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数据社会的一些推演逻辑 -- old
分成几块内容,简单写,
第一步,数据要想融入人类社会并发扬光大,首要的就是把数据货币化,成为商品,融入人类商品交换这个大系统中。
既,要做到一个“单位”数据必须对应一堆货币。(这里的单位是广义概念)
* 很像人类的被货币化吧
数据是来源于物本身具有特征和物的活动过程。
(各种各样的数据。隐形的还有包括,在人类思考的时候,不仅有思考结论这个数据,也有身体各种表征数据。)
人类历史走到今天,在这个商品交换大背景下,世界上的物,能够被定义为商品的,基本都被定义了,并参加到交换之中。
也就是说,所有参与交换的物,每一个物都对应着一堆货币。但其对应货币多少或者说能够换到多少货币,是由依照现阶段社会中的关系状态决定的。
a.物对应了一堆货币。这一堆货币就代表物的交换价值。
b.物的活动产生数据
a+b.
这堆货币对应着包括着物本身+尚未挖掘收集的数据
物本身又包含着物的使用价值。(是我们现阶段所能够理解的使用价值。)
这里,我们把尚未收集的数据也包含在物的使用价值之中。
或者说,数据是物的使用价值中的一部分。因为数据概念和作用的存在,能够把物的使用价值进行一个环节的细化。
这时我们需要做的,
1.在所有的生产制造的产品(物)中,加上数据收集功能。感应功能、传送功能。(产品的概念起码现在大众头脑中只是应用品、消费品)
2.强化建设国家的数据传输能力。降低传输成本。
3.不断提高感应装置的研究水平。
4.生产商建立数据分析部分。或者外包。
总之推进科技进步,降低收集、传输、分析数据的总价值成本。
这时企业设计产品的目的就有两个,一是做出大众欢迎的产品;二是努力做强产品的数据收集功能。数据的分析会另产品不断升级,提高竞争力。
看到这里,我们会发现,以上4项都是国家和企业正在做的。现实和推演正好暗合上了。当然对于第1项,很多企业并没有意识到。
现在是过剩的历史年代,生产——产品——消费
消费不足包含着,
1.购买力不够(没钱花) 2.没有购买欲望(有钱不花)
我国是第2个原因。解决这个问题的重点,大家都知道要产品升级。但是同类产品都是五花八门的齐全,于是怎么升级就是难点。
把数据收集、分析作为产品升级的突破口,是正路。
等到5G、6G……NG,就会看到此方法的巨大威力。
我们脑子里要有个逻辑,就是旧的产品(消费品、应用品)一定会被淘汰,然后人们会购买新的(含有收集数据功能的)产品。
这时,产品除了应用之外的各种属性,又衍生出数据生产工具这个属性(收集数据的生产)
大规模的收集到大规模的使用,这时数据还并不是商品,因为其还没有被单独货币化。因为对这个逻辑的不明白,导致很多人在数据应用中总会妄图寻找出数据的价值,就是交换价值的那堆货币。
数据同人类其他物质被货币化而确定交换价值的方式是一样的,他们会走同样的历史进程。
基本进程:先隐含在其他物的交换价值之中,到了一定阶段,才能从中被单独从物的使用价值中分离出来,被货币化而进入人类商品交换系统。
这里的例子可以自己寻找,比如铁、铜、人类、语言作品、文字作品等等。基本上物的货币化都是走这个路径。
把上面写的内容大致总结一下,
1.科技进步而降低企业获得数据的成本。2.然后企业去生产加入了收集数据功能的生产生活应用品。3.把这个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做到社会最大化。
现实存在的产品例子,手环、收集、车辆定位………………
继续,
在这种涉及数据的生产生活方式做到最大化进程的一定阶段,数据的重要性和规模性就会在整个社会中彰显出来。这时即使权力组织不设计数据的交易结构,那民间的企业和个人也会在简单的交易中自发形成一个关于数据的交易结构。因为这时,各方对数据交换价值的诉求已经无法避免了。结果就是数据从物的使用价值中被分离出来成为商品。既,数据被货币化了。
物的货币化(成为商品)的逻辑运行,是需要一定历史进程的。需要各种基础不断助推。比如、科技升级助力、产出数量、功能使用范围、生产生活方式的配套等合力。
上面所有内容不过讲的是一个物成为商品的过程。
人,在奴隶时代就可以被交换货币。严格来讲,那时他本人就是商品。这时可以说买方用一堆货币占有了这个人的所有活动,包括劳动。
随着时代进步,
后来人类社会的商品交换系统愈加发达,这时人的劳动从人本身中被分离出来,对应了一堆货币。
细想来,物的数据属性还是比较类似人的劳动属性的。物的某个属性功能是随着历史进步逐渐被挖掘丰富的。
========================
第二步,
数据替换货币推动劳动的功能
我之前提到人类社会的货币两段论,既,早期的进程中货币主要行使的是交换功能,后来主要行使的是货币推动生产劳动的功能。
这个逻辑的支点是人类为何进行劳动的?我又提出两个状态
1.意识信仰推动劳动 2.物质刺激推动劳动。
而货币推动劳动的逻辑来源于第2个状态。
我们劳动得到产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货币,然后用货币来交换其他各种应用品。如果想让数据替代货币推动劳动的这个功能,那么就需要一个新的社会生产劳动状态——生产数据的劳动是我们为了得到货币的最主要劳动。
这里”最主要“的含义,类似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并不是围绕农业产业的劳动全部消失了。而是这一块的劳动相对工业产业,已经很小,并继续下降。
同理,在进入数据社会之后,人类的劳动在农业、工业上面还有一定占比的。但比数据劳动要小的多了。
在第一步中,数据被货币化定义为商品,他只是参与社会商品交换。远谈不上去推动劳动。想达到这个目的,只有一个方式,我们制造产品的数据收集能力的重要性和目的性,在那时社会大众意识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对产品应用性的要求。
这里不是说,那时人们不重视物(产品)的良好应用感受,而是人们的意识共识更注重其中的数据属性所带给自己的交换价值。
在这个状态下,就相当于大众的焦点都在重视数据的生产。每个人都想着最多的生产数据来换的货币。既然从旧有物的上面去挖掘数据,又去创造新的物转而去挖掘数据。(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从应用和消费的角度已经是过剩时代。而在生产力不断进步的情况下,这种过剩的危机倾向会一直存在。所以依靠生产旧有物(产品),会永远面对过剩危机,并得到的交换货币也会越来越少。)
此刻,劳动的概念也同现在的时代不同了。(在之前回帖中我有写过劳动概念的分析)。
这多么像历史上的人类在追求黄金的行为!
由此数据推动人类劳动的时代就开始了。而货币这个功能被消灭了,再次回到行使主要的交换功能上。
有点长了,下文写第三步,,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数据社会的一些推演逻辑
🙂关于石墨烯传感器的信息 4 old 字652 2019-10-26 07:28:09
🙂我个人认为数据要成为商品需要解决可信性和所有权的问题。 6 聊无 字1378 2019-10-19 23:20:01
🙂回答 2 old 字3326 2019-10-20 03:44:04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