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评2010春夏之交的西西河风波 -- 铸剑

共:💬1224 🌺12530 🌵46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马督工在观察网上贴了他在天大的演讲

视角很宏大,材料堆砌很多也很有意思,结论嘛,见仁见智。

去年世界人口73亿,按实际购买力算,人均GDP比中国大陆高的人口大概是13-14亿,加上中国人一共是27.7亿。占世界人口的37%。

考虑到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的人口统计完全不靠谱,可能漏算了好几亿没有统计到的穷人,再考虑到人民币折算成购买力比实际汇率强一些。我们终于落实了一句老的宣传口号——“要解放世界上2/3受苦受难的人民”。换句话说,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人已经基本站稳前三分之一的位置了。

但是,其他落后国家为什么没做到这一点呢?

我想,这首先和劳动力的性价比有关系。

70年代末,虽然大多数中国人是农民,但通过教育和军事训练,起码有一半人口有知识,有纪律。适合搞工业。当然,世界上有比中国更好的劳动力,也有更廉价的。但是,比我们便宜的,往往素质差很多;比我们素质好的,价格就贵了。中国劳动力的性价比是最强的。而且我们一直在扩招,当年中小学扩招,现在大学生扩招,在工资上升的同时,保证了劳动力的性价比持续提升。当然西方的工业要优先转移到中国。

中国奇迹的第二个原因是产业配套。

前30年,中国搞了一套完整工业体系,和西方比起来水平很差。但勉强称得上门类齐全。无论你转移什么产业进来,中国企业都可以在产业的上下游配合你。

这意味着把一个相对先进的工厂挪到中国,不一定非得两头在外,只利用中国的劳动力搞组装。相反,中国那些凑合能用的配套厂可以给外资工厂省很多钱,外资工厂的订单也能带动中国的产业进步。

第三,中国是一个完整的国家,而不是几十个小国。劳动力、资本、技术越过省界没什么政治上的障碍,不受关税检疫和技术标准的影响。

从1960年到1980年,中国修了2万公里铁路,比1980年到2000年修的铁路还多几千公里。而且大多是深入内地的铁路,比如说成昆线、襄渝线。70年代中国还掌握了超高压输电线技术,开始跨区域输电,最后把整个国家连到一个电网上,让工业可以遍地开花。

60年代西南铁路网 许多内地省份交通还仰赖外国

70年代中国铁路地图 已经连成一片

有了这么大一片被道路和电网沟通的腹地,中国沿海接受工业转移的能力肯定要比大多数国家强。那些分散的小国不说,就说印度,英国人留下6万公里铁路,到现在4种轨距都没统一,印度国家电网也没有全国的调度权。日本虽然比发达,但东日本和西日本的电网频率都不一样。和他们比,中国基础设施覆盖面和标准化程度都不错,工业转移到中国的利益更大。

第四点是中国靠半军事化体制整体上保持了低犯罪率。

这一点虽然在90年代有倒退,被宗族势力和车匪路霸破坏,但在大多数情况下,2个司机就敢出车几千公里送货;占地几十公顷的大工厂,往往五六个保安就能执勤。这种普普通通的事实在许多国家就是个奇迹。像印度、菲律宾这些国家,警察在农村根本没有执法能力,三分之一以上国土有游击队,武警中队经常被游击队消灭,显然没法布置完整的产业链。中国就把产业升级的机会抢了。

这四条因素实际上就是建国第一代人攒下来的软件和硬件。硬件是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基础设施;软件是受过教育的人口和相对稳定的社会秩序。总体上说,前30年积攒的软硬件在第二代人都没浪费,正好接受工业转移。

而且我们接受工业转移的顺序也很对,先是从苏联接受全面而相对低端的工业体系,再从欧美接受高端但不完整的工业,最后逐步补齐短板。这好比先在一个老师很负责的中学打基础,然后再到管理松散的一流大学选课进修,从战略上看是最佳顺序。大多数穷国要么劳动力性价比很差,要么工业升级次序不对,都没跟上来。所以,中国经济增长明显超出世界平均速度,完成了工业化的目标,同时也把大多数劳动力吸收到工业社会,解决了1980年的中学生过剩问题。

通宝推:qq97,李夏禾,十亿星阵,桥上,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