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农村”包产到户“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了吗? -- wgg0504
这两天看到河里又讨论”包产到户“问题了,到底促没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些想法,简单说一下:
1、背景:70年代初生人,辽南农村。父亲先后是生产小队农村技术员,生产大队技术员,包产到户后是村长,乡里的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乡里农村工作人员。我对”包产到户“对我们这农村的影响的相关材料和看法主要来自父亲,自己的感受不多。
2、包产到户前的(70年代到80年代)农村生活状况:记得小时候在我钱门前的大树下,挂着一个大钟,每天早上,生产队长召集队员一起开会,分配工作任务,统一干农活。冬天主要修水利设施,翻地等,其它季节干些时令农活。70年代到80年代初,农村年轻人多,一起干活,辛苦归辛苦,好像也挺有意思的,挺有朝气的。不像现在,村里基本没有年轻人了,种地的都是50岁以上的了。每年秋收后,生产队统一发粮。那时侯,粗粮多,细粮少。粗粮主要是玉米,细粮是大米,白米饭平均两天能吃一顿,天天吃苞米饼子,小时候不愿意吃,拉嗓子,白面很少,一年吃不了几次。生产队有结余,每年一家4口人能分个百八十块,按工分结算。听父亲讲,水稻亩产好像是400到600斤,不太确定。
2、包产到户后的变化:体会很深,能吃上大米饭了,香。82年还是83年,家里结余近300,父母高兴坏了。这时的水稻亩产应该是600到800斤了,确实促进了生产的发展。这个状态保持了一段时间,村里每家的活钱多了起来,有钱的人家都可以买电视了,我还记得一个11寸的黑白电视摆在院子里,围了好几十的老老小小一起看,那时候眼睛都好,多远都能看清楚,就是雪花有点多。但是接着就变化不大了,我父亲当了村长,办了一个纺织厂,村里的小姑娘小伙高高兴兴的去上班了,但是好像产品质量不太行,没干起来,后来一个家伙承包了,又变成了制球厂,后来他发财了,但是这个球厂,也害了一些乡亲,好像是用的胶,危害太大,有的女员工生的孩子有残疾。总的来说,包产到户的作用释放完了,又没有啥办法了。
3、包产到户后为啥亩产提高了?我问过父亲,他说主要是技术提高了,种子好了,化肥跟上了,亩产上来了,跟包产到户有点关系,不是很大。我想可能此看法跟他是技术员出身有关。父亲讲,水利设施还是吃以前的老本,将来是个大问题。2000年以后,国家好像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了,财政拨了一些钱,进行基础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钱了,肯定有改善,虽然有些跑冒滴漏。
4、包产到户的作用。我瞎琢磨,包产到户的大作用不是在农业和农村上,而是释放出了海量的劳动力,同时是没有组织的个体,没有议价能力,直接推动了低端制造业的发展,包括建筑业。没有民工,就没有我们的今天。这是国家的大棋。工业发展了,能力有了,我想应该回报回报农民和农村了。从这个角度看,确实促进了发展。
5、如果不包产到户能怎样?以村为单位组织农民集体进入市场竞争,发展工业?发展特色农业?不知道。大家可以畅想。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农村”包产到户“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了吗?
🙂包产到户就是把农民从集体中解放出来 3 常挨揍 字151 2021-12-26 08:38:17
🙂想起看到过一种的说法 3 五年论剑 字431 2021-12-20 14:52:37
🙂你这里几个概念有点混 4 假日归客 字813 2021-12-20 15:19:59
🙂是说政策实际均有挖墙脚 1 五年论剑 字431 2021-12-20 17:49:40
🙂包产到户和取消人民公社相当于一次减税 1 真理 字27 2021-12-20 11:05:29
🙂中国历史上大多数时间都是包产 9 白马河东 字470 2021-12-19 05:22:17
🙂请问在什么地区直接退到全凭人力的生产模式 7 假日归客 字1813 2021-12-19 15: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