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球2要是票房比不过一个剧本杀,那可太可笑了,中国观众只配吃屎 -- 亮子

共:💬236 🌺1725 🌵5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故事是动人的,

可惜,并不是完全的事实。

看了一下你以前的帖子,好像你很执着于这种“先进集团战胜落后反动既得利益集团”的叙事。

不过,在满和球的事项上,你的这种二元对立并不成立。首先我已经说了,满和球背后都是中影,傅若清。这种左手打右手的吊诡情节,是无法用二元对立来解释的。

其次,你刻意忽略了我对满和球票房观众的年龄以及阶层分析结果,还是执着于用圈内/圈外,精英/大众的叙事,这就不仅是思维定式,而且是自我感动了。

我之前已经说过,郭帆是广电总局选派的去好莱坞进修的青年导演之一,他们的费用,肯定是从国家电影产业发展专项基金中出的,而这其中就有张艺谋、徐峥们的贡献。所以郭帆算是含着金钥匙走上导演之路的,本身就属于精英,当然更是圈内人。

并且此次王红卫在2023年春节档电影现象研讨会上已经承认,满比球更打通了下沉市场,虽然是以抱怨的口气说的。而满的用户构成中三四线也超越一二线成为主力。所以,看不见的人,沉默的大多数,才是这次春节档票房PK的决定力量。他们显然是更属于大众层面的,你的两个归纳都不成立。

其实,只要看看领导的发言就能了然。中国文联书记处书记、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张宏在这次研讨会发言中非常自豪地夸奖了2023春节档的成绩,笑得满脸开花,嘴角都快咧开了。

点看全图

再从实际方面的运作,比如最近很多人诟病的所谓晚间票房注水问题。

我去猫眼看过,确实在某些时间段,两部影片票房增长数字很不寻常。其中有人指出,在一段时间内两部影片的票房增长数字一样。

有人就此指责满注水。首先我想指出的是,排除技术因素,如果说注水的话,两部影片都有注水的动机。其次,从逻辑上看,两部影片增长数字一样,那显然谁都有注水的嫌疑,凭什么就一定是满而不是球呢?

再想一下,这个票房的实时动态是从国家电影发展专资办的数据库来的,大约3秒更新一次。如果要注水注得如此“贴切”,那么需要在从数据库中取得竞争对手的实时增长数据后,再形成任务,分派到己方的灌水点,还要不多不少,再第一时间传回到数据库,在下一轮数据更新之前保持一致。

而这需要在差不多1~1.5秒内完成,因为数据更新的频次并不是严格一致的,如果有这样的技术能力,我觉得满的注水方完全不用使用如此“拙劣”的灌水法。比如要灌,为什么不多灌一些,让差距没那么大(这几天都是球的日票房高),或者用随机数,这些灌得少些,那些灌得多些,至少表面上看起来没问题,做戏做全套嘛。

结合所有的已知事件和现象,其实已经可以得出结论。这次满和球的PK,其实是国家电影管理部门主导的,自导自演的一次市场营销行为。

通过早期的研判,确定球的票房有潜力,粉丝有战斗力,所以先在初一给高排片,让球日冠;然后第二日加强满的排片,让满反超,激起球粉的战斗欲望,同仇敌忾;然后再加强球的宣贯,营造悲情行为,造成两方势同水火。

共同的结果,就是形成春节档的火热局面,带动大盘,成为真正复苏的标志。沈逸转载的有人认为满用十个亿去注水,这是完全没有常识的想法。如果一个影视资本有调动十亿级别资金的能力,那早就可以在二级市场上把股票炒上天了,赚起钱来比辛辛苦苦的票房要容易得多。再说十亿资金怎么可能让满丢失第一天的日冠?这是完全不合逻辑的。

所以,确实有一只大手在背后操纵,但不是满,而是满和球背后共同的那个大老板。无论资金,技术还是动机,都是它最符合条件。

所谓“逆历史潮流”,也是球粉自我感动的神话。将来的电影史上,张艺谋会有三页纸,郭帆会有一页纸,没有谁会盖过谁,也没谁取代谁。

但其实,真正在这个春节档受到启迪的,并不是球的用户,那些一二线仍陷在内卷和阶层跃升梦想中的知识青年,而是下沉市场的青少年。我早说了,球的用户在当下语境中,更接近于保守主义者。

球2中几乎没有任何新鲜东西:大工业,太空梦想,AI反噬人类这都是过去科幻片早已有过的。数字人生在刘慈欣《中国2185》已有过,特效水平是跟《独行月球》一脉相承的,也并没有凌驾于好莱坞之上。美学风格更是陈旧的。至于所谓制片人中心制,漫威难道不是已经预示了这种模式的未来吗?

我在读《中国2185》时,最感动的就是结尾那段,一群teenager的飞车党,载着最高执政官跟数字世界的大人物对决。那是一种“草根革命”的群体狂欢,庶民英雄主义。在这次春节档中,我在《满江红》中看到了这一点,虽然可能是不自觉的,却在不知不觉间进入了群体记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