚,其众奔甘鹿。周大获。宣子梦文公携荀吴而授之陆浑,故使穆子帅师,献俘于文宫。((p 1389)(10170401))(118)
我的粗译:
下一年,我们昭公十七年(公元前五二五年,周景王二十年,晋顷公元年),晋侯(晋顷公)派屠蒯出使周王室,请求批准向“雒与三塗”献祭,周王室的大夫、卿士刘子(刘献公,刘挚)的家臣苌弘对刘子说:“客容猛,非祭也,其伐戎乎!陆浑氏甚睦于楚,必是故也。君其备之!(这位使节的表情很严厉,不像是要献祭的样子,恐怕是要进攻戎人!陆浑部族和楚国关系密切,晋人肯定是要进攻他们。主上最好做些准备!)”于是周王室下令部队进入戒备状态。
九月丁卯那天(杨注:丁卯,二十四日。),晋国的荀吴(中行穆子)率兵从棘津那里涉过黄河,先派“祭史”向“雒”献上牺牲。陆浑人没在意这个行动,没发现晋人的军队已经跟在“祭史”的后面出击。
到庚午那天(杨注:庚午,二十七日。),晋人就攻灭了陆浑,他们的借口是陆浑人与楚人勾结。陆浑子逃去了楚国,他的手下则逃往甘鹿。在这场事变中周王室收获很大。
当初宣子(韩起)梦见文公(文晋公)手拉着荀吴(中行穆子)把陆浑给了他,所以才让穆子领兵出战。战胜之后,晋人在文宫进行了向周王室献俘的仪式。
一些补充:
杨伯峻先生注“晋侯使屠蒯如周,请有事于雒与三塗”曰:
屠蒯已见九年《传》。杜《注》:“屠蒯,晋侯之膳宰也。以忠谏见进。”雒即雒水,今作洛水。段玉裁《经韵楼集》有《伊雒字古不作洛考》,亦见其《说文解字注》。三塗山在今河南-嵩县西南,伊水之北,详四年《传注》。有事,祭祀也。雒与三塗皆在成周,故请于周。
杨伯峻先生注“苌弘”曰:
《淮南子氾论训》云:“昔者苌弘,周室之执数者也,天地之气、日月之行、风雨之变、律历之数,无所不通,然而不能自知,鈹(本作车,今从王念孙《读书杂志》订正)裂而死。”
“雒”(杨注:雒即雒水,今作洛水。段玉裁《经韵楼集》有《伊雒字古不作洛考》,亦见其《说文解字注》。),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12.55,北纬34.7(孟津与伊阙间洛水)。
“三塗”(杨注:杜《注》:“在河南-陆浑县南。”如杜《注》,则今河南-嵩县西南十里伊水北之三塗山,俗名崖口,又名水门者也。《周本纪》云,“我南望三塗”,当即此。服虔则谓太行、轘辕、崤渑,总名曰三塗。#三塗山在今河南-嵩县西南,伊水之北,详四年《传注》。),推测位置为:东经112.06,北纬34.10(嵩县西南)。
“陆浑”(杨注:陆浑之戎盖其本名,本居于瓜州,晋惠公始诱而迁之于伊川。昭九年《传》云“先王居梼杌于四裔,以禦魑魅,故允姓之姦居于瓜州。伯父惠公归自秦而诱以来,使偪我诸姬,入我郊甸”者是也。至僖十一年《传》之伊雒之戎或者为其地之土著,或者为先至其地者,以其事在迁陆诨之戎以前十一年也。说详顾颉刚《史林杂识瓜州》。#阴戎,杜《注》谓即陆浑之戎。《后汉书西羌传》云:“齐桓公徵诸侯戍周。后九年,陆浑戎自瓜州迁于伊川,允姓戎迁于渭汭,东及轘辕,在河南山北者号曰阴戎。”江永《考实》则谓陆浑近阴地,故曰阴戎。阴地详宣二年《传》并《注》。颍见隐元年《传》并《注》,在今河南-登封县西南。),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12.2,北纬34.2(嵩县-陆浑村一带)。
“棘津”——“孟津”(杨注:棘津,顾栋高《大事表》据《水经注》以为在今河南-汲县南七里,沈钦韩《左传地名补注》引《元和志》,说与顾同。或又以为即今汲县南延津县北之胙城。唯江永《考实》谓汲县与陆浑戎相距甚远,又非所由之道,乃从《水经河水五注》引服虔说,谓棘津犹孟津也。),推测位置为:东经112.63,北纬34.85(洛阳北)。
“甘鹿”——“甘”(杨注:甘,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南。#甘人,据下文,指甘大夫襄。甘在今洛阳市西南,亦见僖二十四年《传注》。#甘即平公采邑,在今洛阳市南郊。#顾祖禹《方舆纪要》及《汇纂》谓甘鹿在今河南-宜阳县东南五十里。《水经甘水注》谓鹿蹄山在河南-陆浑故城西北,则甘鹿在今河南-嵩县西北,江永《考实》谓“以《传》文证之,似亦可据”,其实两者相距不远。),推测位置为:东经112.19,北纬34.44(洛阳南郊偏西鹿蹄山-古石城)。
下面是“荀吴帅师灭陸浑之戎”相关地点天地图地形图标注: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左传》人物事略04附:韩起观书12/13 6 桥上 字4081 2015-04-06 06:02:12
🙂鲁国真惨 1 fingerlake 字64 2015-04-07 10:35:31
🙂这个时候就看出跟子产的差距了 1 baumchen 字21 2015-04-06 13:42:02
🙂《左传》人物事略04附:韩起观书11/13
🙂花一个,呵呵 2 fingerlake 字2 2015-04-05 10:24:46
🙂《左传》人物事略04附:韩起观书10/13 4 桥上 字4177 2015-04-04 07:16:47
🙂更新了 1 fingerlake 字20 2015-04-04 08:46:11
🙂《左传》人物事略04附:韩起观书9/13 6 桥上 字9289 2015-04-03 05: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