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新冠疫情下的世界体系划分 -- 范进中举
宣德年郑和第七次下西洋后,大规模官方出海此后的封建时代基本绝迹。郑和模式靡费国库不可持续本来不用太多争议。但是引起后人感触的是唐朝以来的出海海图等资料尽毁,现在看也为之扼腕。传统说法,干这件事的是后来的名臣刘大夏。刘大夏称为名臣,在扼守宣大确立明朝中后期对北元基本格局。前文提及,宣大防线一度吃掉了明朝军费三分之二。至此之后,北方蒙古各部再土木堡之后再也没有构成对明朝政府战略威胁。这有点类似清末海防与塞防之辩论。不过清末有明朝教训在前,也就是没有二取其一的偏废。虽然,现在考证中 刘大夏背负毁弃官方海图的罪名实际是替人背锅,但是构建我们航海时代最辉煌篇章的海图资料积累毁于宣德到成化这一代明朝官员则是不用多少质疑的,这是闲话下面是比较难回复的部分。
比较难表达的部分因为涉及自己和朋友们讨论中的互动,涉及范围比较多。有些甚至超过了文章主旨的范围因此不好处理。裁剪多失去朋友们观点的精髓,说少了避免避免喧宾夺主。这部门引用讨论中的一个观点就是,清在弱势中保留的制高点实际也是为后世反攻埋下的战略伏笔。直接的理解伏笔,就是隘口在我易守难攻以点带面。后世直接收益之一,就是某关隘在我国控制下,敌对势力为了绕开回廊需要转进2000多公里。部分地区在建国后,从历史上的与边境国共险到全据险要乃至有关国家首都都在我们增程火炮直接打击范围之内以至于我们调动一个建制对方往往增兵数十万以防备万一,所谓战略要点控制权在手优势尽显。但是即使回到康熙时代的生产力条件,那时候在明末由于已经通过福建林氏先在福建浙江以南部分地区试种之后开始普及。而土豆种植虽然在万历年已经引进中国,但是那时候土豆多为皇家观赏植物直到明朝灭亡。土豆开始推广种植,最早记载在康熙21年有关农业书籍中。但是无论番薯还是土豆因为技术条件难以保存,真正对人口结构够重大贡献的玉米是在雍正时期开始普及的。那之后,中国人口一举在乾隆时期突破明的两亿多上限进入四亿平台,这就是乾隆时期对准格尔定鼎全功的基础甚至也是乾隆时期十全武功打遍周边的经济基础。这里还要补充两部分对人口提升有关键作用的技术推广,一个是江南开始在雍正时期普及连双季稻北方跌停玉米与南方的双季稻共同构建了四亿平台人口的粮食基础。另一个是清朝乾隆四年钦定的汉医从书,包含了种牛痘防治天花等医学成就,也为人口基数的安全提供了坚实可靠的保证。
这里还要梳理下满清摊丁入亩前后的变故,先说康熙时期。康熙从少年天子时期就是个不畏艰险敢于迎难而上的雄才大略的君主。但是从前文中提及的人口基础的经济比重康熙初年与明中晚期相当同时虽然汲取了明朝的教育。但是,满清八旗权贵侵蚀国家财政的问题开始彰显。加上上面段落提及的保障人口基数上平台的各要素没有来得及在康熙年以竟全功,所以康熙在早期中期武德鼎盛中,也一度走到国家财力枯竭的境地。因此才有康熙晚年的宽纵,明为宽纵官员与宗室以及旗人贪腐聚敛实际也是修生养息的需要。直到,准格尔再次崛起这宽纵重新调整为为用兵筹款,但是此时康熙中期之后的权宜政策已经积重难返。这里就遇到满清走向拐点的核心国策调整,满汉民族政策。这里说个大略,不然很容易出纲。对比康雍乾三代,尤其康熙末年九龙夺嫡背景下实际是以皇族亲王为核心控制中央政权的共治。到夺位中胜出的雍正,在国家财政角度重大调整不只是推行摊丁入亩的重大改革,包含对康熙朝重用的满清重臣尤其皇族重臣的压制。其中雍正初年的一件事对宗室影响巨大。这件事就是,雍正以康熙十六子继承庄亲王封爵。前面提及的满清宗室聚敛,康熙年庄亲王两代人聚敛白银超过120万两。这继承无非是以亲王藩库以充国用。同样被压制的八旗诸王,即使到了乾隆四年依旧有,废太子胤礽之子弘皙串通宗室的逆案。此案栽进去的宗室王爷牵连甚广,甚至前面提及的过继承爵的庄亲王允禄都被牵涉其中罢免官职。雍正乾隆抑制八旗宗室的政策,虽然符合历规律既重用汉族官员。但是,也导致八旗制度本身的废弛。到乾隆十全武功用兵主力,那时候已经是大清绿营了。前面说的难点和容易超纲,也在此节。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6 层
🙂崖山海战的时候应该还不知道有吕宋岛吧? 1 贼不走空 字0 2020-05-06 05:01:50
🙂有个姓陈的宰相建议跑去泰国 1 北纬42度 字45 2020-05-09 16:04:52
🙂知道也没用 15 孟词宗 字1017 2020-05-06 18:16:10
🙂这块不太好回复 拖到今天见谅
🙂微博上根据万国堪舆图是中国作的 1 天涯无 字386 2020-10-13 04:27:25
🙂有传言说,大小金川之战时, 7 绝对不是白领 字289 2020-05-07 06:16:08
🙂讲得好 2 无聊小小 字240 2020-05-06 07:45:06
🙂是中国版图的前提是后面的辛亥革命和宣统禅让 8 龙眼 字525 2020-05-05 13:4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