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整理】阎仲川:对四野战史的几点意见 -- 加勒比超人
,产生了直接影响。”
以上评价,彭真坚持说是错的,说当时中央和东北局(那时彭真是东北局书记)对四平保卫战是肯定的。其实改组后的东北局对四平保卫战的看法是否定的,前面引用的东北民主联军前委向军委的综合报告,就是东北局改组之后的评价,那也是改组后东北局领导的共识。
1959年,在庐山会议上,毛主席与黄克诚大将谈起四平保卫战,毛泽东还坚持四平保卫战是对的,说为了全国形势的需要,为了遏止蒋介石对我党我军的压迫,在谈判中取得有利地位,是要与国民党大战一场,让他们不敢小看共产党。这时黄克诚虽然同彭德怀一起遭到批判,但他仍不屈服,与毛泽东展开面对面的争论。据黄老本人回忆:“当谈起四平保卫战时,毛泽东问我,难道四平保卫战打错了?”我说:“开始敌人向四平推进,我们打他一下子,以阻敌前进,这并不错,但后来在敌人集结重兵,寻我主力决战的情况下,我们就不应该固守四平了。”毛泽东说:“固守四平当时是我决定的。”我说:“是你决定的也是不对的。”毛泽东说:“那就让历史和后人去评说吧!”
事情已经过去几十年了,当事人可以说大部分已经故去了。我们这些不算后人的后人,应该面对用鲜血写成的历史,作出正确的评价,留给后人一个比较客观的实际。
三、关于“七七决议”
这次写四野战史,对“七七决议”的阐述和评价是引起争论的焦点之一。
1946年7月间的东北局会议,是东北解放战争中带关键性的,极为重要的一次会议。现在的四野战史,对那次会议的成果,在审稿会上曾有激烈的争论,后来虽作了一定程度的修改,但觉得对全文全貌体现仍然不够。以只写军队战史为由,只谈有关军事部分,把一万二千干部下乡从而加速了根据地建设这件大事,过分淡化了。实际上这是“七七决议”所有措施中最重要的核心部分。建设根据地是争取东北解放战争胜利进程中关键性的一步棋(这里讲是扎扎实实的下大力去建设,而不是一般布置或纸上谈兵)。是当时党政军民下狠心下大力共同完成的一项重大任务。东北局抽调一万二千干部下乡,对此又起着主要作用,可以说动真功夫建设根据地,也就是说真正地执行中央1945年12月28日《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因此在不长的时间内(约三、四个月),就创造了初具规模的根据地,土匪大部分被肃清,群众初步发动,作战有了后方,支前有了群众,兵员得到补充,形势大有好转。为一步步扭转被动局面创造了前提。所以四野战史中,对“七七决议”应作全面阐述,尤其是对当时建设根据地的重大举措,对抽调一万二千干部下乡,更不能省略。
在以往东北广大干部和有关文件中,把东北形势的变化,习惯地分为决议前和决议后。这种提法也并无什么不对。但彭真对此很有异议。说为什么要分决议前决议后呢?好像这么一划分,就像对他有所指责似的。他强调,决议前所有的一切活动和决策,都是根据中央的指示。实际上,决议前确实形势多变,领导层里也确有不同意见和重大分歧。决议本身提出的各项政策和措施,基本上都是根据前一段的经验和教训提出来的。当然有些比较重大的问题,也不能说作为东北局第一把手没有任何责任。没有前一段的经验教训,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如:关于根据地建设的迫切性,根据地首先建在那里;关于丢掉和平幻想艰苦创业;以及作战正确指导方针的确定等等,都不可能这样快地达到统一和共识。
为了设法消除决议前和决议后的界线,四野战史中也作了一点文章。
在第三章第一节四平保卫战后的基本形势和方针中,加了很长一段四平保卫战之前东北局的要求布置,说明在那个时候就有建设根据地的部署,并说是经中央批准的。实际上,那一次部署,时间是4月19日,四平保卫战尚未真正开始,那是为了支援四平保卫战而进行的。虽然内容也是建设根据地,但目的不同,工作重点地区指定也不同。建设重点指定在长春、四平为中心及其中间的地区,以及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城市及其周围地区,还是为了保卫大城市。而且把四平撤退前的事,写到四平撤退以后,时差是两个多月,形势和任务都有重大变化,不了解情况的人,不作仔细推敲,看不出其中隐情,真是用心良苦。
历史已经证明,“七七决议”的及时性、正确性和重要性,都是无可争议的。其对东北解放战争一步步取得胜利和第四野战军的发展壮大,都有着直接关系。历史是怎样发展的,就怎样反映,不要轻易改动历史发展的进程。
以上陈述,主要想说明第四野战军战史产生过程发生的一些不正常情况,和对几个有争议的问题的个人认识。
至于对四野其他方面的意见,苏静同志的几次发言都提到了,我基本同意这些意见,个人认为许多都是应该考虑的。其中有一点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有关战役指导方针的和几个战术问题的总结。这一部分内容,是四野战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连敌人都在进行专门研究,我们自己更应该进行认真总结。不要因为某些政治原因,把用鲜血谱成的宝贵经验,加以埋没和摒弃。这些问题,在战史有关章节中,都列出来了。所不足的,是对于每个战役指导方针和战术原则的提出其历史背景,和整个运用过程中(包括提出、教育、战役中运用和总结提高)的基本特点。对此有必要更深入些总结。之所以要如此,因为这些战术所包含的原则,实际上都是先人早有的,是一般的战术,并没有更新奇的东西。如果离开某一战术提出的历史背景,离开指挥者在战术提炼和运用中的基本特点,对有过自己亲身经历的过来人,一看就能明白,对没有亲历者,尤其是后来人,能否很好理解,或怎么去理解,就很难说了。不是在定稿会上,还有人提出说:进入东北初期提出的“忍、等、狠”的作战方针是错误的吗?是和毛主席“寸土必争”的方针相对立的吗?
以上写了许多,自感人微言轻,加之水平有限,手头又缺乏必要的资料,对这部洋洋数十万字的四野战史,只想留下一点不同意见的痕迹,让后人,或对这段历史有兴趣的人去探索和参考。但愿不要被打入冷宫,仅此而已。
阎仲川,1999年9月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彭当年算是常委啊 5 加勒比超人 字0 2022-11-07 23:59:12
🙂写战史的时候是九十年代 1 袁大头 字81 2022-11-08 00:08:46
🙂很简单,让开大路是毛主席的指示不是中央啊,彭真的思想就是来自 7 真离 字185 2022-11-06 03:28:07
🙂【整理】第二部分
🙂帮你补充点资料 16 铁骑边塞 字3649 2022-11-06 07:26:47
🙂黄克诚也就知道主席宽厚装的刚正不阿敢得罪主席,在邓面前老实了 43 liuyunling 字275 2022-11-06 03:08:41
🙂非也非也,不要苛求黄大将 4 林三 字197 2022-11-06 20:49:35
🙂陈少敏那反对票很多疑问 3 真离 字18 2022-11-06 21:2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