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从陈一新到蔡奇,暴露了习用人路线的根源性问题 -- 方平

共:💬231 🌺1814 🌵4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看政治史的时候发现名声这个东西最不可靠

众正盈朝的时候很多都是坏人坏事集中的时候,反过来矛盾冲突很激烈的时候才真的有好人在里面和坏人做斗争。

而且我注意到,历史上有污蔑竞争对手的传统习惯。特别是古代对外戚、宦官、监督集团,经常有各种污蔑。外戚和宦官我就不给他们洗地了,我就说纯粹的监督集团。曹魏和孙吴都建立过校事系统。曹操和孙权先后建立了这一系统,号称“上察宫庙,下摄众司”。从这个描述中可以看出,“校事”实际上是一个只属于君主的、只针对高级官吏的监督系统。后来遭到激烈反对,都取消了。反对的理由是什么大臣都是忠心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多此一举啊,诸如此类的理由。反正就这样了。当年程昱的孙子上述取消校事体制,他是这样说的:

周礼云:“设官分职,以为民极。”春秋传曰:“天有十日,人有十等。”愚不得临贤,贱不得临贵。於是并建圣哲,树之风声。明试以功,九载考绩。各脩厥业,思不出位。故栾书欲拯晋侯,其子不听;死人横於街路,邴吉不问。上不责非职之功,下不务分外之赏,吏无兼统之势,民无二事之役,斯诚为国要道,治乱所由也。远览典志,近观秦汉,虽官名改易,职司不同,至于崇上抑下,显分明例,其致一也。

初无校事之官干与庶政者也。

昔武皇帝大业草创,众官未备,而军旅勤苦,民心不安,乃有小罪,不可不察,故置校事,取其一切耳,然检御有方,不至纵恣也。此霸世之权宜,非帝王之正典。

其后渐蒙见任,复为疾病,转相因仍,莫正其本。遂令上察宫庙,下摄众司,官无局业,职无分限,随意任情,唯心所適。法造於笔端,不依科诏;狱成於门下,不顾覆讯。其选官属,以谨慎为粗疏,以謥詷为贤能。其治事,以刻暴为公严,以循理为怯弱。外则讬天威以为声势,内则聚群奸以为腹心。大臣耻与分势,含忍而不言,小人畏其锋芒,郁结而无告。至使尹模公于目下肆其奸慝;罪恶之著,行路皆知,纤恶之过,积年不闻。既非周礼设官之意,又非春秋十等之义也。

今外有公卿将校总统诸署,内有侍中尚书综理万机,司隶校尉督察京辇,御史中丞董摄宫殿,皆高选贤才以充其职,申明科诏以督其违。

若此诸贤犹不足任,校事小吏,益不可信。若此诸贤各思尽忠,校事区区,亦复无益。若更高选国士以为校事,则是中丞司隶重增一官耳。若如旧选,尹模之奸今复发矣。进退推算,无所用之。

昔桑弘羊为汉求利,卜式以为独烹弘羊,天乃可雨。若使政治得失必感天地,臣恐水旱之灾,未必非校事之由也。

曹恭公远君子,近小人,国风讬以为刺。卫献公舍大臣,与小臣谋,定姜谓之有罪。

纵令校事有益於国,以礼义言之,尚伤大臣之心,况奸回暴露,而复不罢,是衮阙不补,迷而不返也。(《三国志 魏书 程郭董刘蒋刘传第十四》)

补充一下,这本奏疏,是齐王曹芳嘉平年间上的,嘉平六年十月,司马师废曹芳,立曹髦(就是那个被当街杀死的皇帝)。

现在,网络上很多人在谈什么“习蔡恶行”,对于这个现象,和你们很多人都在说什么老习到底是不是真是红的这个问题不同,我一直是很恐惧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