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这是中国青年学子向近代以来数典忘祖的中国知识分子劈出的第一剑 -- 履虎

共:💬341 🌺3427 🌵22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加强基础研究的思路 还是没摆脱 找包工头(帽子们)思维

习大大的报告说“加强基础研究,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人才。必须下气力打造体系化、高层次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平台,让更多基础研究人才竞相涌现。要加大各类人才计划对基础研究人才支持力度,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担重任,不断壮大科技领军人才队伍和一流创新团队。”

习大大这些措施也是院士们建议的,虽然这些话读起来没什么毛病,但是在中国实操一定有毛病,因为如果解决基础研究的方案是找更多的帽子的话,然后帽子又是现在这些学阀们选的话,一定会让山头更加壮大。

科学类研究需要百花齐放,最忌山头垄断。国家管理机构并不明白科学和工程的区别,把大量资源集中给了帽子(现在普通教师在大学里面就是经费乞丐,国基打招呼盛行,没圈子的死的快),要集中力量出成果,只会集中到山头上去了。

也许有人说欧美也有学阀,但是欧美学术圈的学阀也只有小团队,没法长成参天大树;从来没有象中国的学阀,拥有大团队大量资源,是真可以长成参天大树的,然后大树底下不长草。不搞热点方向的人,不依附圈子的人,难以出头。

而且这些帽子都是灌水刷指标上去的,这是数论文数量和引用的机制造成的,一向都是追热点,出文章快,路径依赖;转型原创(出文章少和难)不会适应。当然交给国家的成绩,指标很亮眼,论文多少引用多少,但是要原创和突破就没有精力搞了。

好的政策期望并不必然带来好的效果,如果国家不明白科学和工程的区别,还是指望“优秀”包工头的思维,一定会形成自然科学的阶层固化。

基础研究就是要各个方向都让人去玩,而且方向的审核立项不能小圈子定,要扩大评委的抽选范围;不要KPI考核那么急功近利,不要老是选拔帽子,让人那么浮躁,到处跑帽要帽;不要资源都集中到帽子,广散网多插柳;要意识到帽子在当前的人情运作机制下,并不是帽子=水平,更不等于原创能力强,应该摒弃依托帽子的包工头思维。

科技战越来越激烈,希望国家早点明白这个道理。

通宝推:无竞,落木千山,凤城,方平,真离,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