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整理】读书笔记之《全球通史:从史前到二十一世纪》 -- 俺是老胡

共:💬69 🌺188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朱元璋第一次科举竟然有骑马射箭算术等内容

《让子弹飞》上映好多年以后,有时间在电脑上慢慢看回放,才注意到鹅城门口张麻子的画像竟然就是那幅朱元璋怪异丑陋、完全不符合人的脸型结构的画像。大笑后与人分享,被人奚落一番,“你才知道啊,哈哈!“明朝科举以八股取士,因此无法选拔出优秀人才的锅一般的印象似乎也都是给扣到朱元璋头上。因此,在听到有位朋友说樊树志的书里提到了明代第一次科举中有算学和骑马射箭等内容,不禁大吃一惊。但是樊树志的书中没有提到来源。后来在《剑桥中国史》里看到了类似的内容:

“1370 年 6 月 5 日的一道诏旨宣布,是年阴历 8 月将开征科考。 皇帝指示,考试应该包括开始的三场: ( 1)经义和《四书》一道; ( 2)论

一道; ( 3)策一道。考试后之第五天,中式者还要经过箭术、马术、书法、

算术以及律的知识的测试。皇帝显然强烈地坚持箭术的重要性,因为他在发

布诏旨的几天以后又命令国子学生和州县学生都应该对它勤加练习。 “

可是《剑桥中国史》中所引用的来源《国榷》《明通鉴》还是比较简略。只是能看到洪武三年五月己亥下诏科举取士,洪武六年四月辛丑罢科举凡十年,直到洪武十六年二月丙申才再次实行科举,但是这第二次科举的内容中已经没有包含骑马射箭算学等内容。

清修《明史》(以黄宗羲为主要控制人暗中遥控儿子和弟子)上完全没有提到关系到国家基本人才体系的两次科举,在很多历史著作中或者完全不提有两次科举,或者是提到一下有两次科举但是不提第一次科举中的骑马射箭算学等内容。

好在清修《明史》之前,还有其他一些历史记载,在《明史纪事本末》上找到了第一次科举的以下内容:

“(洪武三年五月)己亥,诏设科取士,定科举格。初场,各经义一道,《四书》义一道。二场,论一道,诏、诰、表、笺内科一道。三场,策一道。中式者,后十日以骑、射、书、策、律五事试之。(这里的五事中也有一个策,前面的第三场也是策。我的理解是第三场这个策有可能是指策论,后面的五事中的策是指计算,因为策的含义有一个是指与“筹”类似的计算工具。《剑桥中国史》中的后五日和这里的后十日有点差别,但内容上是一样的,只是《明史纪事本末》中用的是策,剑桥用的是明确的算术)诏曰:“成周之际,取才于贡士,贤者在职,民有士君子之行。汉、唐、宋科举,但贵词章,不求德艺。前元设科取士,权家势要,结纳奔竞,贤者耻与并进,甘隐山林。自今八月为始,特设科举,务在经明行修,博古通今。其中选者,朕将亲策于廷,观其学识,第其高下而任之。非由科举者,毋得为官。许高丽、安南、占城诸国,以乡贡赴试于京师。”丁未,诏行大射礼。令太学生及天下郡县学生员皆习射。“ 《明史纪事本末》与《国榷》中的诏书内容基本相同。但是《国榷》中没有讲科举的内容,不过在同月的丁未日提到“行大射礼颁天下官吏学校”。

过了三年,取消了科举:“(洪武六年)二月甲午,诏暂罢科举,令有司察举贤才。上谕中书省臣曰:“朕设科举,求天下贤才以资任用。今所司多取文词,及试用之,不能措诸行事者甚众。朕以实心求贤,而天下以虚文应之,甚非所以称朕意也。其暂罢天下科举。有司察举贤才,必以德行为本,文艺次之。”夏四月,命吏部访求天下贤才。“《明史纪事本末》

从这个诏书上看,所司取人的效果不好,“天下以虚文应之”(这个天下是比较委婉,是天下的参加考试的人都以虚文应之呢?还是说主持选拔的人把那些以虚文应之的人给选拔了出来呢?这个主语不明确),老朱对所取的人的能力(“所司多取文词“”)和德行不满。取文词而不重骑马算术射箭等的这个主语是谁呢?我理解是所司,也就是选拔者。请河友指正。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