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我的喀什, 我的南疆 -- 故乡在喀什

共:💬4020 🌺39786 🌵15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10. 巴比塔尖上的日落,英国一带一路

巴别塔记载在《圣经·旧约·创世记》第11章。史前,人们联合起来兴建希望能通往天堂的高塔,但上帝不高兴了。为了阻止这个的计划,于是上帝让人类说不同的言,从此使人类相互之间不能沟通,计划因此失败了。

历史有时要比神话精彩的多。地球上曾经有这么一种帝国,它的领土遍布全球24个时区,因此这样帝国也被称做”日不落帝国” ("the empire on which the sun never sets" )。西班牙是最早被称作”日不落帝国”的,尤其是在16至17世纪。不过,19至20世纪的英国所占的领土要远超人类历史上的任何帝国。在人们的印象里,一提起”日不落帝国”就总是自然的和英国联系在了一起。最早的西班牙早就被扔进了历史的故纸堆。

最能够把英国和巴别塔联系起来的,大约就是英语了。尽管帝国已经不是”日不落”,英语在全球的使用和通行却也是不争的事实。只是,操着相同语言,硬是把英国从如日中天的地位扯下神坛的首先是自己的同门,这是悲剧,还是喜剧? 美洲大陆不是英国的提款机,这就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和动力。但这只可以解释一地,一时和一事。到了1940年的敦克尔刻,事实联盟的英国和法国根本就无法阻挡德国的进攻就可以看到英国作为一支武装力量的虚弱。把人组织起来,号令一致,巴别塔是可以建成的,这是《圣经》讲的。现实中,似乎只有愿望,但没有卓有成效的经略与合纵,被摧枯拉朽似乎也是必然。英国人估计不相信”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不过英国的没落与无兄弟,无父子却十分相关啊。海上作战,英国曾经天下无敌。但到了陆上则惨不忍睹。一战,二战使得结盟成为必由之路时,半心半意又总是让英国聪明反被聪明误,实在是自作自受。二战后,美国在欧洲的一言九鼎让英国极度别扭,所以,与苏联的勾勾搭搭就成了自然。为了让勾搭成功,英国把尼恩发动机卖给了苏联。后来,苏联用米格15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建立的米格走廊直接把美国的空军关进了朝鲜半岛这个笼子。究其原因,竟然是英国不满德国经济的恢复。听上去似乎风马牛,但这就是英国对自己和盟友的认识。这是不知己啊!

英国的脱欧为什么是英国的必然选择?因为英国人不愿意被融化在一个前无古人的欧洲里,也不愿意相信一个统一的欧洲是可能的。英国眼睁睁的看着德国从一个个部落经过三次凤凰涅槃似的重生,走到了今日欧洲盟主的地位,想的最多的是什么? 英国想的最多的恐怕就是为什么是德国吧。今日的欧洲面临的所有问题历史上都有解答。穆斯林,伊斯兰在的足迹曾经比现在深的多,尤其是欧洲的南部。两次世界大战对人性的拷问比今天的难民潮可是要深刻的多。离开了美国,欧洲就会乱成一团? 未必。一根金箍棒可以”玉宇澄清万里埃”,也可与搅屎棍子同功用啊。英国和德国在巴别塔这样的计划上,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德国人相信此计划可行,而英国人则在想,如果德国把这个塔盖好,我的利益会是最大吗? 利益困扰了英国太长时间了,所以痴迷都成了习惯了。至于盖不盖塔倒在其次了。用鼠目寸光来形容比较刻薄,但没有看到鼻子以远却是事实。这就是英国和老竞争或老战略对手的差异。1980年代更是如此。1980年代,就是撒切尔夫人的时代。马岛战争,国内经济改革让此夫人尽享头条与关注。但南非也是这时失去的。苏联火上浇油就算了,美国也是。如此的时代,竟然想不出一个分享与保全的方案?这不可悲,因为英国从来都认为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别人也不能拥有。看似大小姐似的任性,其实是自我封闭。这是不知彼啊!

不知天。”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是孟子讲的。中国每个王朝都是农民,农村,农业出了问题,总有文青出来,讲给下一个王朝的新君听。套路都是抄袭,估计表情也都相同。如果把中国的这段良言套在英国身上也一样有用。英国在殖民地治理上,在老百姓身上的改变最少,在治理机构上花的关注度比较多,花在本土或者国内政治上的本钱最多。这一套在美国独立战争前(1775 – 1783)是管用的。后来就越来越发现总是老革命碰见新问题,直到曼德拉上台(1994)。 英国的治理模式最失败的地方就是没有发现政策的关注度是错误的。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必须把底层治理好,相当于给高楼打地基,马虎不得。盖一个通天的巴别塔更是如此。以印度为例,甘地,尼赫鲁与真纳都是是执业律师,证照齐全。但是,在英国的统治系统里,除了贱民一样的天天累的象一条狗,没有给他们凭借自己的身份优势走入更高社会阶层的管道。他们就是民,社稷,君三层统治结构里的社稷这一层。当造反能够达到自我实现时,他们就反了。当斗争对象一致时,他们就团结了。当要抢地盘时,他们就谋杀或者内战了,当他们需要帮助时,对英国,也是可以张口的。没有把最底层的基础处理好,大厦倒掉是早晚的事,再高的塔也没用,越高的塔越是这样。英国其实有时觉得特别冤枉,比如在克什米尔地区,英国人不能拥有土地,所以英国人就在那里修了船屋,做到了没有扰民。那些船屋,有的现在还浮在那些天堂般的湖水里,随波荡漾。1842年1月6至13日,约16,000英国人倒在了这片土地上,仅有一人逃脱。同年8月,中国和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没有例外。如果英国没有回避最基础的三农问题,印度会怎样?日不落帝国会怎样? 历史没有给英国这样的机会。估计英国人也不会这样想。因为这样就太不英国了。我有时非常钦佩英国恪守教条的勇气,也许这也是karma (命运或业)的一部分吧。

不知地。2017年英国大选17位穆斯林当选下议院议员,这在总席位650位里是一个不大的份额。但据人口普查,2001 – 2009, 穆斯林人口比非穆斯林人口增长高10倍。在英国这个老大帝国里,一场自上而下改变社会人口,乃至政治结构的变化正在悄然发生。这种变化的意义非常深远。因为,每一个穆斯林就是一张选票。历史上没有把内部当作危险的英国已经开始为此付出代价了,数次恐怖袭击的暴徒就有几位是英国出生,英国长大的。而且,英国还有相当数量的非穆斯林皈依伊斯兰。2011年,皈依者大约已有10万,其中66%是女性。英国传统的政治议题一如既往的还在扯,如:苏格兰,北爱。但如果有一天,英国人醒来发现政治变了。那会怎样? 英国还是英国吗?我们应该组织英国人学习《论雷锋塔的倒掉》?尤其是最后一句?

伦敦最有名的是伦敦塔,名字好听,其实是座监狱。巴别塔的演绎和考古很多。只是一个被称作”日不落帝国”的国家被人诅咒和被人羡慕的东西都少不了。

英国的疆土从未被任何帝国超越。所以,以英国为鉴对计划一带一路的今天特别有意义。对中国是,对别的国家也一样。

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

“知己,知彼”讲的是是战役。”知天,知地”讲的是战略。

今天的英国,如果算上英联邦,还有海外属地,其实也可以自擂”日未落”的。只是今天的英国更象一个独善其身的隐者。毕竟,能全身而退有时也是一种幸运。

“太阳下去明早依旧爬上来”是一句新疆民歌。英国的巴别塔倒下了,一带一路会是中国人的巴别塔吗? 答案就在自己的手中。上句提到的新疆民歌叫《青春舞曲》。舞姿漂亮与否,最重要的是先跳起来。这在今天的中国,特别重要。这也是英国的经验。不把巴别塔先建起来,那么连被评论的机会都没有了。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通宝推:kk,决不倒戈,独草,wage,老惰,天白,无无名,卢比扬卡,桥上,起于青萍之末,老老狐狸,青颍路,何求,明心灵竹,梓童,mezhan,朴石,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