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天不绝汉祀-谈谈郭永怀先生主持和参与的工作 -- 黄河故人

共:💬44 🌺1462 🌵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有据可查。

见郭先生带出的研究生李家春院士的回忆文章《永远的怀念:郭永怀》:

在导弹方面,他是超小型地空导弹技术负责人,并为它取代号:541。在怀柔基地,科研人员半年内研制出高比冲推进剂、耐烧蚀喷管和发动机内壁涂层、发射装置,并成功地进行了飞行试验。

不过,更详尽、准确的资料来自原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科技处处长葛树杰的回忆《难忘的记忆 ─“541”任务会战点滴》:

1965年5月中央专委第十二次会议决定由中科院负责在短时期内研制一种重量轻、体积小、操作方便的肩射式对空超低空防空导弹,代号为“541”任务。导弹的攻击目标为低空飞行的轰炸机、强击机、侦察机等。当时,“541”任务被列为中科院首要任务,由张劲夫副院长挂帅,裴丽生副院长负责,组织了院内10几个研究所和院外有关研究所参加会战。大连化物所承担了导弹发动机固体推进剂和舵机用燃气发生器缓燃剂的研制任务。

... ...

“541”超低空防空导弹研制任务是国家下达给中科院的一项型号任务。用当时的话说,“541”任务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政治任务,是直接打击美帝海空优势,支援越南人民、世界人民革命斗争的有力武器。当时,中科院制定了一个被认为是导弹发展最快的计划。从任务正式提出到导弹的发射飞行试验只有8个月,到假弹头全组飞行也只有11个月,可见任务的紧迫和艰巨。

... ...

为了完成任务,中科院组织了以院内研究所为主,与院外单位合作的联合攻关模式。参加会战的院内和五院几个研究所,根据各所的优势和特长进行了分工。如,力学所负责导弹的总体设计、发动机和发射系统;自动化所负责导弹的制导系统总体设计和试验以及飞行打靶遥测;金属所负责导弹尾喷管的研制;507厂负责喷管和发动机筒体生产;化学所负责推进剂点火药研制及后期药柱批量生产;化物所负责导弹发动机推进剂药柱配方研制和初期生产等等。分散在各所的单元技术和部件都集中到怀柔试验基地,最终体现在导弹的发射飞行上。如,金属所研制的尾喷管和化物所研制的药柱一样,一个一个的从沈阳派人送到北京。这是一个典型的院内外大协作,联合攻关任务。

... ...

经过一年多的联合攻关。541-Ⅰ型导弹将按计划于1966年底提供部队20发样弹进行打靶试验,全面考察导弹的战术技术性能,为1967年进行541-Ⅱ型弹的研制提供依据。与此同时,各协作单位开始着手制定有关单元技术和部件的验收标准。如,力学所制定了“发动机验收标准”,化物所制定了“推进剂药柱验收标准”。3年计划2年完成的“541”任务,有望提前实现。

后 记

正当“541”任务完成第一阶段指标,准备为部队提供打靶样弹的关键时刻,从1966年10月中旬开始,文革的浪潮冲击了北京怀柔实验基地,也冲击了各兄弟单位。从此开始乃至以后的一段时间里,经常是白天做试验,晚上召开所谓“革命造反大会”,“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捍卫毛主席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大会”。

有一次我正在怀柔实验基地参加试验,一场批判大会从晚上7点一直开到半夜12点。这一时期,正常的工作秩序被打乱。学“毛选”、背“老三篇”、“斗私批修”、“改造世界观”,“灵魂深处闹革命”的政治热潮冲击着每一个人。随着运动的发展,1966年11月化学所、应化所和大连化物所联合成立了“541造反团”,先是在北京,12月2日来大连,揭批“541”会战中的资产阶级反动路线。领导受批判,工作受影响,虽然在“抓革命、促生产”的口号下,会战组的工作仍在进行,但“541”任务的整个计划不得不推迟,3年计划2年完成的目标已无法实现。终于在1967年8月,中科院新技术局军管会生产领导小组正式下发了关于“通知停止研制“541”任务”的公函。至此,轰轰烈烈进行了2年的“541”任务正式下马。

“541”任务的下马,没有让大连化物所停止这方面研究工作,科研人员利用已掌握的推进剂研制技术,承担了沈阳军区的“405”火箭弹的研制任务,并完成了5000发火箭弹推进剂的生产任务,我有幸参加了沈阳军区组织的验收。据说,后来“405”火箭弹装备部队,并在某场战争中得到使用。

当时,刚毕业入所不久的葛树杰曾担任药柱押运员,先后4次完成推进剂药柱由大连到北京怀柔的铁路押运任务。

另外,李家春、李成智《为发展我国两弹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郭永怀(1909—1968 ) 》一文提及:60年代初,郭永怀还担任了核防护新技术领导小组副组长,并直接指导完成了《三峡水坝抗核爆炸模拟实验中相似关系换算》的技术报告。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