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拿取经当回事儿(一) -- 太乙仙工
四 象征方法
要讲内心里的东西,直观的做法是运用概念,指明目标的名称和含义,有哪些特征,如何表现,对人有哪些影响,得出怎样的训诫……这是论文的写法,只能吸引专业人士,要是《西游记》也这么写,并且写上一百回,肯定枯燥不堪,早就被忘在历史的黑窟窿里。《西游记》讲了数不清的道理,看上去仍然生动有趣,就是因为大量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早就有人指出,取经的四个人物加上马匹分别对应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这种对应就是比喻和象征。五行有个啥内涵仙工不懂,也不准备搞懂,而现在对“取经”和“真经”很感兴趣,仔细一翻,就从原有的象征里又找到蛮多新意。原著讲的是神话故事,神话区别于现实的不仅是飞行、变化、上天入地之类的离奇因素,关键还在于象征方法,通过象征来讲解人对世界和自我的认识,离开了象征,神话故事将褪变为奇幻、科幻或玄幻,读一读可以,但要没完没了地解读就不必了。
且从故事里捡个栗子,观摩一下象征是怎么起作用的。
第13回,唐僧带着两个仆从凌晨赶路,被寅将军率领的一班妖魔活捉,仆从都被吃掉,唐僧饱受惊吓,但是保住了性命。天亮后太白金星忽然现身,告诉唐僧妖怪的来历,并说“只因你的本性元明,所以(妖魔)吃不得你”。妖魔既然吃得了另两个,也应吃得了唐僧,但是唐僧仅凭抽象的“元明”本性而得保全,理解起来相当费劲。回顾妖魔作祟的场景,并考虑其象征意味,就能弄清唐僧的元明本性是怎么回事。
妖魔作祟的场面相当恐怖,
魔王领诺,即呼左右,将二从者剖腹剜心,剁碎其尸。将首级与心肝奉献二客,将四肢自食,其余骨肉,分给各妖。只听得啯啅之声,真似虎啖羊羔,霎时食尽。
“剖腹剜心、碎尸分食”,妖魔好残暴,怕怕。唐僧脱险后竟没跟金星提起诉讼,要求金星派天神捉拿妖魔,绳之以法,也没找官府投诉,写个证词什么的。诉讼、证词之类都是现实世界的东西,唐僧面对的是内心世界,他本人又是发了誓只向内心世界找说法的取经人,碰到天大的委屈,他也不会回到现实里来找对策。在他看来,妖魔是属于内心世界的对象,就像生活在异度空间的外星人,现实世界的“杀人偿命”规则对他们不起作用。
唐僧回过神,收拾行李继续赶路,根本没想过给这桩遭遇立案,那两个仆从死得不明不白,是不是?为了理解这段恐怖而又难以追究责任的故事,不妨换个环境再讲一遍。
话说某大学的一间宿舍里住着三个学生,其中一个名叫唐僧,另两位名字从略。因缘巧合,他们同时对取经发生兴趣,于是组成兴趣小组,设定了读书目标和计划,规定每周讨论次数,预期达到何种目标。可是没过多久出现了变故,那两位同学接触到一种电脑游戏(星际争霸、红色警戒、仙剑奇侠传、英雄联盟,有的是游戏可供选择),深深地迷上了,每天一有空就戴上耳机,手按鼠标,对着屏幕紧张操作,还不断大呼小叫。此时唐僧同学志趣不改,依然坚持读书,却没人再和他讨论取经的事了。他仍旧时时捧本文史哲方面的书读得如醉如痴,偶尔抬头,听到那二位激烈敲击键盘和鼠标的声音,听来真的和妖魔吃人的声音非常相像。
这里出现的妖魔就是让那二位沉陷于游戏的痴迷,妖魔吃人的动静对应于游戏中的各种响动,分尸剖食的恐怖虽换作寻常的游戏行为,浪费了的时间和才华却不亚于人被吃后的惨重损失。此时再来讨论唐僧同学何以能够躲过妖魔逞凶,他的执着志趣就是原因,而这也正是他的“元明本性”。
故事里唐僧的两位侍从死得很惨,还原象征,现实中那俩人都还活得好好的,和唐僧同学打照面时还不忘得意地一笑,只是他们退出了取经,唐僧同学完全可以把他们看作取经道路上的“死人”。
如果原著直接引用术语讲解道理,文字将既教条又乏味,道理再深刻,读者必定是小众。使用象征方法后,精神要素变成鲜活人物,观念冲突演化为形体打斗,故事变得易读易懂,其乐无穷,当然更受欢迎。对取经故事的解读源源不绝,仙工也来凑热闹,然而要凑的是取经的热闹,更关心真经的内容,而对人物形象、情节线索之类不感兴趣,所以在仙工这儿,还原象征非常受重视,以让象征背后的精神要素和观念冲突返回前台,通过观察这些主题来了解取经成败。不过仙工要声明,原著故事纷繁复杂,运用象征手法后又极大丰富了内涵,要找出确实唯一的解释既不可能,也不必要,因而仙工只是提供一家之言,并打上标签,“供批判用”。
取经讲的是内心世界里的事情,运用了象征方法,内心世界和象征方法就是本文要点,也是仙工干活时的操作对象和惯用工具,相当于泥瓦匠左手持的砖和右手握的瓦刀,油漆匠眼前的椅子和手上的刷子(悄悄说一句,象征方法这把刷子真好用,作用远在理解取经故事之外)。
既然关注内心世界,就要时不时跟咱们身处的现实世界做对照,以明确两者间的主要区别。相应的,仙工会经常提到“现实逻辑”,当作象征方法的对照,指出只可拿它来处理日常事务,但要对付取经就捉襟见肘,拿来认识真经更南辕北辙。
这就拿象征方法当主要工具,来解一解“贞观十三年”之谜。
平常讲到一件事,通常指现实中发生的事情,哪怕编故事,也要符合现实逻辑。譬如说到大学新生唐僧同学出生,是指他这人呱呱坠地这一自然事件,当然多半发生在十八年前。取经发生在内心里,相关事情都是精神事件,照用现实逻辑就不合适了,而要用上象征方法。
用象征的方式看,“取经人”已经不再指肉身的唐僧,而是正在执行取经任务的那段思维、那个大脑、那颗心。相应的,取经人的出生也要当作精神事件来看待。在他“出生”以前,他是个平常人,顶多是个高僧,哪怕戴上优秀、杰出或名满天下的帽子,他仍然跟取经搭不上关系。而在他“出生”之后,他才有了取经人的头衔,开始在自己内心里执行这桩艰巨任务。
肉身的人出生时是白板一张,除了吃奶什么都不会,这个出生只能算自然事件。名叫唐僧的取经人始终在内心世界里行事,他这颗心感受到真经的召唤,上路取经,于是一桩精神事件发生了,等于说取经人出生了。他的出生和他的上路取经指向同一件事,要定个时间点,当然都是贞观十三年,这才符合内心世界的固有逻辑。
通过将唐僧的出生和上路放在同一年,原著强调了故事发生的地点迥异于寻常,取经彻头彻尾是段精神旅程,同时也突出了象征方法对于领会故事的重要性。
论证结束,欢迎拍砖(只接受象征的)。
总结:打这儿开始,咱要以象征的方式看待取经故事。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原创】拿取经当回事儿(七) 21 太乙仙工 字4966 2015-09-05 10:49:23
🙂【原创】拿取经当回事儿(六) 23 太乙仙工 字2491 2015-08-29 23:29:10
🙂【原创】拿取经当回事儿(五) 23 太乙仙工 字6938 2015-08-28 01:13:41
🙂【原创】拿取经当回事儿(四)
🙂这段解读,必须得赞一个 铁手 字0 2015-09-05 22:49:37
🙂大仙高见! 文化体制 字0 2015-08-23 10:13:16
🙂【原创】拿取经当回事儿(三) 66 太乙仙工 字4264 2015-08-19 23:58:48
🙂这个角度解读,也相当有意思 3 铁手 字134 2015-08-20 12:3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