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民族音乐点滴 -- 黄序

共:💬44 🌺34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续5】那些歌

小时候听过的歌儿不少,大量的群众歌曲和民歌。其实很多时候是单位学校的大喇叭在放,作为日常活动的背景音乐接收的,久而久之很多曲调就刻在脑子里了:

《北京有个金太阳》

《毛主席来到咱农庄》

《翻身农奴把歌唱》

《乌苏里船歌》和《新货郎》.....

改开以后这些歌曲就被认为不合时宜了,除了一些场合有群众自发传唱,正式的舞台和媒体上很少能听到见到。所幸当年一批音乐家选了不少改编成器乐演奏的版本,不至于让这些优秀作品从舞台上消失。

除了前面提到的《浏阳河》,还有《绣金匾》《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等等。

这些器乐演奏的版本当然没有歌词,有些还把曲名中的时代色彩去掉,于是《社员都是向阳花》就变成了《向阳花》:

《向阳花》

不过我本来对歌词就不太敏感,一首歌曲之所以为我喜爱,风格和旋律还是最主要的原因。而且像我前面说过的,经过优秀作曲家的加工提炼,改编版本往往能给人带来更好的音乐体验。

我虽然生长在西安,对秦腔却完全无感,倒是十分喜欢陕北道情,碗碗腔,眉户(实际上是郿鄠,按方言念是"迷胡"),还有比较综合性的秧歌剧,比如《夫妻识字》,《兄妹开荒》等等。里面有些歌词倒是印象很深刻,现在偶尔还能哼哼几句。大学期间正好同寝室里有一位同好,没事我们俩还经常对唱一段:

黑格隆冬天上

出呀出星星

黑板上写字

放呀么放光明

什么字、放光明?

学习、学习二字我认滴清

这些风格的素材构成了很多更大型民乐作品的基础,回头还会聊到。

各地的民歌也听了不少,也是曲调熟悉,歌词印象模模糊糊。有意思的是一首《采茶舞曲》还是跟着侯跃文石富宽的相声学的😁:

采茶舞曲

80年代中期央视做了一期节目叫《跳动的旋律》,加了电声的民歌联唱,不到一个小时。我把节目录下来,之后几年里反复看了恨不得有上百遍,算是打了一针booster,连歌曲之间的很多过门儿都记得清清楚楚,不少歌词也忘不了了。

印象最深的是两位CP感十足的歌手王强和黄红英,他俩唱了《小放牛》:

赵州桥儿什么人修

玉石栏杆什么人留

什么人骑驴桥上走

什么人推车轧了一道沟么咿呀嘿

赵州桥儿鲁班修

玉石栏杆圣人留

张果老骑驴桥上走

柴王爷推车轧了一道沟么咿呀嘿

柴王爷推车轧了一道沟么咿呀嘿

还有那首《对花》:

正月里开滴是个什么花

那正月里开滴是蟠桃花

岂不知那花开有多么那个大

那七月里核桃是满园子青

奇不呀儿哟,花儿红

花不呀儿哟,楞噌噌

楞噌楞噌奇不楞登噌

那正月里花儿是开哩格红

歌手徐艺唱了《无锡景》:

第一个好景致呀要算鼋头渚

顶顶惬意夏天去避暑呀

山路喂曲折多优雅呀

水连着那个山来喂,山呀么山连水呀

还有《放风筝》

三月里来耶,是诶、清诶、明耶那一雅虎嘿

姐...姐...那个妹...妹去踏青呀啊

捎带着放诶风筝呀么那一呀呼嘿呼嘿

为徐艺伴舞的是海政歌舞团的小姐姐张雁,当时是惊为天人。

嘴有点歪的彝族妹子曲比阿乌唱了《拔根芦柴花》和《三杯美酒敬亲人》,姜志唱了《纺棉花》和《采茶灯》,张德富唱了《放马山歌》,胡少峰唱了《凤阳花鼓》:

左手锣,右手鼓

手拿着锣鼓来呀来唱歌

别滴歌儿我也不会唱

单会唱支凤阳歌

乒乒乓乓一个嗨呀

嘚儿郎当漂一漂,嘚儿郎当漂一漂,

嘚儿漂,嘚儿漂,嘚儿漂、嘚儿漂、嘚儿漂、嘚儿漂、漂漂一嘚儿、漂漂漂一漂......

当时还笑话他“嘚儿漂嘚儿漂”的卷舌音唱不出来。

对了,还有一个眉眼间含娇带俏的妹子霍艳梅,唱的《绣荷包》和《知道不知道》特别好听:

山青水秀太阳高

好呀么好风飘

小小船儿撑过来

它一路摇呀摇

为撩那心上人,我起呀么起大早

也不管那路迢迢,我情愿多辛劳

前几年冯裤子拍《天下无贼》时用了《知道不知道》,改得乱七八糟😠。

嗯,还有一位我们西安的冯健雪唱的《赶牲灵》和《兰花花》:

青线线那个蓝线线

蓝格嘤嘤地彩

一十三省的女儿啊

数上那个兰花花好

冯姐曾经去我们大学演唱,唱到一半现场扩音器坏了,冯姐耐心等师傅修好以后把前面几首歌重新唱了一遍,人品杠杠的。

几年前冯姐还随陕西歌舞剧院民乐团来芝加哥演出,眼见她上了岁数,腿脚似乎也不太好了,不禁有些唏嘘。

~土鳖扛铁牛~

通宝推:天白,桥上,踢细胞,起于青萍之末,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