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关于中印此次事故胡说八道一下 -- 老广
中印在以前交手多次,规模也不小,却是波澜不惊。对于民间而言,做做事后诸葛,没有洞朗来得热闹。这次中印洞朗交锋,弄得沸沸扬扬,好像会因此弄得国破家亡。冷嘲热讽,捶胸顿足,形形色色的表现。能指点江山,过把谋士的瘾,拜互联网之福啊。
按照老子的观点,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只要没有到最后的时刻,交手的两方必定是祸福相依,胜败无常。对于一次两次的折冲尊俎大可不必以输赢来评价。虽然不论输赢,但若无检讨,不因交手进而知己知彼,为笑到最后有所准备,则一定会因闭目塞听,为输在终点积累足够的势能。
就本人的经验,不仅是生意人摩的,印度人都是非常精于交易的,却落入见树木而不见森林的俗套,与一般对日本人的认识类似。洞朗事件是印度人挑起来的,就事论事,执行得不乏成效,是伐谋之举。孙子云,上政伐谋,其次伐交,下政攻城,老印试了一把上政的滋味。这次洞朗事件,印度人使用了一个营级单位的非武装军人越界一两百米。一方面对手不得不注意,另一方面预先控制了冲突的层级。形式上达到了三个目的: 1.向对手展示了敢于而且准备使用武力的形象,2.对方停止了计划行动,3.向美日显示了调动中国的潜力。之所以说印度人是形式上达成目标,是因为中国的思考焦点与印度人不同,一不认为值得首先用武力解决洞朗问题,二开工收工对中国而言,只是技术手段,修不修印度人并没有决定权。至于与美日合流那就是印度抽自己不结盟政策的脸了,得失皆由之。尽管如此,本着料敌从宽的原则,对印度人的洞朗之谋,是可以给较高评分的,没有什么花费,却有所斩获。当遇到这种绞尽脑汁的对手,最好不要轻视。
应对的中方,自然被动,调子不论唱多高,都不算主动,但收获更大。大在那里? 中国很多人存在对印度的幻觉,以为是同一条战壕里的战友,有话好说。洞朗事件告诉中国人,战友归战友,印度心态瞒旰,会无事生事。邻居修围墙,你不高兴就躺在人家地上耍泼,这算什么? 如今印度人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国家层面上撒泼耍赖的下限。对于这个精于交易的人群,其实是没有下限这个概念的,只有他们想象中的"我要"。印度人目标也许宏伟,却没有多少实现手段。你看当年美国搞中国,花样有多少,但她就是不上军队,连朝鲜她都不用军队,就打口水战,演习什么的,现在不行了,才用军舰摆航行自由的谱。印度人一上就是一群丘八,虽然没有武装,但也是军队啊。一般而言,军事机器基本是一切手段用尽了才会打出来的牌,一开始就打这手牌,可见印度人其实是无牌可打。这也难怪,印度与中国不在一个层级上。一表现就现了撒泼耍赖,手段有限的原形,怪不了他们的心智。
印度人在洞朗事件中的表现说明烙印并没有与中国大干一场的勇气,尤其是实力。与中国的和平是他们维护既得利益的既定之策。印度人出动的是非武装军事人员,表明了开战他们并不是他们的选项。期间摩的宣称中印有四十年和平的经验,双方有"和平解决的智慧"。这些话显然是说给他们内部人士听的,保证不会开战。后来又有央告俄罗斯,英国调解的情节,看来他们害怕真的开战。连日本都不放过,还指望日本站在背后,让日本人主持正义这可能吗? 有点病急乱投医了。希望背后有人,可不是准备战争的态度。印度人其实是害怕对现状的颠覆。所以一旦中国军队前出,让战争迫在眉睫,他们想什么呢? 反正62年的前车之鉴摆在那里呢。不讨论有没有勇气,印度军队也没有表现出启动战火的实力。有消息说印军决定将5.7万名军人充实一线。按中国的规模,5.7万人是一个集团军的人力资源,这只军队先别说军备怎么样,它的人力资源组织得很有问题。有消息说印度的邮政与军队邮政是一个系统,进入邮政局,也挂领章,佩军衔。让军队管邮政这得消耗多少军队的人力资源阿?
三是中方自己的弱点暴露无疑,中国在某种程度上被印度牵住了牛鼻子,不管中国喜不喜欢。老印这次敢派出军队穿过国境进入别国领土,虽然是赶了个好时间,一边可向美日邀宠,一边又向金砖要价,关键还是中印两边军力的部署方式不一样。中印边界对于印度而言,离它的腹地不远,军队可以前沿部署,调几百人摆出个威胁的架势,分分钟的事,几乎不存在额外的花费; 对于中国而言,前沿部署受到环境制约,成本既高,也无必要,结果中方在前线对峙的只能是有限的起狙击迟滞作用的力量。印度一低成本的动作,中方也不得不调兵遣将应对局势,做出高成本的回应。结果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又打道回府,核算起来,虽然比不上开打,但与对方的动作比较一下就知道,必定是天文数字。烙印是赢家阿。很多人替洞朗事件惋惜,一是浪费了个声张正义的机会,二只怕也是因为劳师动众,无功而返吧?
印度这次尝到了甜头,必定会多玩几次。在一般情况下,中方有开战作为最后的选择。万一在东南的英文跳出来,东北的小肥跳出来,不得不大动干戈的时候,印度人来这一手呢? 它的国品摆在那里,你不能寄希望于印度人民,保证烙印不来这一手的关键在于。中方在西线的军事实力也摆在那里,不能寄希望于印度人因之被压制,烙印不来这一手。这样的话,中国有可能陷入两面作战的窘境,那个时候本来不敢掺和的势力,也保不会趁火打劫。中国应该根据情况对西线的战略加以调整,牵住印度人的牛鼻子,而不是被他们牵制。中国的西线战略概括地说就是"恢复和平": 不主动挑事,万一出事,有足够的实力恢复平静。这种战略自然是好的,可以节省在高原驻军的成本,中国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不过这种"恢复和平"战略的成功需要时间,其成败骨子里取决于对手也就是印度对自身战略环境的判断。一旦印度内政不佳,非常可能,或者国际环境提供诱饵,也非常可能,或者兼而有之,印度就可以利用中方实施"恢复和平"战略所需的时间对冲其自身的危机。
现时的中国是多事之秋,把自身命运压在别人身上绝不是明智的决断。中国人的思维来自于农业社会,什么都幻想永恒,以不变应万变。其实不变的东西根本没有,以万变求不变才对。中国现阶段在西线不变的追求是大致稳定,不要影响东线的军事战略。对印度这种滚刀肉式的对手也应该用相适应的"滚动和平"战略,才能求得先机,致人而不致于人。所谓"滚动和平"就是在未定边界的实控线主动撩拨对手,触动其在恶劣条件下屯兵到一定规模后,高调宣示和平,使其屯兵变得多余而无聊,进而撤军。当烙印疲惫回兵以后,再行撩拨对手,如此循环往复,印度迟早会疲惫不堪主动寻求划定边界。对付滚刀肉除了这种"滚动和平"外绝无它法。至于会不会失控,就印度在洞朗的表现可知,印度根本就没有进行战争打算与能力。从撩拨到战争的距离之远,足可以使局势得到有效掌控。如果真是中方主动去撩拨印度,印度很可能连屁都不会放,印人很要面子的。事态就控制在撩拨,印度先会龟缩,继而屯兵,然后才会在媒体叫屈。媒体叫屈是不会持久的。时境一过,屯兵就成为负担,印度会撤兵,媒体忽视。然后再撩拨它,直到其阵线收缩到印度自认为可以一战的地步。然而"滚动和平"的终局不是牛二对杨志,而是杨志对牛二,结果并不难预料。终局对还是不对,决定权是在强势的一方。印度人的幸运在于站在对面的是中国,中国人不一定有灭人之国的打算,哈哈。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对啊,包子要让大家知道这个国家,这份家产到底是谁的 12 夏级核潜艇 字138 2017-09-13 00:55:53
🙂烽火戏干五,伤了一大批热血中青年的心 7 朴成兴 字90 2017-09-11 08:28:54
🙂投资安全 8 光年 字120 2017-09-11 00:42:08
😜滚动和平对滚刀肉,洞朗的提示
🙂目测一大波大棋党主力正在路上 2 卢比扬卡 字0 2017-09-11 01:56:38
🙂不但是大棋,而且是三眼大棋 3 野狼 字133 2017-09-11 13:45:06
🙂围棋做第三个眼无意义 2 桥上 字0 2017-09-13 01:49:45
🙂有,騙錢 4 highmax 字30 2020-03-13 1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