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棉妈论语别解 -- 王小棉她妈
【原文】?6·4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济富。”?
公西华出使齐国,冉求替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谷米。孔子说:“给他六斗四升。”冉求请求再增加一些。孔子说:“再给他二斗四升。”冉求却给他八十斛。孔子说:“公西赤到齐国去,乘坐着肥马驾的车子,穿着又暖和又轻便的皮袍。我听说过,君子只是周济急需救济的人,而不是周济富人的人。”?
孔子当政,派公西华出使齐国。冉求大概管内务,于是请求给公西华家一些补贴。孔子答应给了,只是不太多。于是冉求自作主张给了一大笔钱。粟五秉具体是多少不知道,反正是很多的意思。孔子知道了倒是没有再要回来,但批评了冉求的做法。君子周急不济富,表明公西华她妈吃不了这些粮食。
君子的助人之道是“君子周急不济富”。
君子不是不能帮助别人,而是要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用现在通俗的话说便是君子应当“雪中送炭”而不要去“锦上添花”。雪中送炭是无所求,锦上添花么,肯定参杂了个人的小心思,帮人的思想不纯粹。
君子周急不济富,说的是帮谁不帮谁。这是帮助对象的选择。
那助人的时间该怎么选呢?古话说得好:救急不救穷。
前面说不帮富人,但也不是见到穷人就帮,那帮不过来。君子只帮助陷于急难之时的穷人,比如家里临时揭不开锅的。要是总也揭不开锅的人家,那也是不帮的。
之所以救急不救穷,是因为“急”与“穷”之于救助对象看起来差不多,但其实是性质完全不同的。
急于一时,不是因为救助对象本身的原因导致的穷困,多半是因周围客观环境的突然变化所致。比如山洪,地震,火灾什么的,这时候捐款就是救急。
穷于一世,不是因为客观环境突然变化,而是因为这样的穷人本身思想状态与行为模式有问题,那还管他干嘛?比如本来国家就让计划生育,这家偏要生他十个八个的孩子,穷有什么法子?或者这家人都是好吃懒做的,烂泥扶不上墙,那咱不说这样的人穷死算了,心安点儿的想法就只能是“圣人不仁”了。
所谓的升米恩斗米仇,那是救济对象和救济方式都错了。
有一个典故说帮助你的人会一直帮助你,反过来却不要指望你经常帮助的人能回报你的帮助。因为一个需要你经常帮助的人其实是你身上的寄生虫除非另有所图,否则这样的人真不值得帮助。
办公室里会有人哀叹自己一直热心助人结果还没有好下场,要我说就两字:活该。功利点说,别人偶尔需要你的帮忙而你也帮了,那人家很可能事后也会给你帮忙,这是礼尚往来,人家也不愿意欠你人情。一个经常找你帮忙的人,那是在欺负你。帮助一个欺负自己的人欺负自己,不是活该是什么?怪只怪自己识人不清。
【原文】?6·5 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原思给孔子家当总管,孔子给他俸米九百,原思推辞不要。孔子说:“不要推辞。(如果有多的,)给你的乡亲们吧。”?
这一小节和上一小节的意思要连在一起来看。上一小节,冉有给公西华家那么多粮食孔子批评了他。这个批评并不是孔子心疼钱,而是那样做不符合君子之道。所以这小节马上补充一个事实来证明孔子在意的不是粮食本身。
原思不想要孔子给他的工资俸米,孔子说,你还是拿着吧,吃不了就送人好了。
孔子要是守财奴,那还不顺水推舟说,那好吧,你真是个好同志!说不得还会大力表彰原思的行为,于是呢,大家都不好意思要孔子的工资了,最后可能花钱都找不到干活的人了。
这一小节和上一小节最终所要表达的意思我们可以理解为君子在花钱的方面也要有原则,也要守“礼”。
孔子自己要做君子,也期望更多的人来做君子,但他深谙人性,所以会教学生们“小人喻于利”,他自己也一定要满足别人对利益的追求。
不要对人性抱过高的期望,这也是实事求是。比如我党一直要求共产党员要为了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必要时可牺牲一切,但到了做群众思想工作的时候,当年提出的口号最实在——“打土豪,分田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棉妈论语别解(五十四)—寒门能否出贵子 20 王小棉她妈 字2401 2017-09-10 00:54:50
🙂棉妈论语别解(五十三)—君子救急不救穷
🙂“一个经常找你帮忙的人,那是在欺负你。” 1 易水 字18 2017-09-10 09:02:49
🙂棉妈论语别解(五十二)—管好自己真的好难! 12 王小棉她妈 字5468 2017-09-07 00:03:54
🙂棉妈论语别解(五十)—只顾自己与心怀天下的区别 7 王小棉她妈 字3968 2017-09-04 09:48:40
🙂棉妈论语别解(五十一)—背后人说好才是真的好! 8 王小棉她妈 字2857 2017-09-05 02:5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