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讨论】泼在郭沫若身上的脏水 -- flyingcatgm

共:💬25 🌺379 🌵1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你很喜欢用屁股来”辟谣“啊。

首先申明,我是先在观网上瞥见一篇关于郭沫若的辟谣文,还以为你是转载,不然不至于说得这么直接。当然,如果观网那个做商业广告的”辟谣“作者也是你,那就木办法了!

不过,看你上来就要看我的屁股,只希望以下文字不会出现“诸葛三气周朗”的悲剧。

……………………………言归正传…………………………………

有人说,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辟谣“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这”谣“要真这么好辟,”谣言“还会大行其道么?

作为一篇略有说服力的辟谣文,总得给点论据吧,尤其说服力过硬的论据。犹如警察办案,得有诸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交叉对比分析,不能光靠主观臆测。

并且,尽量少作诛心之论。毕竟,你不是别人肚里的蛔虫,人家怎么想的,难说的紧。如果你人情练达成仙,一般做诛心之论时,往往偏消极、世俗、功利。

另外,很多论据可能指向的不只是一个”论证结果“,而是有多个可能性。一般到最后下结论时,除非过硬的证据,否则,只能是一个”概率性“结论,而无法铁口直断。好比审计师出具审计报告:1.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2.保留意见审计报告。3.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4.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

对照一下,好家伙,三言两语就铁口直断。

…………………例证…………………

你的10个”辟谣“,说服力最高的是4,最低的是6。3和5拍马屁的解读,如果说郭拍马屁有不得已的政治苦衷,你的解读已经超越天际线了,连”没有幽默感,别人说反话,怪话“(不觉得3和5理解起来很矛盾?)都出来了,能别这么整盅么?

偷个懒,捡6粗陋地说一下,因为正是看到6才让我对你的文章产生怀疑。

6, 郭沫若抛弃日本妻子安娜和子女回国,是无耻薄情?

答:还是隐瞒时代背景的无耻诬蔑。郭沫若回国是为了抗战,不是为了别的,他带着一家老小怎么回国,真以为日本特高课是吃干饭的么?相同遭遇的还有一个老舍,日寇侵华老舍把一家老小留在沦陷区,自己孤身逃到大后方,可有人指责过老舍此举是无耻薄情?

第1个问句包含两层意思,以驳斥”无耻薄情“的观点。

第1层意思,回国的目的是抗战,是民族大义,这个帽子一戴,似乎有干什么都可以豁免的意味。——这个嘛,不细究的话,勉强也说得通。不过,真要标准一致,老蒋是怎么被批的了?再者,郭回国始末有详细的历史考证,后面附了一些论文,似乎没作者说的那么铁口直断。

第2层意思,日本特高课阻止郭沫若回国抗战,导致郭无法带妻小一起走。你尝试解读郭有不得已的苦衷。你得拿出史料证明郭离开日本时受到了日本特高课阻止,甚至迫害,走的匆忙,走的无奈。比如这样的链接总得附一个吧。郭沫若归国抗战始末

事实上,在百度学术上搜索”郭沫若归国始末“,有大量论文。比如:

廖久明. 郭沫若归国抗战缘由考[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3(9).

郁达夫1936年底的日本之行与郭沫若归国关系考(这篇文章要与《“便是阋墙的兄弟应该外御其侮的”——略谈郭沫若1936年的三件事》对照看。)

这些论文表明,郭归国有两个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国府的“通缉令”,第二是可能的日本宪警的阻扰。有没有经济上的考虑,不敢下结论。

第2个问号将你前面的论证力度全部消弱成负数。原因很简单,原观点其实有2个意思,一个是字面上的,回国时没带妻小一起走,人家的引申意思还有郭1937年7月27回国,1938年初(长子郭汉英1939年4月6日出生)即与于立群同居,意味着郭回国不到一年就另结新欢。

抗战胜利后郭沫若和安娜的四次见面

老舍是”抛下“妻小一人跑路(是夫妻商量好的,还是抛下,待疑),但也没另结新欢啦。你举老舍能论证什么?如果联想你3和5的拍马屁理论,难道……

至于7,常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你倒好,铁口直断。这种事情,当事人不说,与他们亲近的权威人士不说,没有过硬的证据,能下结论么?况且,说句难听点的话,从郭夫妻相继离世的时间点看,这种观点还是当没听见的好。

看西河现在这么个样子,着实有点心灰意冷。还来看一看,主要是想了解一下“民粹”和“义和团”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毕竟现实中要见着挺难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