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转:俄罗斯要放弃中俄CR929宽体客机项目 -- 狂草舞茅

共:💬363 🌺2331 🌵6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娘胎里毛病多正是说明需要更新技术路线

运8和运9基本上都是安12家族,尾门问题也如出一辙。这个尾门问题不仅运8运9有,或者说大部分50-60年代的苏系运输机都有因为舱段尾部压力不合理导致尾门卡死/关不上的娘胎里带的缺陷。运8/9都是逆向的安12,自然结果就是娘胎里带出来的各种卡死。这就是逆向抄袭,抄的对象还不对,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结果。

新舟60的起落架问题也可以说是一种从安24娘胎里带出来的设计缺陷。

你搜事故报告会发现,目前绝大部分的起落架事故最后都证明是飞行员操作失当。

问题来了,什么产品会让这么多飞行员都操作失误?答案很简单。

根本不是起落架的问题。而是新舟60操作极为反人类。

且不提安24系列娘胎里带的先天设计缺陷导致重心设计偏后使得飞机操纵较为困难,而且一个民航机竟然带反桨设计,什么概念呢?就是这个飞机可以给你在空中玩出一个操作失误就能弄出6000英尺/分钟的下降率的绝活。

体现在印尼事故时,就是落地甚至高达4.98G,这个速度下什么起落架也给你拍烂了。随便搜一下就会发现这飞机动不动就拍出个5G往上的落地,如果不是军队里出来的老飞,这一系飞机根本就是飞行员杀手。

新舟60把安24家族这套垃圾整到了勉强能用的水平,带到了不属于它的高度。

说人话就是,这个系列的飞机根本不是给人开的

中国民航对于安24/运7深恶痛绝不外乎如此。

接手的安24事故率高达22%,32架飞机摔了7架。机毁人亡一等事故5次!这可是以安全性著称的中国民航!

这就是为什么我说的苏系产品只有数字好看。真正用起来性能打五折才算正常情况。

但是要真的把这些娘胎里的毛病给修了,和重新设计个新飞机没区别。

你就是用21世纪技术按设计图搓一架安24/运7,该摔一样摔。

所以,当年还是只能弄运十,不然就接着死人吧。然后我们就接着死人了。

说到底,即使不开发运十,不求你去抄波音,哪怕随便抄个荷兰褔克客机都比苏系任何一种飞行棺材靠谱。但是当年承担这个角色的,是运十,所以,没得选。

运十死了,就代表中国民航注定死路一条。除非逼死空客或者波音然后拿到一些最基本的专利,否则乖乖掏钱交买路费。

你用苏系产品的毛病来说明我国向适合人类使用的航空工业的转型是彻头彻尾的错到底。动手越晚吃亏越大。

所以前一段时间沸沸扬扬的什么买下安-225修复的新闻我就想笑,同一个大坑踩了这么多次还不过瘾么。

这玩意要真的好,早不止一架了,大而无用低效的垃圾还是早点进垃圾堆里为妙。

第二大(A380)第三大飞机(747-8)哪个不是几百架量产的。

通宝推:qq97,乾道学派,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