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病毒战常态化&改革的下半场 -- 达闻奇
〇、 现在处于什么阶段
开宗明义,疫情的爆发期已过,目前处于二次扩散期。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多点开花,向周边蔓延,由于安全的地方越来越少,造成剩下的人也没有地方可去,于是自我隔离成了大多数人的选择,抢购潮四处爆发。
就像一块石头投入水面一样,中心的波浪一圈圈荡漾开去,碰到岸边后又反射回来,反复叠加,不断激荡后可能形成一个新的波峰。熟悉的人知道,这就是海啸。
一、悲剧与笑剧
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说,黑格尔说过,历史上任何重要的事情都发生过两次。他补充说:第一次是悲剧,第二次是笑剧。
十七年前的那场记忆已经疏远。尽管当时的信息渠道已经现代化,但跟当下还是无法相比。
耐人寻味的是,在更发达的资讯条件和民众参与度下,新冠疫情呈现出了更加难以一言蔽之的复杂格局。以湖北F4为代表的部分官场生态,使抗击疫情的第一阶段充斥着笑剧的色彩。而从领导层的不断发力,和全国人民驰援武汉的不断投入,努力使这场疫情最终不沦为闹剧。
二、太平盛世与常规思维
生活在经验里 直到大厦崩塌
一万匹脱缰的马在他脑海中奔跑
如此生活三十年 直到大厦崩塌
一万匹脱缰的马在他脑海中奔跑
——《杀死那个石家庄人》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生活在太平光景已经太久了,几乎已经忘了,升斗小民,小富即安,优哉游哉,老婆孩子热炕头这样的生活,在历史上大部分时候都不是常态。
这次疫情充分让我们体会到,生活中那些曾经触手可及的安逸和满足,是多么简单而又多么脆弱。当出门不再随处有小饭馆可以坐,京东快递不再是当日或者次日达,说走就走的旅行也成了泡影,那些我们熟悉到几乎觉得已经固化的生活,忽然一天就灰飞烟灭了。
进而,那些支撑我们生活的重要信念开始动摇。当然,很多人还没有从这场疫情中反应过来,潜意识里仍然觉得,事情过去以后一切还会恢复原状,车照跑舞照跳,就跟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
而事实上,我们已经回不去了,就像注射过疫苗的身体里永远伴随着抗体一样,自然界中的疫情也许会烟消云散,但脑海中的疫情就如同潜意识一样,会一直伴随着我们。
有人也许觉得这是危言耸听,不信看接下来,GDP还会继续保6,电影院也还在努力创造七百亿的票房,各种建设目标和建设任务也仍然会不断上马。
然而,事情不会再像过去那样。
三、建制论与功能论
经常看到这样的言论,比如:体制的事情你不懂,或者你缺少的信息太多了。
这样的言论可能把体制当成了牛顿力学,或者客观真理那样的存在,必须认识清楚了才能有资格谈论相关的问题。
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建制思维。他们认为,体制中蕴含着很大的道理,或者说体制本身就是道理,你只有按照体制的逻辑和法则来理解体制才是可以的,不能有丝毫的“轻慢”或者“僭越”。
这种思维忽略了,体制本身也是在历史中发展,不断被建构完善的。如果按照建制化的思维来理解体制,必然形成一种教条主义或者神秘主义的范式,并且非常容易堕入既得利益的捍卫者。
而功能论思维认为,体制最终也是建立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如果体制本身不能有效解决问题,甚至本身成了问题,那就应该以不断发展的眼光来对待体制问题。
而目前很多建制思维的秉承者,没有意识到这种思维的来源,实际是上层政治实体间长期博弈、不断反复龃龉而建构的一种不稳定的平衡态。
《人民的名义》中的政治菜鸟祁同伟,曾经跟他的老师高育良提过这样的问题:他们这么搞(指“汉大帮”和“秘书帮”之间的针锋相对)不是破坏了汉东政治生态的平衡么?
高育良书记恨铁不成钢地说:平衡是相对的!
相对的平衡只会在一种情况下出现,就是对立双方都没有必胜的把握。一旦任何一方认为自己必胜或者必输,都会有人铤而走险,做出任何一方都无法预料的事情来。
而当下,正是这个节点不断临近的号角。
四、孤家寡人与无人可用
我提出今上“无人可用”这个论点后,引起了很多讨论,有的人认同,有的人怀疑,有的人耻笑,有的不置可否。
事实上,我提出这个论点并不像有些人想的,是为今上“开脱”,或者有什么颂圣的目的。
这其实基于一个很简单的事实,就是到底有没有人可用,关键看这个“用”是什么。
如果只是想享受更多人的拥戴,所谓“把自己人搞得多多的”,那么并不需要费什么力气,只要多搞搞宣传,派发一些好处,那么应者云集山呼万岁都不是难事。
或者像486一样,栽培幼苗试图江山永固,这也可以成势,尽管这并不能成为“志向”。
今上的志向远大,很多人都看出来了。但关键在于,有多少人理解他的志向,就不得而知了。至于能够心领神会的同时还能具备相应的能力并且愿意为之奋斗,那就更是凤毛麟角了。
其实一个很容易参照的对象,就是毛时代。毛最终也没有找到完全符合他心意的接班人,对于毛来说,他的后半生何尝不是“无人可用”?
而当下的一部分舆论,对于领导人“有志向”这点,常常抱着揶揄的态度。这是非常让人深思的。
与之相对应的,是一部分非常喜欢用“表现”来作为衡量领导人的标准。这恐怕是把评价自己或者学生时代的标准用到了领导人身上了。
领导人是不能完全用“表现”来衡量的。比如川普,从各个方面来说,他的“表现”都不像是大家印象中“正常”的领导人,甚至不断被人拿来当做讽刺和挖苦的笑料。很多人认为川普根本“不懂”,也不配做一个领导人,更何况是全球第一强国的总统。
然而回过头来看,你会发现川普这个政治素人却几乎履行了他竞选时的所有口号和承诺,比起之前历任开惯了空头支票几乎不打草稿的美国总统来说,川普的表现几乎是学霸水平。
而作为与川普“拥有良好私人关系”,并同为领导人的今上来说,不将他作为对标的对手和队友是不可能的。
而川普的运气显然比今上好的多,并且主动性也要强一些,看出今上整顿内政的空虚软肋期,“毅然”出手发动了贸易战,打得整个国家上下措手不及。好不容易缓过气来,却又迎头碰上了新冠疫情。
所以现在要说今上有孤家寡人之感,恐怕并非虚想。有人嘲笑,觉得这不过是要饭的想象皇上的感受罢了。其实真正的点在于,而今的很多人,觉得今上的志向跟他们无关,甚至很多体制内的也是如此想法。
这才是最让人觉得悲凉的。
五、病毒战常态化
这次疫情动用了前所未有的资源。湖北武汉在从中央到地方投入如此之多的资源和人力,甚至部分军管的前提下,仍然状况百出,基层失范的威胁已经成了众人头上笼罩不去的阴云。
接下来,可能我们要经历一段与新冠病毒长期共存,并且从上到下随时保持战时应急状态的时期了。
承平日久,很多人不习惯上紧了发条的状态。但我之前也说了,目前的情况是平衡正在被打破。因此保持一种随时应战的状态,恐怕才是最安全的。
而这种战争常态化的状态,无疑会冲击当下以GDP和金融驱动为核心的经济模式。
而我们的官员和城市化建设者们,能不能从这个思维窠臼中及时转变过来,是当下面临最紧要的考验。
六、改革的下半场
四十年改革开放,三十年太平盛世,足够几代人成长了。
而疫情的发生,意味着这一轮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潮,正式进入了下半场。
臧也罢否也罢,前三十年也罢后三十年也罢,事实上我们不可能回到过去,也不可能彻底否定任何一个三十年。
然而,过去那种普遍以“要素增长”为核心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可避免地遇到了瓶颈,并且不是中国一家如此。
事实上,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中国以一己之力推动以美国为首的全球化的过程。
而这个游戏,美国人自己已经不愿意玩下去了。而今中国接过了全球化这杆大旗,试图将歌继续唱完。
当下世界各地,似乎都呈现出一种保守主义和地方主义重燃、全球化退潮的态势。几乎只有中国仍在不遗余力地力挺全球化。
新冠疫情无疑是对这种呼声的当头棒喝。当然,面对疫情,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值此关头,也是中国再一次输出中国意识和中国能力的机会。危当中蕴含着机,这是辩证关系的再一次体现。
只是,经历了那么多次折腾的中国人民,不知还有多少心力和情绪能够被拿来消费了。而这轮疫情过后,可以想见各地方政府以保增长保业绩为目的的大放水和基建又将卷土重来。
这种情形,让我既期待又不忍。期待在于,我想看看已经被一再透支的中国人民,究竟还有多少潜力能被发掘。不忍在于,我不想听见最后一枚硬币落在罐底的声音。
疫情已经逐渐被控制,此时也不宜说一些丧气的话。就让我以官方声音中的两句话来作为结尾。恰巧,这两句话都与同一个人有关:
一, “办法总比困难多。”
二, “危机只有发展到最困难的阶段,才有可能倒逼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病毒战常态化&改革的下半场
🙂20年春,有点悲观啊 3 田昭明 字99 2022-01-09 09:00:51
🙂是无人可用还是没有识人之明? 2 patrouille 字72 2022-01-07 03:38:13
🙂长征时20几岁就可以做师长军长,指挥千军万马 Deerlakor 字710 2022-12-14 22:14:28
🙂不让你用,会识人又咋啦? bluestarry 字0 2022-01-07 14:56:50
🙂连用人的权力都没有,也就不用干了,赶紧走人。 patrouille 字0 2022-01-08 11:42:49
🙂准备放大招 5 达闻奇 字885 2020-03-11 03:18:20
🙂这啥大招?小心挖倒自家墙基 bluestarry 字0 2022-01-07 14:5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