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为什么曾国藩不造反?及清末民国战斗力鄙视链 -- 狂草舞茅

共:💬705 🌺9643 🌵11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补充摘录一些下午朋友们讨论的话题(现在就在讨论)

我摘录意思是,从讨论中参考一个时代体系的成熟,和我们一般讲的历史结论相比,其演进过程是很有启发的 :

1.朋友一开始这样阐述:北大阎步克教授的课,引用洪仁玕的观点。说五等爵“公侯伯子男”。“公”“伯”“子”“男”称谓都源于家族。这个观点非常有意思。

公,老年男子的美称。伯,排行老大,分不出高下就叫“不分伯仲”。子,男子、女子都是子,有时是青年男子的美称。男,下田劳动的男子的美称。

2.公,不多,可以用列举法,诸侯里的“公”只有宋。于周为课。周王朝公卿意义上的公,有周公、召公,还有毛公。“公”是诸侯的美称,所以就算是许男,提到谥号也是“许某公”

3.伯,排行老大,一方之伯,就是大家叫大哥,晁盖、宋江。商王封周文王为 西伯,就是西方诸侯的老大,让他管管西边的事。后来这个霸主,本来是写伯主,老大的意思。同音,假借了霸字,霸字有月,本来是表示月相的。

4.公卿的公,与天子坐而论道。诸侯五等的公,只有宋公一位不是整天与周王坐而论道的。伯,列举法的话,郑伯、秦伯,不是公,但确实比侯近一些,郑伯在春秋早期还是周王朝卿士。后来打了一轮,彻底不干卿士了。郑庄公是完成了从周王卿士到诸侯邦国国君的转型。

因为朋友是做秦汉竹简研究的, 一些基于考古和资料整理的新内容,接触比较多,我认可朋友的解读。我看到这里引发了一个我过去比较模糊的概念。我说,是不是可以这样看,就是 因为有段时间看 公伯在洛阳有对应的 长设职务的 ,地方的封地 其实代管不是实封。朋友接话说,所以是满朝公卿。并在后面的讨论给了这样的答案:三公坐而论道,有悠久的传统。上古的天子与三公,不是明确的君臣关系。世袭官吏,朝觐周王是汇报工作。然后通婚、吃饭喝酒是固定君臣关系。入贡的仪式化臣服表演。但是到了郑伯,就因为郑伯本来是周王的卿,所以在周王王幾的采邑是一块一块的。搞成了一整片。鲁《春秋》记载了郑与鲁交换土地。这类似晋卿赵魏韩三家独立为诸侯之后,经过多轮的土地交换,就是要把采邑群变成领土国家

说到这里我开始理解前年朋友和我说现在一些前沿的东西,会从小学教科书开始更改的意思了。上面的话题实际是从前几天,汉元帝后,西汉地方豪强已经形成了庄园制有关。随后的王莽复古,实际想纠正,但是为时已晚。最后是地方豪强推出的刘秀,完成了 豪强兼并的 身份合法化。说到这里实际我说的是,现在的阶层固化的趋势。忙总说的家里没有省长就别做省长,家里没有将军也做不了将军在历史的对应。以及我前面提及的,县到副省一级后,升不上去的想把他们现有利益代代传下去。其实从周公制礼作乐那会就如此了。

通宝推:落木千山,初心,back,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