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讨论】征集图灵测试题目 -- 任爱杰

共:💬76 🌺268 🌵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们的所有结果都是如此。

移动平台,行为散乱,先行致歉。括号里的最后再看。

———

这是知识边界决定的,一切存在背后都有前提。

其实问题只是,图灵机是对人类行动的模仿,而且只是那些能够数学化、流程化的模仿。现在人类的价值如何出现,有各种学说,不仅是基因、神经、脑皮层里面会有,更关键的是有原初经验告诉我们什么是好,来确定什么是好。另一方面就是语义的确定。语言并不像某些理论说的可以还原为一个基本单位,因为连基本单位也是随着情境变动的(自带预设),除非能够统一人类的意识和语言。

楼下问意识是什么,我说的比较麻烦。其实意识结构很清楚,先秦就已明确,而计算机基本符合这个结构。人工智能也是如此,因为它本来就是对人意识过程的模拟,不确定意识是什么是不可能的。但它只是信息过程,目前的问题是价值、选择,也就是自由意志,这是人工智能不具备的。

这就导致,机器人本质上只是对人类部分行为和思维模式的思考,缺乏人类细致反应的基础,故而不可能拥有智能。直到机器人复杂到我们无法真正掌控为止。(信息过程就是外部交流信息、内部处理信息的过程,也就是输入→计算→输出。但这个过程整体是被给定的。)

———

题外:图灵测试其实基本推翻了,因为他限定在了语言上。而语言是有限的,除非是黑话,否则可以通过统计来趋近。我们只能玩黑话来对抗。

作为一个语言学民科,我们可以看看意识的基本结构,也就是语言哲学。

点看全图

不够精准,但理解够了。核心是现象那里。那基本就是现象学的说法。

意识行为=感觉材料+意识活动+意识对象。

感觉材料倾向于直观的感知形式,是最基本的经验材料。比如白马的白。意识活动倾向于相应的感知方式。比如白色要看。意识对象倾向于一个给定的概念,意味着相关的预设。比如白马的马。给予方式倾向于概念相应的框架,意味着完整的体系。比如动物知识。

其实这就是心学的「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比如物是我们定义出来的,所以我们可以调整定义。)

我们再来看看计算机不能完成什么部分。

感觉材料:材料输入

意识活动:算法模型

意识对象:数据类型

给予方式:系统环境

这只是大致的说法,明白即可。

比如感觉材料包括键盘、音源等常见设备,还有专门传感器等特定设备。也包括输入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数据。问题是目前的处理能力有限。因为只能对专项数据进行处理,处理图像的只能处理图像,最多加上文本。综合两个以上不同类型的少之又少。

而人类是统合的,同时接受至少六感。这还是不考虑本体感受器(位置、肌肉)和机械感受器(平衡、肺部)对人类感觉的控制。同时,人类对于以上以上四者都是随时调整的。虽然材料输入已经被人类的感知形式框住,但人类还有想象力。

还有更关键的,人工智能是无法决定给予方式的。他只能决定自己的算法模型和数据类型,就像现在的机器学习能自我更新。

这样说可能有点模糊,多说一下给予方式。给予方式其实就是逻辑。就像某一学科的专业理论。他是一个完整的规则,从内部看,我们可以根据这些规则认识和判断对象。但是当规则本身出现问题的时候,人是可以对规则进行调整的,机器做不到。

在机器那里,所有的给予方式都是不可动摇的超验存在(通过人类赋予,包括系统和软件环境)。而人类可以通过理论研究让他降级为先验预设。我们既可以研究理论,也可以研究应用。还可以短时间内联系起来验证。这是目前人工智能无法做到的。他不可能一边研究操作系统或软件环境,一边研究系统应用和具体算法。而这其实就是有无相生。(这意味着人本身就是一个先验存在,至少对于意识而言如此。即存在先于本质。)

问题在于,给予方式并不是凭空出现的。他自己也有边界,要么是人类目前知识的极限,要么是人类目前价值的极限。两者往往是一回事。因为你想要这个世界能够变成稳定可以理解,必须要让某些东西固定下来,哪怕他本质上是不断变化的。也就是,必须形成一个秩序,让整个系统可以重复表现出这种秩序,而不用在意具体条件的变动。(秩序预设了系统)

单单是具体条件的变动,机器就无法实现。自指只能有限的操作,无法统合各种类型的数据,何况像人类这样跨越几千年?

这说的其实就是价值。最典型的仁义,他是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你怎么得出什么它是什么的?这就是之前《芬奇》影评里说的善的来源问题。要么有一个超验存在,要么你可以比较得出。前者意味着什么不必多说,哪怕不是真实存在,也要求你能够自我沟通。后者意味着至少有大量机器人的说法可以比较,这等于回避了来源问题。

就别说人类目前对自己认识依然不清楚了。而机器人是人类的分有,是人类的局部,更是我们自我认识的局部。所以想要接近人类,从一开始就不可能,只能是拥有类人的表现。(何况机器还有自己的感知形式,人类不具备。)

———

简单讲,现象学其实只是意向性行为,也就是关于某物的认识。这是计算机可以做到的。真正的问题在于启明性经验,也就是价值是怎么来的。他不是固定的某物,但却可以决定物是什么,决定我们研究什么物和发展什么物。这是计算机做不到的。(这其实也是还原论和整体论之争。)

通宝推:桥上,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