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讨论】明末动乱原因探究 -- 波素扬舟轻

共:💬115 🌺41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讨论】明末动乱原因探究 -- 有补充

1,中后期中央权威不在,本该兼顾全民利益的中央权力,沦为地主阶级压迫和剥削的工具。因此土地兼并严重,分配不均,产生大量难以生存的无产阶级。据李洵先生的统计,明宪宗时期全国大约有六千万在籍人口,而流民数量达到六百万,明代流民问题可以说在整个封建社会里面都是罕见的。

2,气候变化,导致粮食总产量下降。

3,作为内因的1,在外因2的作用下,导致无产阶级作为物质人无法再生存,他们聚集起来,靠抢夺粮食维持活下去。

4,假设,明朝中央政权不变质,没有沦为阶级压迫工具,在灾难来临时调节物资分配,全民均分粮食,用”共同贫困“渡过自然灾害时期,那么明朝一定不会灭亡。

5,明朝兴亡,对新中国特别有借鉴意义。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振聋发聩。今日今时,明朝之相渐渐现矣。中央政治善,则国安民裕;中央政治昏,则国乱民贫。虽有工业之能,亦必蹈辙。

附:李岩开封府杞县人。天启七年丁卯孝廉,有文武才。弟牟,庠土。父某,进士。世称岩为'李公子’,家富而豪,好施尚义。

  时频年旱饥,邑令宋某催科不息,百姓苦之。岩进白,切宋暂休征比,设法赈给。宋令曰:'杨阁部(按指兵部杨嗣昌)飞檄雨下,若不征比,将何以应?至于赈济饥民,本县钱粮匾乏,止有分派富户耳’,岩退,捐米二百余石。无赖于闻之,遂纠众数十人哗于富室,引李公子为例。若不从,辄焚掠。有力者白宋令出示禁戢。宋方不悦岩,即发牒传谕:'速速解散,各图生理,不许借名求赈,恃众要挟。如违,即系乱民,严拿究罪’。饥民击碎令牌,群集署前,大呼曰:'吾辈终须饿死,不如共掠’。

宋令急邀岩议。岩曰:'速谕暂免征催,并劝富室出米,减价官粜,则犹可及止也’,宋从之。众曰:'吾等姑去,如无米,当再至耳’。宋闻之而惧,谓若发粟市恩,以致众叛,倘异日复至,其奈之何?遂申报按察司云:'举人李岩谋为不轨,私散家财,买众心以图大举。打差辱官,不容比较。恐滋蔓准图,祸生不测,乞申抚按,以戢奸宄,以靖地方’。按察司据县申文抚按,即批宋密拿李岩监禁,毋得轻纵。宋遂拘李岩下狱。

  百姓共怒曰:“为我等而累李公子,忍乎’?群赴县杀宋,劫岩出狱。重犯具释,仓库一空。岩谓众曰:'汝等救我,诚为厚意。然事甚大,罪在不赦。不如归李闯王,可以免祸而致富贵’。众从之。岩遣弟牟率家先行,随一炬而去。城中止余衙役数十人及居民二三百而已。

  岩走自成,即劝其假行仁义,禁兵淫杀,收人心以图大事。自成深然之。岩复荐同年牛金星,归者甚众,自成兵势益强。岩遣党伪为商贾,广布流言,称自成仁义之帅,不杀不掠,又不纳根。愚民信之,惟恐自成不至,望风思降矣。

通宝推:孟词宗,八段锦,歌未竟,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李岩真是个悲剧人物 -- 补充帖

李自成的智慧只能做镇守一方的军阀,不足以理国。

在治国这个高度上,他无法理解李岩的智慧,自然也无法容纳李岩此人。

李自成短暂的成功,主要是依靠个人天分和时势运气。靠个人天分则为天道所灭,靠时势运气则时移事败。人能所依赖的,终究还是“道”啊!

知”道“者,主席也;赖时势者,设计师也。智慧高低,时久乃现。

附《甲申三百年祭》节选:

象吴三桂那样标准的机会主义者,在初对于自成本有归顺之心,只是尚在踌躇观望而已。这差不多是为一般的史家所公认的事。假使李岩的谏言被采纳,先给其父子以高爵厚禄,而不是刘宗敏式的敲索绑票,三桂谅不至于" 为红颜" 而" 冲冠一怒".即使对于吴三桂要不客气,象刘宗敏那样的一等大将应该亲领人马去镇守山海关,以防三桂的叛变和清朝的侵袭,而把追赃的事让给刑官去干也尽可以胜任了。然而事实却恰得其反。防山海关的只有几千人,庞大的人马都在京城里享乐。起初派去和吴三桂接触的是降将唐通,更不免有点类似儿戏。就这样在京城里忙了足足一个月,到吴三桂已经降清,并诱引清兵入关之后,四月十九日才由自成亲自出征,仓惶而去,仓惶而败,仓惶而返。而在这期间留守京都的丞相牛金星是怎样的生活呢?" 大轿门棍,洒金扇上贴内阁字,玉带蓝袍圆领,往来拜客,遍请同乡" (《甲申传信录》),太平宰相的风度俨然矣。

自成以四月十九日亲征,二十六日败归,二十九日离开北京,首途向西安进发。后面却被吴三桂紧紧的追着,一败于定州,再败于真定,损兵折将,连自成自己也带了箭伤。在这时河南州县多被南京的武力收复了,而悲剧人物李岩,也到了他完成悲剧的时候。

" 李岩者,故劝自成以不杀收人心者也。及陷京师,保护懿安皇后,令自尽。又独于士大夫无所拷掠,金星等大忌之。定州之败,河南州县多反正。自成召诺将议,岩请率兵往。金星阴告自成曰:‘ 岩雄武有大略,非能久下人者。河南,岩故乡,假以大兵,必不可制。十八子之谶得非岩乎?‘ 因谮其欲反。自成令金星与岩饮,杀之。贼众俱解体。" (《明史。李自成传》)

《明亡述略》、《明季北略》及《剿闯小史》都同样叙述到这件事。唯后二种言李岩与李牟兄弟二人同时被杀,而在二李被杀之后,还说到宋献策和刘宗敏的反应。

" 宋献策素善李岩,遂往见刘宗敏,以辞激之。宗敏怒曰:‘ 彼(指牛)无一箭功,敢擅杀两大将,须诛之。‘ 由是自成将相离心,献策他往,宗敏率众赴河南。" (《北略》卷二十三)

真正是呈现出了" 解体" 的形势。李岩与李牟究竟是不是兄弟,史料上有些出入,在此不愿涉及。献策与宗敏,据《李自成传》,后为清兵所擒,遭了杀戮。自成虽然回到了西安,但在第二年二月潼关失守,于是又恢复了从前" 流寇" 的姿态,窜入河南湖北,为清兵所穷追,竟于九月牺牲于湖北通山之九宫山,死时年仅三十九岁(一六零六——一六四五)。余部归降何腾蛟,加入了南明抗清的队伍。牛金星不知所终。

这无论怎么说都是一场大悲剧。李自成自然是一位悲剧的主人,而从李岩方面来看,悲剧的意义尤其深刻。假使初进北京时,自成听了李岩的话,使士卒不要懈怠而败了军纪,对于吴三桂等及早采取了牢笼政策,清人断不至于那样快的便入了关。又假使李岩收复河南之议得到实现,以李岩的深得人心,必能独当一面,把农民解放的战斗转化而为种族之间的战争。假使形成了那样的局势,清兵在第二年决不敢轻易冒险去攻潼关,而在潼关失守之后也决不敢那样劳师穷追,使自成陷于绝地。假使免掉了这些错误,在种族方面岂不也就可以免掉了二百六十年间为清朝所宰治的命运了吗?就这样,个人的悲剧扩大而成为了种族的悲剧,这意义不能说是不够深刻的。

大凡一位开国的雄略之主,在统治一固定了之后,便要屠戮功臣,这差不多是自汉以来每次改朝换代的公例。自成的大顺朝即使成功了(假使没有外患,他必然是成功了的),他的代表农民利益的运动早迟也会变质,而他必然也会做到汉高祖、明太祖的藏弓烹狗的" 德政" ,可以说是断无例外。然而对于李岩们的诛戮却也未免太早了。假使李岩真有背叛的举动,或拟投南明,或拟投清廷,那杀之也无可惜,但就是谗害他的牛金星也不过说他不愿久居人下而已,实在是杀得没有道理。但这责任与其让李自成来负,毋宁是应该让卖友的丞相牛金星来负。

三百年了,种族的遗恨幸已消除,而三百年前当事者的功罪早是应该明白判断的时候。从种族的立场上来说,崇祯帝和牛金星所犯的过失最大,他们都可以说是两位种族的罪人。

而李岩的悲剧是永远值得回味的。

——《甲申三百年祭》 一九四四年三月十日脱稿。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