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顾剑二战风云系列】对抗战初期一些战略问题的再思考 -- 顾剑

共:💬27 🌺5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与顾兄商榷请教

关于1937年华东作战的战略问题,我同意您所说的我军预谋在上海主动出击是为了战略主动权的看法。但我对您提出的理由有些不同的意见,有材料认为蒋的意图是希望以战促和,战场选在上海,有引起英美重视进而干涉的考虑。如果按这样的策略,则我军显然在淞沪抗战中投入过大,一是伤了元气,而是后来部队崩溃,不能在既设防线上形成防御。至于您所提出的两军素质问题,实际上比较起来我军更适合利用广大国土进行运动战,首先我国开发较晚,道路资源不足,日军技术装备只能延有限的交通线展开推进,对于大纵深机动作战显然不利,其次我军指挥水平虽然不高,但仍可利用兵力优势形成大纵深重叠配置,对突入我战线后方的敌人进行反包围。而且日军由于历史原因,特别爱使用分进合击的战法,我军只要将士用命,保持通信顺畅,应该是可以有效包围、歼灭日军一部,迫使其另一路或多路退兵的。事实上,台儿庄会战、第一、二次长沙会战、随枣会战等都是这样打的。当然,我军由于成分复杂指挥不顺、通信常常遭到敌军空袭打击而不灵,这也是我军经常失利的原因,但相对于淞沪会战中那种狭窄空间的阵地战,我军上述弱点更加易遭日军打击利用。

关于日军的山西作战,李宗仁回忆录已有很明白的评述,与顾兄基本一致,这里就不多说了。关于花园口,我同意顾兄肯定这一战略行动积极一面的思路,当时国民政府效率很低,如果决河时先组织人民撤退,势必延误时机甚至泄露消息,导致敌军采取措施,但是决河这样的行动不能真正有效打击现代化的敌人的军队,只能迟滞敌行动,阻敌后勤,顾兄也是同意的,因此,问题的关键在于我方是否利用这一形势组织力量消灭被洪水隔断后勤的敌军,如果没有,则造成人民重大损失的行动不免有得不偿失之叹。

关于游击战,我觉得您的观点有些偏颇,从战术上讲,无组织、无纪律、自发的人民抵抗当然赶不上精锐小分队的敌后作战效果好,但小分队的行动依靠上级指挥,一旦通信被截获,很容易受到伏击,同时军人的思维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对于装备精良、善于总结经验的敌人来说吃几次亏后就可能不灵了。我认为游击战在战略上的精髓还是发动群众,通过有着坚定信念和组织的党深入民间,宣传抗敌主张,发挥群众的智慧,寻找敌人的弱点,并且总结、改善己方的战法,创造出各种歼敌良方。当然,组织精干的敌后武工队,在群众的掩护下机动灵活的打击敌人是有效的战法,但这一定是建立在发动群众的基础上的,单纯依靠武装斗争肯定不行,东北抗联、后来格瓦拉的失败都说明了问题。至于说到正面战场,我觉得强调固然在理论上不错,但没有一个国家的人民在正面可以打败敌人的情况下会选择游击战,人民的牺牲太大了,正面战线的保持与否不是我方单方面能够决定的,而是敌我双方斗争的结果。即使没有我们自己的正面战场,一个有骨气的民族也会不屈不挠的战斗下去,将敌人拖入泥塘,直到形势改变,事实上坚持斗争的人最终会赢得尊重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