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越人语 -- 商略

共:💬218 🌺78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越人语 | 莫知莫觉

莫知莫觉

王倪是个莫知莫觉的人。齧缺去向王倪请教,王倪不但一问三不知,而且四问四不知,齧缺就跃而大喜。另一个聪明人蒲衣子说,莫知莫觉的最高境界,要像太昊那样,“其卧徐徐,其觉于于,一以己为马,一以己为牛”,就是安闲自得地莫知莫觉。

混沌也莫知莫觉。儵和忽来作客,他招待得很热情,热情得他们都不好意思了,决定花七天时间还礼,给混沌凿出七窍让他变伶俐,不料凿好七窍,混沌就被他们凿死了。

这两件事记载在《庄子·应帝王》里面,一头一尾。庄子是我最佩服的聪明人,我相信他的话,莫知莫觉比机巧更符合养生之道,莫知莫觉的人装伶俐,那是会死人的。

“莫知莫觉”是一句责备人的话,说一个人木头木脑的,感觉迟钝,反应缓慢。有一个引申出来的意思,是不明白、不懂得、不理解应该明白、懂得、理解的事物道理。

也许从来没有人像阿云那样,得到过这么多“莫知莫觉”的评价。阿云是我的同学,智力不佳,算术尤差。他长到十六七岁,还无法一数到十。他一直在小学一年级,从没升到过二年级。下课了,我们有时会在边上等他写作业。每次他低着头顿住了笔,意思就是:7字怎么写?这时我们就说:“一把锄头。”于是他在作业本上写出一个7。

长大后,他的反应还是很迟钝,说话也结结巴巴的,半天听不懂他想说什么,“莫知莫觉”这四字评语,就不可避免地落到他的头上,一天会得到好几次,不管他在不在场。我觉得他的结巴不是天生的,而是因为经常遭到“莫知莫觉”之类的评价,变得极度缺乏自信,才“三思而后言”。

我也经常莫知莫觉。读中学时,有一次在食堂打开水,我的脑子里不知道在想什么,或者什么都没想。开水打回去后,才从别人那里知道,当时水还没有烧开,食堂阿姨在一个劲劝我别往热水瓶里灌,都已劝得发怒了。我这才回想起来,打开水时候耳朵边确实很聒噪,我却一句话也没听进去。

阿云这样子,其实谁也不好意思欺侮他太过,总会适可而止。他心情好,也安闲自得地莫知莫觉。可是他受骗太多了,不免心有余悸,有时候就会对别人的话表示怀疑,那就是装聪明了,就会挨骂挨揍。

“装”是有学问的。宁可装笨不可装聪明,聪明人明白这个道理,常常费尽心思,死活要将自己弄得莫知莫觉的样子,孙膑装疯,司马懿装病,阮籍装醉,这些独门武功都代有传人,装傻是情场的常规武器,许多动物还与人一样,精通一项保命绝技,装死。

人在世上混,真正的莫知莫觉是不值钱的,装出来的才值钱。老子说了,大巧若拙。

吾乡方言,莫知莫觉的读音如“木子木阁”。

方言中还有一个骂人的词,叫“木主”,意思是某人就像木主一样,是木头做的,彻底的“莫知莫觉”。“主”字老一辈人也读作“子”,我们这一代则读成“举”。木主是供奉死人的牌位,又叫牌位木主。骂人“牌位木主”,比单单骂“木主”要严重得多。“牌位木主”有时也说成“呆头木主”或“呆大木主”。方言中“大”字读音如“惰”,和“头”字的读音有点接近。

“莫知莫觉”四字,南北读音区别最大的是“觉”字。

北方话念“觉”字时,嘴唇扁扁的,声音有一个向下弯的过程,听起来似乎是一种经过思考、疑惑之后的判断,这样反而有一些斩钉截铁的坚决。

南人念“觉”如“阁”,有些奇怪的效果,如“阁得”,在我个人的经验中,好像就是脑子里“阁”一声响而已,仿佛两头羊的角碰在一起,非常直接。“角”字我们也念“阁”。

“莫知莫觉(木子木阁)”的阁,发音也这样,一点不转弯,非常直接,有时候甚至有一个向上抬的过程,让人听起来是一种居高临下、不容置疑的判断,根本用不着讨论。

所以我“阁得”骂人“莫知莫觉”,用吾乡方言较合适,骂得也顺畅,像吃炒黄豆一样“个落落”一片声响。用北方话就不大像骂人,青蛙似的跳一下又跳一下,有些酸文假醋的意思。

通宝推:大眼,钓者任公子,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