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二十四史之探秘系列迷你版 -- 丽华天下

共:💬174 🌺1072 🌵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刀笔吏张汤和他的小伙伴们|二十四史探秘038

《史记》往后面,有故事的名人已经不多了。接下来的篇目,是淮南厉王刘长及他的接班人刘安等的事情。

淮南王刘安在历史上是很有名的,笔者第一次知道淮南王,是因为小学语文课本学过《淮南子》里的篇目《塞翁失马》,听说后来又增加了《共工怒触不周山》。《淮南子》是在刘安主持下由他的门客编写的,刘安是汉武帝的叔叔,在刘家子弟里,是一个比较爱学习也比较有学问的人,他招养了几千个门客,有学文的有练武的,有谋士有术士,总之,各样人才都有,一点都不逊于战国四公子。

但是《史记》里没有说淮南王的文治武功,从头到尾都是在说他想造反,造反又没造出个名堂出来,犹犹豫豫地,结果被告发,然后被一帮酷吏给整得自杀而死。

那就不说那个生不逢时的刘安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以张汤为代表的酷吏吧。

酷吏,一听名字,好像就不是什么好人。我们平常所熟悉一点的,是唐朝(武周)武则天时期的酷吏周兴和来俊臣,因“请君入瓮”的故事而为我们所知。至于张汤,对汉史不熟的话,可能就不知道这个人了。

《史记》的列传中,有“循吏传”和“酷吏传”两个拼盘,循吏传是讲那些清正廉洁、守法遵礼的好官,司马迁写得很敷衍,几个人的小故事一带而过。“酷吏传”就不一样了,里面的故事讲得绘声绘色,充分揭露了汉武帝时期的司法腐败和官场争斗。

酷吏传是一个拼盘,里面讲了郅都、宁成、周阳由、赵禹、张汤、义纵、王温舒、尹齐、杨仆、减宣、杜周等十来人的事情,但其实,只有张汤是主角,其他都是一些陪衬。

之所以会有酷吏一说,先得交待一下伟大的时代背景:当初刘邦抢在项羽之前打到咸阳,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此后刘邦打败项羽,很多人说,就是因为刘邦废除了秦时的繁法严刑,从而获得了民心。

刘邦建国之后,一直采用简单的法律,其后,惠帝、吕后当政,信奉黄老之学的无为而治,尽管吕后对功臣和官宦痛下杀手,但对于治下之民来说,还是很宽松的。再之后的文帝和景帝,基本延续了这个路子,西汉得益于这种宽松的环境,一步步兴盛起来。汉武帝即位后,想有所作为,对外攻打匈奴,对内增加赋税,百姓负担加重,于是作奸犯科的人多了,汉武帝觉得,光靠道德教化来进行统治有点为难,就想到要“依法治国”,于是开始增设法律以打击犯罪,那些研究、制订和执行法律的人应运而生,形成了酷吏。

酷吏,并不像它名字给人的感觉那样,都是一帮阴险狡诈、恶毒凶狠之人。酷吏里面其实也有好人的,比如“酷吏传”里面的这十来个人,有不少就是很不错的,只不过他们“铁面无私”,不循私枉法,对犯事的人一追到底,所以落了酷吏的名声。而即便是张汤这个酷吏的代表人物,也有他好的一面。

好吧,其他人的故事就不说了,笔者这篇专门讲讲张汤,以及和张汤相关的一些人的故事。

张汤是现在陕西西安一带的人,他的老爸做过长安县丞,官不大,但是县丞要管的事也挺多,县里的司法刑狱就是其中的重要事项。张汤从小就跟着他爹混,特别喜欢看人打官司,把判案决狱那一套学得很熟。据说是在他十岁的那一年,有一次他爹外出办事,让张汤守家,家里的一块腊肉被老鼠偷吃了,他老爹回来把他一顿暴打。张汤心里不服,咬牙切齿地要报仇,于是费了老大的劲,在屋前屋后到处挖洞捉老鼠,终于捉住了那只老鼠,还找到了一块剩肉。然后,他在家里设下“大堂”,自己扮演原告和法官,对被告老鼠进行审讯,经过一番讯问、上刑、笔录、宣判,然后对老鼠施以磔刑,也就是分尸(你看,十岁的小孩子,已经显示出他酷的一面了)。一场审判搞下来,有模有样,而且司法文书也写得非常棒,俨然一名执法严明的老狱吏。张汤他老爹深以为奇,于是开始专门教他学习做“法官”。

张汤他爹死后,张汤才出来做官,在长安县做了一名小吏,默默无闻地做了很长时间,升迁似乎无望。张汤有些心灰意冷。

一个囚犯的到来,改变了张汤的一生。

这个囚犯姓田名胜,长陵人。他的母亲是秦汉之际的风云人物臧荼的孙女。她嫁过两次人,起初嫁给槐里县的王仲,生一男两女。后来王仲病死,她又改嫁到长陵田家,生了田胜、田蚡两个儿子。田胜犯了罪,被送进长安县监狱。张汤觉得田胜是个人物,于是倾心结交,百般照顾,两人成了好朋友。田胜刑满出狱后,两人还保持着密切的往来。后来,臧荼的孙女与王仲生的女儿王娡从金王孙改嫁给了还是太子的刘启,后面成为了汉景帝的美人,进而成为皇后,王娡的儿子刘彻被立为皇太子。景帝寿终正寝后,刘彻即位,是为武帝,封田蚡为武安侯,田胜为周阳侯。田胜富贵之后,没有忘记张汤的恩德,逢人就夸他,帮他结识了许多达官显贵。不久,张汤调任中尉宁成的属吏。宁成是当时有名的“酷吏”,以严刑峻法著称。张汤深受宁成的影响,也凭着自己的才干赢得了宁成的信任和好感。后经宁成推荐,他出任茂陵尉,负责监修汉武帝陵墓,不久又改任侍御史,成为一名司法官。

张汤真正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和重用,是从审理陈皇后“巫蛊案”开始的。

又联系到前面的故事了,关于陈阿娇和卫子夫的关系,在卫青霍去病的故事里有详述,各位河友可以参考。

武帝即位后,立太子妃也就是自己的亲表姐陈阿娇为皇后。陈阿娇十多年来一直没有生育,而卫子夫和汉武帝很快就怀上了。眼见自己被日渐冷落,陈阿娇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为了争宠,她就让她妈找了一个叫楚服的女巫暗地里进行“巫蛊”活动。“巫蛊”是将所仇恨之人的名字写在木头人上,再将这木头人埋于地下,令女巫做法诅咒,这有点类似于《封神榜》里陆压的法术“钉头七箭书”(汉武帝在位后期,还曾经闹过一出“巫蛊之祸”的宫廷大案【政治惨案】,“害”死了当时的太子刘据和当时的皇后卫子夫,受此牵连而死的人上万。这里且不表)。那个叫楚服的女巫还打扮成男人的样子,与陈阿娇同床鬼混,像夫妻一样。元光五年(前130年),陈皇后的“巫蛊”活动被汉武帝发现,他勃然大怒,就命令张汤审理此案。

张汤受命后深入调查了事情的原委,丝毫没有留情,判处了女巫楚服死刑,接着又继续追查参与者及知情者,最后受株连被杀的达三百多人。皇后陈阿娇也被判为“大逆不道”,被废去后位,幽禁在长门宫。

“巫蛊案”表面上是一场后宫争宠戏,其实是汉武帝为了肃清他奶奶窦漪房流毒的一场政治斗争,陈阿娇作为窦太后的外孙女自然成了打击目标。张汤在审理此案时,深入追查余党(不停肃清流毒)的做法及表现出来的干练作风,深受武帝赏识。很快他被提升为太中大夫,掌管法令、政策的草拟。

不久,张汤奉命与中大夫赵禹共同修订法令。赵禹为官也一贯清廉,执法严格,不徇私情。二人紧密合作,共同把过去的法律细致化、条文化,增补了许多内容。通过这次修订,律令增补到359条,砍头罪409条、1820事,并且拟用了13000多件案例来说明死罪,使法网空前严密,形成了完备的“大汉法典”。

其中,有两条专门用来约束在职官吏的新法最为著名:一叫“知见法”,是指官吏遇到有人犯罪而不告发就与犯人同罪;二叫“故纵法”,就是指官吏审案,如果错误地把罪犯从轻发落也要治罪。

笔者前面说过,酷吏里面也有好人,张汤嘛,其实也算是一个好人。《史记》里就说,张汤在审案时,总是打击豪强、扶助贫弱,遇到下户平民被告,他常常委婉地对汉武帝解释,帮助开脱,争取从轻处理;遇到贵族豪强仗势欺人,触犯法律时,往往不避权贵,从严处理,有时甚至把皇帝都打算赦免的罪犯杀掉。你看,这种“走群众路线”的司法官,按现在的标准来看,算不算情系百姓的好法官(活青天)?🤣

汉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年),张汤升任廷尉,成为九卿之一,掌握全国最高审判大权。他在廷尉任内处理的最大案件是淮南王和衡山王谋反的事件。

淮南王刘安和衡山王刘赐因为“谋反”先后自杀,汉武帝想趁这个机会彻底铲除两王的势力,于是就把此事交给张汤处理。

张汤接手此案后,大举搜捕涉案人员,对皇亲贵族和两王的门客毫不手软,迅速下狠手将其一网打尽。他首先判处淮南王后荼和太子迁死刑,对于淮南幕僚(有几千人),也全部处死,并悉数灭族。此案前后株连达数万人,其中仅受牵连的列侯、二千石的官员及贵族就达数千人。淮南王门客伍被和严助都参加了刘安的谋反活动,武帝爱惜他们的才华,又加上他们曾劝阻过淮南王谋反,打算赦免他们两个。张汤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劝阻武帝,讲明了姑息养奸后不可收拾的道理,最终获得武帝同意,仍将二人处死。

张汤由于“平叛”有功,获得了武帝的进一步信任。元狩二年(前121年),他被擢升为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和丞相、太尉平级,属于最高权力阶层的“三公”。张汤在任御史大夫七年,这期间的两任丞相李蔡和庄青翟都不强势,因而朝政大事基本上都由张汤说了算,张汤也达到了其政治生涯中最辉煌的时期。

张汤“执政”期间,为缓解财政困难,任用桑弘羊进行财税改革。张汤在支持桑弘羊的同时,还提拔了一批“酷吏”,如义纵、王温舒等人,他们对阻碍改革的权贵富商进行了严厉镇压,仅在币制改革中就杀了违反法令、私自铸币者几十万人。财税改革中,政府规定全国一律按财产征税,对商人加倍征收。为了保证这一政策的实施,张汤制定了“告缗令”:如果有人隐匿财产数目,逃避征税,其他知情人可以告发。被告发者的财产就要被没收,一半纳入国库,一半赏给告发者,全国顿时兴起了“告缗”之风。据史书记载,当时全国的中产阶级大都因此倾家荡产。

张汤在推行这些严厉的措施时,还创立了“腹诽”法。首先因这一罪名而受到处罚的是当时的大司农颜异。大司农是掌管农事、货物及全国财政的官员,颜异心里对改革不满,但嘴上并没有说出来,当张汤审讯他时,虽然没有抓到直接把柄,但最终给颜异定了“腹诽”的罪名,也就是说,你嘴上没攻击我,但你肚子里在说我的坏话,所以你是有罪的,所以你该死。

张汤够酷,杀人如麻,对人态度也不好,得罪的人也多。这里举几个例子。

一个是汲黯。汲黯是景帝和武帝时候的名臣,性情十分梗直,最大的官做到过都尉,位列九卿。话说张汤刚刚被提拔起来做廷尉的时候,听从汉武帝的吩咐修定法律,汲黯是奉行黄老之学的,对严刑峻法很不满,多次在汉武帝面前责骂张汤,说他只会罗织罪名,严刑逼供,乱改法律,最后会全家不得好死的。汲黯是个粗人,不大会讲道理,只会说大话,骂粗话,他哪里辩得赢十岁就会断案写法律文书的张汤呢?张汤只需要在一些只言片语上找漏洞,就驳得汲黯哑口无言,最后汲黯实在说不过了,就骂张汤:你们这些刀笔小吏,不能用来做大官,不然就会毁坏社稷。

汲黯做官比较早,资历老。在他早早就成了都尉的时候,张汤和公孙弘还只是小吏。等到张汤和公孙弘慢慢官变大,和汲黯平起平坐后,汲黯非常看不起他们,后来公孙弘成了丞相,张汤成了御史大夫,官都比汲黯大,汲黯心里非常不爽,找到汉武帝发牢骚说:你这个皇帝用人啊,就像堆柴草一样。汉武帝没听懂,问:你这个话是么意思咧?汲黯说:堆柴草,就是后来的摆在上头,先来的被埋在下面沙。汉武帝气得半死,但晓得汲黯是景帝时期的老臣,脾气又倔,拿他没办法,只好憋成了内伤。老是这样憋着也不是个办法啊,忍无可忍的汉武帝后来找了个由头,把汲黯罢了官,让他回去养老。

过了几年,淮扬一带私铸钱币成风,一般人也管不住,汉武帝征召汲黯复出,去出任淮扬太守,倔老头称病不肯去,汉武帝强迫他去,他才不得已答应了。临行时,汲黯念念不忘的还是张汤,他对他的好朋友李息说:我被赶到偏僻的地方去了,没有办法参与朝政了。但是这个张汤啊,他“智足以拒谏,诈足以饰非……(此处省去很多很多贬义评价)”,李息你位列九卿,你不早点想办法把他除掉,你也会身受连累的。

另一个是当时的赵王刘彭祖。

张汤曾经因为私人恩怨与御史中丞李文不和,后来张汤找机会,和手下鲁谒居联手把李文做掉了,并瞒过了汉武帝。

后来,张汤因为盐铁专营的事,不许赵王刘彭祖私自冶铁,断了赵王的财路。刘彭祖多次贿赂张汤,求他网开一面,但均遭严词拒绝。刘彭祖因此对张汤一直怀恨在心,暗暗派人在京城刺探张汤的行踪,伺机报复。有一天,鲁谒居生病在家,张汤亲自上门探病。只见鲁谒居躺在床上不断呻吟,说是两只脚疼死了。张汤掀开被子一看,果然两脚红肿,于是亲自替他按摩。这事被刘彭祖的细作知道后,迅速报告了刘彭祖。于是刘彭祖便上奏章严词弹劾张汤,说张汤身为朝中重臣,却亲自为一小吏按摩腿脚,其中定有奸情。

赵王亲自告状,武帝不好怠慢,将这个事交给廷尉处理。廷尉准备去抓鲁谒居的时候,鲁谒居又病死了,只好抓了他的弟弟。张汤晓得后,心里急归急,但又没有办法公开帮他。一天,张汤巡视牢房,见到了鲁谒居的弟弟,因自己身处案中,不好公开打招呼,只好假装不认识。鲁谒居的弟弟却误以为张汤不愿意帮他,心中很是不满,当即写状子告发张汤,说他与自己的哥哥鲁谒居同谋,陷害并搞死了李文。武帝看到了告状信,便把这个案子交给了另一个著名的酷吏御史中丞减宣查办。减宣也曾与张汤有过矛盾,接手此案后,竭尽全力搜罗证据,准备一举置张汤于死地。

第三个人,是当时的丞相庄青翟。

正在减宣准备搞死张汤的时候,又发生了一件对张汤来说是雪上加霜的事。汉文帝陵园内陪葬的钱币被人盗掘,武帝听说后勃然大怒。丞相庄青翟约张汤一起入朝谢罪,张汤也答应了,但等到了武帝面前时,张汤却认为这事只是丞相的责任,应由丞相负责,和他这个御史大夫一点关系都没有,就站在朝班中一动不动,庄青翟连连向他递眼色,他装作没看到。庄青翟不得已自行谢罪,武帝便命张汤处理此案,张汤将责任完全归到庄青翟头上,以“知见故纵”罪对庄青翟进行了处罚。庄青翟受到处罚后,心中对张汤很是不满。

第四个,也是一个名人,叫朱买臣。

朱买臣是丞相府的长史,以前做过太中大夫,官位比张汤当时的官要大,张汤那时候见到朱买臣,都要行跪拜之礼,等他走了以后才敢站起来。朱买臣后来因罪被罢官撤职,做了丞相的助手,反倒位居张汤之下了,见到张汤必须低头参拜,张汤坐着不动,张汤的手下也对朱买臣很不礼貌。朱买臣是个很要面子的人,他觉得自己受了张汤的极大侮辱,一心想着要把张汤整死。

和朱买臣一起在丞相那里做长史(助手)的,还有两个人,一个叫王朝,一个叫边通,都和朱买臣差不多,原来比张汤官大,后来常常被张汤侮辱。三个人决定联手除掉张汤。

三个人决定从一个叫田信的商人身上下手。

田信是张汤的老朋友,《史记》上说,这个人虽然是个商人,但是人品很好。朱买臣等三个人向皇帝告状,说张汤每次上奏的事,无论是否属于国家机密,田信都预先得知,然后囤积居奇,获得暴利,再与张汤平分收益。这就类似现在的上市公司提前透露信息,进行内幕交易的一样。这种事,不管放在哪个朝代,都是不对的吧。武帝就拿这事质问张汤。

张汤估计真的是蒙冤遭屈,不承认有这种事情。但这在武帝看来,是张汤在狡辩,是不诚信,不忠,有欺君之罪。这时候,御史中丞减宣将李文案调查清楚,上奏给汉武帝,汉武帝再次质问张汤,张汤仍然否认。武帝于是让廷尉赵禹来审理此案。

赵禹曾与张汤共事多年,是那种可以交心的朋友。赵禹于是对张汤说:你也太不知轻重了。你自从审案以来,杀了多少人,你自己还不知道吗?现在这么多人都说你有罪,皇上不愿将你打入死牢,而是想让你自行了断。你还辩解什么呢?不如就此自决,还可保全家人!”

张汤这时候也知道自己难逃一死,于是要来了纸和笔,给汉武帝留了几句遗言,大意是:我没有罪,害我的人,是朱买臣等三个人。

写完,张汤取剑在手,拼命一挥,当即毙命。

张汤死后,也没有留下多少财产,不到五百斤黄金(黄铜),这都是武帝历次赏赐的。武帝接到张汤的遗书后,心中也有些后悔,接着又听说张汤的遗产很少,才明白张汤确实是蒙冤而死,但为时已晚,只好杀掉了朱买臣等三个丞相长史,不久,丞相庄青翟也自杀身亡。

张汤为人,是酷是循,是贪是廉,这并不重要。还是汲黯评价张汤的几句话说得好:

“主意所不欲,因而毁之;主意所欲,因而誉之。好兴事,舞文法,内怀诈以御主心。”

意思是说,皇上心里不想要的,他就跟着去毁谤,皇上心里想要的,他就跟着去赞誉,用各种办法搞事来迎合皇上的心意。

张汤不可谓不是一个能臣,一个干材,但所作所为,貌似在“依法治国”的框架内,其实,一切都还得看皇上的眼色,一切也逃不过皇上的喜恶,一条小命,系于一人一念之间。今天,张汤可以用“依法治国”的名义搞死王侯将相,明天,减宣、赵禹依然可以用“依法治国”来搞死张汤。

历朝历代的所谓酷吏,都只不过是上位者、掌权者用完就丢的一粒棋子而已,更逃不过最终沦为权力争斗牺牲品的宿命。

通宝推:神仙驴,北纬42度,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