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整理】凛冬待春 -- 神仙驴

共:💬2290 🌺21227 🌵44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府院之争是改开以来的普遍事实

1、胡赵

早在1984年5月26日,赵紫阳给邓小平专门写过一封信,同时抄送陈云,胡耀邦一直被蒙在鼓里,此信事实上打响了推倒胡耀邦的第一枪,也是打向胡耀邦背后的最为致命的一枪。内容长达3500多字,赵在信中就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班子调整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明确指出:“中央主要领导人思想落伍、态度顽固,不能保证和贯彻小平同志的伟大战略……建议您(指的是邓小平)和陈云同志身体允许的情况下解决这一复杂的问题。”

1987年1月10日-15日,中共连续六天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和生活会,在会上赵紫阳第一个讲话,他提出胡耀邦的两点罪状:一是破坏集体领导体制,随意干涉国务院经济工作;二是反对自由化不力。这时候,陈云建议薄一波宣读,赵紫阳给邓小平和他的那封来信,这封信直到这个时候,胡耀邦才第一次知道,身为执政党总书记的胡耀邦,茫然四顾。

2、江李

(1)大事件后,总书记的人选,本来是陈云推的李(平乱之功) PK 邓公推的小木匠;相持不下,最后以老木匠推荐的江作为妥协;

(2)江到京之初,尤其是邓公92南巡讲话之前,李是比较强势的,尤其是有山老板的老丈人以国务院常务副作为得力臂膀;而江当时在常委中是形单影只;

(3)95年邓公糊涂之后,江收拾北京陈(以其大秘书王自杀为标识),其中就有敲打李的意味 ---- 当时据传李不仅与陈气味相投,尤其是对王非常欣赏,有调入国务院辅助财政之传;而江之所以重手搞掉陈,也绝了陈入国务院帮衬李的可能性;

3、江朱

这是比较和谐的一段,毕竟两人都是从上海入中央,尤其在江自邓公南巡用“军队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谁不改革谁下台”之后,江放弃了89-91年的“社会主义教育”那段早期被所谓改革派们指责的“左”,与朱在大的所谓改革方向没有原则性分歧。

饶是如此,在江朱合作后期,也发生了朱高调抓住厦门远华案,与其他反江派系合作,联手搞掉了江安排贾作下任总理的企图,从而安排了温接总理

4、胡温

两人同时的弱势,形成了相互扶持的合作为主。

但从第二任开始,温的想法多了起来。主要表现在:

(1)汶川地震期间,指责救灾部队“人民养着你们,你们看着办”,无论此举是否针对江的军中势力,也开创了总理公开指责、乃至试图染指军队的先河

(2)不断的公开讲“政改”话题,无论是表演为主,还是真为了墙倒后未雨绸缪,至少营造了在当年的反华海外媒体中,形成了温是“改革派”,斗争其他“保守派”的人设

(3)西红柿事件中,用“文革余孽”来批倒不厚。从事后分赃看,确实是孙继任重庆。当然,温插手的地方人事远不止一个重庆。比如退休前,安排了大批自己人出任地方(比如河南),可以说,温是最热衷安排自己势力到地方的总理。至今被收拾的一些地方领导(比如湖北),也还有温当年的影子。

5、习李

这个大家都是进行时的见证者。

若无胡温时代搞掉了良宇,习大不可能成为1号甚至不会成为2号。作为与江曾斗争的妥协,胡被迫让出了1号位置给习,李换道为2号。

这就是习上台之初,被几乎所有派系(包括推他上来的江系)当弱鸡的根本原因,所以那个曾经的军头才敢那么狂言。

李本来可以作为历史上权力最大的总理,18大上也确实是唯二的可以一起挥手的人物。

十年前特意安排的“习李”体制,居然走到今天的李自主辞职也好、所率领的团灭也罢,只能说,这个带头大哥,确实是太不善于斗争了。

从某种意义上,本来本钱最雄厚的小强,其总理府之所以不断被削弱,部分原因也来自其前两任过于强势,尤其是发展到温后期,不仅总理府的一亩三分地党务系统针插不进,甚至进而不断插手本属中央党务的地方人事权, 尤其是朱温李连续三任,都成为或者“被成为”外界认为的“不仅是经改、也是政改的代表”,隐然成为与中央分庭抗礼之势。所以总理府自习站稳脚跟之后的不断被削权,这其中究竟是出于习个人的“集权”想法,还是中央有意识“纠偏”的既定安排,还是多种内外因素(尤其是中美大争)合成?是福是祸,还是进行时。你我有幸继续成为历史见证者,或许也是历史承担者。

通宝推:苏仙岭,宏寺,strain2,潜望镜,黄序,牧云郎,青青的蓝,wild007,须弥一芥,桥上,冻雨,凤城,戒定慧,秦波仁者,心有戚戚,心有戚戚,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