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金风玉露一相逢,便去向、人间无数 -- 桥上
“驰”和“验”的部首是“马”,也就是“馬”。关于“馬”这个部首,《王力古汉语字典》总结:“馬部的字,绝大部分跟马有关,有关马的名词居多,其次是马的动作及人对马的动作,有关马的形容词极少。与马毫无关系的字很少,一般是兽名。有些字看来与马无关,细分析还是有些关系。”。
以“馬”为部首的常用形声字有二十二个,按《王力古汉语字典》的分类,其中包括:
(一)有关马的名词,有“驹”、“骆”、“骏”、“骄”、“验”;
(二)有关马本身动作的动词,有“骇”、“骚”、“腾”、“冯”、“驶”、“驮”、“驻”;
(三)有关人对马动作的动词,有“驱”和“驰”,以及“驾”、“骑”、“骗”、“驯”;
(四)有关马的形容词,有“驳”;
(五)与马有间接关系的词,有“驴”和“骡”,以及“驼”。
“马”这个部首,通常在形声字左侧,例如“驰”和“验”;但也有在右侧的,例如“冯”;还有在下方的,例如“驾”;更有在右下角的,例如“腾”。
用“马”当部首的字挺多,难免有些字闯进了别的部首管辖的地方。好比“驱”,“驱”的虽然是“马”,但“敺”的时候也需要手里拿着鞭子,于是,“驱”就有了以“攴”为部首的异体字“敺”。又好比“驯”,“驯”的虽然是“马”,但“训”的时候也需要说话,于是在古时候,“驯”就曾经和以“言”为部首的“训”是同一字。再有,因为“马”这个部首也可以当别的四条腿动物的部首,于是那个“骇”可以指四蹄皆白的猪,但毕竟“猪”有个更正宗的部首“豕”,所以这四蹄皆白的猪,正字还是“豥”。其实“猪”字本身正字也该是“豬”。
咱们接着说“马”。“马”,不但是常用部首,还是常用声符,用“马”当声符的常用形声字有:“吗”(má-mǎ-ma)、“妈”(mā)、“玛”(mǎ)、“码”(mǎ)、“蚂”(mā-mà)、“骂”(mà),都发ma这个音。
“馬”,《说文》说是“象馬頭髦尾四足之形”。就是说,“馬”字的图形是一张“馬”的简笔画,画里画了马头、马鬃、马尾、和四条马腿。不过从下图中左上角“馬”字的图形看,其实古人在图中只画了两条马腿。用两条腿代表四条腿,也是简笔画的常态吧。另外,这张简笔画里的马头也是用一只大眼睛代表的,就和很多字里边的人头用眼睛代表一样——这事我在前头《31:顶,顿》里提过,也有图,您不妨再去瞧瞧。
下面图中我还贴出了包含“馬”形象的“𩡧”(huán)字(“馬”右侧)、“[𩡧*一]”字(“𩡧”下方)、“馽”(zhí)字(“𩡧”右侧)、“驫”(biāo)字(“馽”下方)的图形。再就是包含各种四条腿动物形象的“犬”字(右上角)、“尨”(máng)字(“犬”下方)、“狩”字(“驫”下方)、“犾”(yín)字(“狩”下方)、“豕”字(“狩”左侧)、“豸”(zhì)字(“豕”左下)、“鹿”字(“馬”下方)、“廌”(zhì)字(“豕”下方)、“麑”字(“尨”下方)、“兔”字(“豸”下方)、等等诸字的图形。在这些图形中,也都只画了两条腿,也还有用眼睛代表脑袋的,您可以找找看。
然后说“驰”——“馳”。
“驰”,意为马拉着车快跑,之所以扯上车,是因为人们一开始利用马并不是用来骑,而是用来驾车。例如并驾齐驱,自然是驾车奔驰,例如著名的田忌赛马,其实赛的也是马拉的车。
至于“馳”为什么没用“車”当部首,我觉得是古人知道这里头实际在动的毕竟还是“馬”。
《诗经》中这种快跑的例子有:《鄘风•载驰》“载驰载驱,归唁卫侯”(《诗经今注》 高亨 注 (p 076)),《小雅•鹿鸣之什•皇皇者华》“载驰载驱,周爰咨诹”(《诗经今注》 高亨 注 (p 220));
《左传》中的例子有:《宣十二年传》“遂疾进师,车驰、卒奔,乘晋军”((p 0737)(07120209))(066),《襄十四年传》“与士鞅驰秦师,死焉”((p 1009)(09140302))(100);
还有《庄子外篇-秋水第十七》中的“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
都是马拉着车在“驰”。
后来自然也会扩展移用,好比我们现在说奔驰,说心驰神往。
“馳”,《说文》说是“从馬,也聲”,就是说“也”是“馳”——“驰”的声符。“也”这个声符能发十二个音:chi、de、di、duo、she、shi、ta、tan、tuo、xie、ye、yi,其中主要的就是chi。能发chi这个音的声符虽多,但主要的还是“也”。
下面是(自上而下)“他”、“拖”、“驰”、“施”之读音变迁,据王力《汉语语音史》推拟。这四字的声符都是“也”。其中“他”和“拖”直到现代才分道扬镳,而“驰”和“施”也一直不即不离:
“也”这个字,王筠《文字蒙求》说是“古匜字”,容庚《金文编》又说“与它(蛇)为一字”,《说文》却说“女陰也。象形。”。无论如何,这些都和车马无关,看来“馳”——“驰”是个单纯的形声字。
上上图中贴出了“也”字(左下角)和“馳”字(“也”右侧)的图形;另外还贴出了下面会说到的“僉”字(“馳”右侧)和“驗”字(“僉”右侧)的图形。
下面图中是一只“匜”——叔上匜,图片出自《西周叔上匜》,“也”字图形中到底画的是不是“匜”,您可以据图覆“验”:
下面就说“验”。
“验”——“驗”,《说文》说是“马名”,但这一义项早就无人使用,现在已没人知道这“驗”指的是什么“馬”了。而《玉篇•马部》中又说“驗,征也,证也”,这才是后来“驗”的主要义项。这“征”和“证”的例子有:
《孙子兵法•用间第十三》:“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孙子译注》(p 092)李零(130100));
《庄子杂篇-天下第三十三》:“以法为分,以名为表,以操为验,以稽为决,其数一二三四是也,百官以此相齿。”;
《吴越春秋》:“王欲试之,其验即见。”;
《吕氏春秋•季冬纪第十二》:“上揆之天,下验之地,中审之人,若此则是非可不可无所遁矣。”。
“驗”,《说文》还说是“从馬,僉(qiān)声”,那么“僉”——“佥”是“驗”——“验”的声符。“佥”这个声符能发五个音:jian、lian、qian、xian、yan,其中主要是jian,其次是lian。同时能发jian和lian这两个音的有常见声符“兼”,和“佥”这个声符很像。
下面是(自上而下)“佥”、“俭”、“剑”、“险”之读音变迁,据王力《汉语语音史》推拟。这四字的声符都是“佥”,而且韵母部分是相同的,只是韵尾在元代以前都是m,是所谓闭口音,今天在普通话里已经没有这种音了:
“僉”,杨树达先生《积微居小学述林》以为从“亼”,从“吅”,从“从”。“亼”训“三合”,“从”从二人,“吅”从二口,“人各一口,二人二口,二口相合,故为僉也。二口犹言多口,不必限于二也。”。因此,“僉”字《说文》说“皆也”。无论“三合”而为“集”,还是“皆也”,都和“征也,证也”没啥关系。照这么说,“征也,证也”的“驗”,也是个单纯的形声字。
————————————————————
下面是9个以“也”为声符的常用字以及1个原来以“也”为声符的常用字,再下面是“也”这个声符能够发的12种不同的声音:
也yě他tā地de-dì池chí弛chí她tā驰chí拖tuō施shī
虵shé(蛇)
chi、de、di、duo、she、shi、ta、tan、tuo、xie,
ye、yi。
下面是“佥(僉)”和9个以“佥”为声符的常用字以及1个原来以“僉”为声符的常用字,再下面是“佥(僉)”这个声符能够发的5种不同声音:
佥qiān(僉)
俭jiǎn剑jiàn险xiǎn捡jiǎn验yàn检jiǎn敛liǎn脸liǎn签qiān
礆jiǎn(碱)
jian、lian、qian、xian、yan。
下面是23个以“马”为部首的常用字,以及以“也”为声符且不含50个常用部首的3个常用字:
马冯驮驯驰驱驳驴驾驶驹驻驼骄骆骇验骏骗骚
骡骑腾
也弛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