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怕富不怕穷 -- 给我打钱87405

共:💬207 🌺363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很多时候的补充

这些其实是最基本的。不管是中(周而不比),还是诚(毋自欺也),还有那些逻辑。这也是古代的常识。就像一些现代学者觉得根本不用讨论逻辑一样,这实在只是常识。问题只是有人故意混淆。

一个常识问题,要怎么才能说清呢?所以就显得特别困难。几乎要建立完整的意识体系。或者要展现那种生活(存在)本身,才能够真切的说清楚。也就只能到人的生活中去,只能是在具体的情景和境遇里。

这说的像是禅语,但的确近似。我觉得最尴尬的是,思想史,其实从来都不存在。是说那种线性发展、层层累积的意识体系。对于强调谱系、传承严格的来说,这当然是事实,但绝非全部。或者说,高峰耸峙,锁链其间。前为思想,后为传承。两码事。

甚至会变成这样,后世不断发展的东西,不过是一再回归本意。就像解释体系,只是自圆其说。可是自圆其说根本就不重要。重要的是行。或者说知行相随,本迹合一。理论发展固然有其好的一面。可是只要有基础就足够了。不需要一再深化,构建出逻辑大厦。

从另一面讲,所有大厦都可以压缩简化。就像古代的经书和诗句。几句就够了。所需要的,并不是一个完整的解释体系,而是提供解释的基础。比如基本的思路和方向。这也是为什么小学通义理。

谢赫六法二十四字。绣谱纲目,四十多字。已经足够了。当然最直接的还是三字经、千字文,千余字,道尽一切。这就像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理事物可以自行展开和延续。重要的是找出自己的路。

所以常识是不需要解释清楚的。因为总能够解释清楚。这不是说应该回归古代的思路,制造一些句子和文本。也不是说,不需要解释和发展。而是说,很多时候要有概括能力。不要像某些学术一样,在自己的概念里打转。

自己就是如此。为了解释一个常识,发展和结用大量概念,还不如以前随便回复的。即便是造作和借用那么多,总结和真的说的时候,有用的就一两句而已。真的是无话可说。

不管是文本还是学术,第一步,删掉九成文字……

问题解决。

---

这是前两天写好的,但是因为回答别的没写完。而且很容易和自己用四字组句的做法混淆(那只是一种偏好)。

其实这里的用“对象逻辑的问题”来说很简单,那不就是待待无穷吗。永远也说不完。所以才要冥迹归本。也就是编号兄的要从局部返回整体。只要知道这种思路就够了。

这也是为什么要删掉九成。只要明白那种意识,有点原始材料,人家自己就得出结果了,根本不需要说那么多,规定那么多。那些完全就是无用的。

也就能够明白为什么有些作品(人)逻辑那么完美,事无巨细,什么都没落下,却让人糊涂了。因为人家早明白了,只是不知道为什么说这么多,然后想要明白为什么。

所以最难的是告诉别人这种思路。有些人不用告诉,他本来就知道。有些人迷宫里走了太久了,有点不好出来。

问题也就回到了,该怎样提供一个〔中介〕身上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