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2022读书笔记之一 -- kmy1810

共:💬14 🌺177 🌵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此外,还有一个充满人情味的细节

此外,还有一个充满人情味的细节,可以十分透彻地显示出毛泽东机智过人的头脑来。

毕森在书中提到,毛泽东曾竭尽全力,劝说给我们当司机的那个瑞典人机械师艾飞·希尔,请他留在延安,负责修理和保管红军队伍中那批被国民党的炮火打得稀烂的卡车和吉普车。

艾飞·希尔是个基督教牧师的儿子。在旧中国,像他这样的人为数不少。但艾飞却算得上是个传奇色彩浓厚、经历曲折独特的冒险家、流浪汉。

他的父母是瑞典基督教路德派教会的来华传教士。艾飞出生成长于内蒙古河套地区。有很多汉族人在那一带开荒种地。当地百姓所操的方言,在其他中国人听来,是堪称粗鄙可笑的。但那种方言却恰恰是艾飞的乡音。这个年轻人极具天分,善于通过插科打诨的方式,用方言土语与人逗乐,以此博得笑声,赢取好感。

艾飞年纪虽轻,却未曾接受过完整的教育。他在中国西北部地区辗转流浪了很多个年头,曾为内蒙古和新疆一带的中国富商和军阀们驾车,也曾为斯文·赫定(Sven Hedin)的“中国-瑞典探险队”服务过。艾飞对中国边远地区社会底层的阴暗面,可说是了如指掌。无论是娼寮俗语、猜拳行令、民间小调,还是土匪黑话,他都能脱口道来。

虽然从某些方面来看,艾飞对他所身处的特殊的中国环境具有深入透彻的了解,但与此同时,他对这个社会也怀有不屑,涉嫌有点种族主义者的味道。

在表明自己的态度时,他曾这样说过:“这是一个充满欺诈和玩弄不正当手段的世界。我很了解他们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但我是个与众不同的白种人,因此总能翻倍地赢过他们。”

从社会视角上来说,我觉得把艾飞称作“游民小资产者”,会比较恰当。他对政治的了解实际上乏善可陈,其知识面充其量仅仅停留在“谁谁谁接受贿赂却逃脱了惩罚”这种水平上。但他却声称,并不喜欢共产主义的理念。他肯定拥有一种根深蒂固的直觉,因此懂得,共产主义理想将会毁掉他那种天马行空、放荡不羁的生活方式。

然而,颇为有趣的是,毛泽东主席对我们这几个美国人彬彬有礼、耐心有加,但与此同时,他却使出了浑身解数,千方百计地试图劝说这个落魄潦倒的瑞典年轻人,请他在延安留下来。

这也可以理解。美国的知识分子并不值钱,一毛钱一堆儿。新苗代代有,且层出不穷。然而,一个欧裔的汽车机械师,操着土里土气却堪称地道的乡下人口音,不但能够把那些繁琐复杂的机器玩弄于股掌之间,还能够教会你怎么对付这些玩意儿,你说他不是个宝贝,还能是什么?

我很高兴也能在这本书中记录下艾飞·希尔这位并不赞同共产主义的人所发出的真知灼见。

当我们离开延安,踏上归程之后,我曾经问他:“现在,一切都已结束了,你觉得毛泽东这个人怎么样呢?”

艾飞·希尔回答说:“我曾经见识过各种各样的人。富商、军阀、知识分子、国民党高官。但毛泽东却是我见过的唯一一个能够统一全中国的人。”

毕森描述了埃德加·斯诺是如何伸出援手,促成了我们前往延安采访的。

此刻,我怀着骄傲与悲伤交织一处的复杂心情,在瑞士的斯诺家中记下了今天这个日子。

欧文·拉铁摩尔

1972年8月于瑞士沃德省艾辛斯市

--

1937,延安对话/(美)托马斯·毕森著;李彦译.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21

ISBN 978-7-02-016012-9

--

这个中文版中有李彦写的一个后记 "校园里那株美洲蕾",有很多相关的细节,可供参考。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