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整理】如何跟不讲道理的人讲道理?(转载) -- 奔波儿
如何跟不讲道理的人讲道理?
原创 2016-06-18 贝小戎 三联生活周刊
马云说:“有的假货质量比正品还好。”他说的也许是一个事实,但让人感觉哪里不对。一位律师朋友说,他混淆了两类范畴,商品是否受欢迎,这由市场来决定;是否侵权则由法律来决定。
为什么不讲道理的人显得总有理?他们都使用的是什么神逻辑?在美国学者阿里·阿莫萨维看来,神逻辑之所以显得神,是因为它们犯了逻辑谬误,而这些谬误就像人的思维惯性,而且错的比较隐蔽。他举例说明了日常论证中最常见的19种错误,如滑坡谬误、循环论证、人身攻击等等。
1. 循环论证
待证明的结论已经被含蓄或明白地置入了前提之中。在循环论证中,结论有时公然被用作前提,但更经常的是,它被改写成一个似乎不一样的命题。例如:“你完全错了,因为你说得没有道理。”这里的两个命题其实是同一个命题,“错”和“没有道理”在此语境下是一样的意思,等于说“因为X,所以X”。
循环论证有时依靠的是隐含前提,这使得它更难被发现。比如,有人对一位无神论者说,“你应该信上帝,否则你会下地狱。”在这里,下地狱隐含的前提是:存在着一个上帝送他去地狱。因此,前提“存在着上帝把不信的人送往地狱”得出了“上帝存在”的结论。用地狱威胁一个无神论者,这不合情理。
2. 人身攻击
“人身攻击谬误”源自拉丁语ad hominem,意为“针对人”。通过攻击一个人本身,而不是他的论点,来转移话题,最终达到诋毁其论点的目的。除了侮辱性人身攻击,还有处境类人身攻击,即用愤世嫉俗的眼光去攻击对方,通常是对他们的动机做出评判。如“你又不是真正关心降低城市犯罪率,你只是想拉选票。”即使某人会因为别人接受他的论点而获得好处,这并不意味着他一定是错的。
人身攻击有时也通过你也一样的指责来成功地转移话题。例如,约翰说:“这家伙肯定是错的,因为他没有诚信,只要问问他上一次为什么被解雇。”杰克则说:“那你上次私吞奖金的事又怎么说?”由此讨论完全偏离了轨道。但即便如此,在某些情形下依然可以正当地质疑一个人的信誉,比如在审判过程中。
3. 滑坡谬误
滑坡论证试图证明,接受某个说法将无可避免地导致一系列事件。它错在,尽管这一系列事件有可能会发生,但它假定每一步变迁都是无法避免的。
例如:“我们不该允许人们不受约束地上网。因为接下来他们会经常光顾不健康的网站,用不了多久,我们整个社会的道德结构就会土崩瓦解,而我们将退化成禽兽。”“如果你允许一个陌生人进入你的前院,第二天他就会登堂入室,第三天他就会吃掉你的宝宝!”
4. 肯定后件
在三段论推理中,肯定前件可以得出后件,其形式为:如果A则C,A成立,所以C成立。其中A被称为前件,C是后件。比如“如果水在海平面沸腾了,则它的温度至少有100摄氏度。水在海平面沸腾,因此水温至少有100摄氏度。”
肯定后件却推不出前件,例如“假设上过大学的人是成功的,而比尔是成功的,因此比尔一定上过大学。”比尔的成功也许是学校教育的结果,也许是家庭教育的结果,或者源自他对克服困难的渴望。学校教育并非通往成功的唯一途径,因此不能说,一个成功的人一定接受过学校教育。
骑士们都穿盔甲,一个人是骑士,所以他穿着盔甲。这是肯定前件,没问题。
骑士们都穿盔甲,一个人穿着盔甲,所以他是骑士。这是肯定后件,属于无效论证——他也可能是演员,或者盔甲是偷来的。同理,穿警服的也不一定是警察。
5. 轻率归纳
使用归纳法时,如果样本太小,或者样本太特殊、缺乏代表性,就会犯下轻率归纳的错误。
在《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爱丽丝推断:既然她掉进了咸咸的水里,那么附近一定有一个火车站,救援就会随之而来。但首先,咸咸的水不一定都是海;其次“爱丽丝此前只去过一次海边,却得出了普遍结论:无论你去英国的哪片海,都会在海滨发现许多更衣室,孩子们在沙滩上挖沙,还有一排出租屋,屋子后面是一个火车站。”
6. 乱赋因果
事件B紧跟着事件A发生时,这可能是巧合,也可能是由于某些未知因素同时影响了A和B,不能毫无根据地据此得出A是B的原因。这样等于混淆了相关性和因果关系。
喜剧演员斯图尔特·李说:“我总不能说,1976年我画了一张机器人图,然后《星球大战》就被拍出来了,那他们一定是抄袭了我的想法。”
又如,某项研究表明,一个国家消费巧克力的数量与该国获诺贝尔奖的人数高度相关,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只要多吃巧克力,就更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
7. 虚假两难
虚假两难是指,给出一个由两种范畴组成的有限集合,并假设讨论范围内的一切事物都必须属于这个集合,若拒绝其中一个范畴,就只能接受另外一个。比如,“在狂热主义之战中,谁都不能置身事外;你若不站在我们这边,就在狂热分子那边。”事实上,还存在第三种选择:中立,第四种:两者都反对。甚至第五种:对两者都抱有热情。
如果有一个万能的上帝,他能不能造出一块他举不起来的石头?这是无神论者质疑上帝存在时提出的一个古老的问题,其目的是证明上帝并非万能:无论上帝能否造出一块他举不动的石头,他都不是万能的。如果他能造出这样的石头,那么他就举不起来这块石头,这样他就不是万能的。如果他造不出来,他也不是万能的。实际上,这不是一个悖论,只是自相矛盾,因为不可能有一块不能被万能的人搬动的石头,就像不存在一个方的圆、一个已婚的光棍儿、一个明亮的夜晚、一片湿润的沙漠。
有的时候,沉默可能是最好的选择。一直认为,中国的中学教育,至少是大学教育,应该将形式逻辑设为一门必修课。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整理】如何跟不讲道理的人讲道理?(转载)
🙂每个国家都会有一个使用假货的阶段,我们姑且叫马云阶段吧。 2 普鲁托 字734 2016-06-25 07:43:22
🙂马云在中国历史上与假货永远的联系一起了 乔治·奥威尔 字84 2016-06-27 21:00:18
😄一个万能的上帝本身就是一个矛盾 1 可爱的中国 字48 2016-06-23 20:19:28
🙂学好数理化,还是没逻辑 1 乔治·奥威尔 字899 2016-06-23 10:16:53
🙂商品是否受欢迎,这由市场来决定 epimetheus 字2459 2016-06-22 20:39:47
🙂加拿大的本科教育是包括逻辑学的 3 NoName 字260 2016-06-21 01:07:49
🙂【商榷】好奇一下这个律师的逻辑是什么? 3 meokey 字478 2016-06-20 11: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